2010/06/13

《西遊記》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淵源

《西遊記》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淵源

文/樂雲



與如來佛祖、觀音菩薩來源於印度佛教不同,西王母是漢民族自己創造的一位“最偉大、最美麗的女性神”,她美麗端莊,品德賢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神話體系中的重要人物。

早期的西王母是一位兇狠殘暴、半獸半人的怪神。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皆有。”

長著人的面孔,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這就是西王母的原始形象。而她生活的環境則更是兇險:既有“鵝毛飄不起”的弱水環繞之,又有炙烤難耐的焰火之山禦之。兇險的環境造就出醜陋兇惡的女神。它手中掌有“司天之厲及五殘”之權,隨時能夠向人間降下瘟疫和刑罰,給人間帶來綿綿無盡的災難。

漢代以後,西王母的形象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是職能變了,它掌起了管理能令人人長生不死藥的權力,成為漢代求仙若渴的皇帝、方士們頂禮膜拜的對象,漢代人對長生不死及成仙的渴望,無形中拉近了西王母和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其二是外貌的由醜到美,她搖身一變為一個風姿綽約的絕色佳人。《漢武帝內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鳳文之舄。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中,天姿掩靄,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這段文字至少傳遞出三條資訊:其一,西王母擁有絕世容顏;其二,年齡大約三十餘;其三,出身顯貴卻又擁有慈悲心腸。比如她就曾將三千年結一次果的蟠桃賜予漢武帝。至此,西王母的這一形象牢牢地紮根於人們心中。

《西遊記》傳承了對西王母的這一形象認識。她居住在“瓊香繚繞,瑞靄繽紛”的瑤池仙境;在蟠桃園親手栽種能益壽延年,長生不老的仙桃。這些“夭夭灼灼”的仙桃具有著非同尋常的功效: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蟋桃,人吃了則更是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小說中津津樂道地敍述蟠桃的神奇,又和傳說中西王母掌管長生不老仙藥這一職能相互呼應。

但《西遊記》中對西王母形象還是有些細微的改造。主要歸結為兩點:其一是小說中的西王母被賦予玉帝夫人的尊貴地位,這從各路神仙下屬對她“王母娘娘”的稱呼上可見一斑。其二是王母娘娘每年都要大開寶閣,在瑤池大辦“蟠桃勝會”,只要是有俸祿的神仙地老,均在被邀請之列(孫悟空沒有俸祿,因而不在邀請之列)。而正是這兩處小小的改造,使得王母娘娘身上體現出另外一種職能,即安撫。

讀過《西遊記》的讀者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認識,玉帝是個乖戾、殘暴、冷酷的君王。在他的淫威之下,天上各路神仙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致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玉玻璃都引來其他人的“大驚失色”。雖然依靠這種高壓政策,玉帝獲得了暫時的至高無上,但長而久之,必然對天宮的統治不利。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適時地緩和了天宮的這種緊張氣氛。每年的蟠桃會,她廣邀各路神仙,大宴賓客,一方面既有以玉帝的名義安撫下屬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能探聽各路動向,維護天宮的長治久安。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如來降服孫悟空後的“安天大會”。在安天大會上,只見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飄飄蕩蕩舞向佛前,施禮道:“前被妖猴攪亂蟠桃嘉會,請眾仙眾神,俱未成功。今蒙如來大法鏈鎖頑猴,喜慶‘安天大會’,無物可謝,今是我淨手親摘大株蟠桃數顆奉獻。”一番巧妙的奉承硬是讓向來不動聲色的如來佛祖欣然領受。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王母娘娘不僅是玉帝的“賢內助”,更是一位頗有手腕的天宮外交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