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7

高閻文集Greym / 聞天語,歸何處


聞天語,歸何處

文 / 高閻Greym2012

載自高閻文集 2007年春 【高閻古典詩詞新釋集】第55篇 2010.04.26

你相信鬼神之說嗎?世人對鬼神多半抱以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鬼神的信仰,究竟對虔信者其生命的影響力是深,抑或有限?完全取決於一個人擁有多少的想像力,與所抱持什麼樣的生命態度。

想像力往往會使虔信者在腦海裡編織出,超乎凡人對天上仙境世界的描述。即使是自己騙自己,用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所虛構的仙山瓊閣,久而久之亦就堅信了這世界有著你不得不信的神仙居住之境。

一如距離我們時空有近千年之久的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一代詞人李清照,在晚年時整個人已然陷入嚴重的精神恍惚一般,瘋瘋癲癲!我這樣說,恐怕是要惹了這位美麗的姑姑生氣了,會怎樣呀?半夜裡拉我起來,還衣衫不整小露蘇胸的逼著我陪她喝老酒,唉,真麻煩!

清照姑姑喜愛文人才子,縱使姑姑見一個愛一個,但其實乃假象,她祇是想藉以掩飾當時的險境。說姑姑放浪不驥更是錯誤的解讀,李清照的修行觀非俗人能理解,即使姑姑常往酒樓飲酒聚賭,都祇是她當下處境的權宜之策,然而她亦深知人世間最難跳脫者惟情關、色慾、觴酌與貪賭,這些所衍生的貪戀、癡迷、讎恨與哀愁等,乃為世間苦厄之根源,尤其凡人受陰陽五行與氣數所拘,自然不可能不為物慾所蔽,而至生死輪迴永生永世。那麼人來到此世,究竟要如何看待物慾對生命的影響呢?

李清照是個舉態優雅飄逸的女詞人,她的才情詩學,在她自己認為已至上乘之境,可達登仙的地步。姑姑堅信,人的修行境界到達最上乘之時,靈魂即可出竅雲遊仙境,還能如騰雲駕霧般進入傳說遠海中的蓬萊、方丈、瀛州之三座神仙境地。你相信嗎?她管你信不信,世間紅塵冷暖與人性的詭譎,尤其淒淒慘慘戚戚的一生,早已讓她心灰意懶,似乎惟有寄予飄渺的仙山傳說,方是她追求靈魂的解脫之道。咱們且來品讀李清照的〈漁家傲〉,以一窺其內心玄機: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慇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看呀,仰視那無垠的穹蒼,
陰陽輪替之道不就蘊藏在其中嗎?
晨曦微露,寶光乍現,薄霧瀰漫,

宛如在混沌紅塵中迷失了方向,卻突然看見了希望不是?

看呀,
白雲在青蔥的峰巔上卷湧翻滾,
瞬息萬變的雲海啊,
世人心念的妄流,塵世的變幻與炫爛,

不就似如眼前波濤卷湧的雲海嘛,
那無常之道不就潛藏在其中嗎?

此時連綿的群峰峭壁,

蒼翠如碧的連接著如大海浩瀚的藍天,
然而轉眼,它又是一番與日不同的景象,
在那浩瀚的銀河裡,星羅棋布,

似如千萬艘揚著帆穿越天河的船隻,

然而啊,
這是不是又似如一個個在塵世間載浮載沉的凡夫俗子呀!?
那是個無數飄流的幻影,
在脫離不了生老病死的三界中起舞。

啊,究竟是誰主導這一切呢?是誰啊?
這讓我不得不去極力思索,
揣思這天地間,必有掌握你我命運的天帝與上帝的存在,


說不定啊,那上帝,
那謎一般的天帝就居住在銀河中,星河裡。
是啊,無庸置疑,這宇宙絕對有天帝,上帝的存在!


啊,天帝啊!
我渴望我的靈魂,能飄遊到有你的所在之處,
我渴望能聆聽你充滿智慧的啟發,和對我溫柔關切的話語。


噢,是呀,我景仰的天帝啊!
當我閉起雙眼,展開雙臂的向著長風萬里,
蒼茫的雲海,與你對話時,
我聽到你殷勤的問我說:

「妳打算往哪裡去?何處是妳靈魂的歸向?」

是的,我景仰的天帝啊,
在這縱橫交錯漫漫的人生旅途上,
我沒有一天不努力的活著,並體驗人間的一切事物,
物慾的追求與狂歡,誘惑與陷溺,

與人間道德的戒律與約束,經由這些的種種體驗,
它昇華了我在詩學與心靈的境界。

直到一天,我發現自己年華已逝,
縱使獲得了詩學上的成就,
屢屢創作出為世人所驚歎,

與意境超凡的詩詞傑作,然而這有何用啊?
日暮之年的我,能從詩學的成就中,找回逝去的青春嗎?


看啊,那有著九萬里的高空遠處,有隻大鵬鳥,
正展開雙翅的翱翔天際,

在無垠的天空,她是何等自由自在啊!

彷彿在說,世間物慾與我何干?
我不受限於時間與時空束縛,
我是來去自如,


我渴望自己就如一葉輕舟,
讓大風將我吹起,吹向高空,吹向遠方,
吹向那傳說遠海中的蓬萊、方丈、瀛州之三座神仙境地去。


因為我的靈魂,已不想再流戀這世間紅塵,
不想再受世間名利所桎梏,
惟想與天帝上帝同在,做一個超脫一切,
飄遊在雲海間的仙人。
如來如去,無處不在,又無處不去!

天空中的風啊,不停奔流著,千萬莫停住啊!

這就是李清照的真性真情,真情真性!解讀清照姑姑的心靈世界,其所思、所想、所感,不容易!必須對道學、佛學與神學,有正確認識與認知,加上豐富想像力,就能穿越至千年時空裡去,一窺李清照的生命觀,從而理解清照姑姑其超凡脫俗的心靈境界與感情世界的真貌,以明白情慾愛戀究竟帶給了她,生命的何種體認與體悟?

塵世物慾是煩惱的泥沼,李清照對此無不深刻體悟,就如浮雲般瞬息萬變,或轉眼的空無影蹤,就是青春、名利與富貴都是人間假象,幻境而已!那麼生命究竟能抓住什麼?似乎只有寄予對天帝上帝的對話。

想想,我們自己不亦常常躲起來的問上帝嗎?當你/妳我生命遭遇難堪的處境時,究竟明天的自己該何去何從時?而你/妳相信雲空中有上帝的存在嗎?當晨曦微露,寶光乍現時,你/妳難道不希望在混沌紅塵,找到自己生命的歸向?

這樣思索之後,我們終於理解和明白原來清照姑姑,她不是精神恍,李清照她並沒有瘋瘋癲癲,她平凡的就像你/妳我一樣!和你/妳我一樣,想找到自己生命與靈魂的歸向,以安己心而已。
.
是呀,想想,如果上帝,如果神,可以安定你/妳我的心,減輕生命的重擔,那麼就將你/妳我自己的一切,大膽的交託給 神吧。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章1節)。

如果佛陀,可以引你/妳我找到真理,找到解脫煩惱與束縛的途徑,那麼就去吧,信你/妳所信。因為佛陀日:虛空沒有道跡,凡俗者歡喜虛妄,惟真理體現者,沒有虛妄!〈法句經〉。

----《 註解 》----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作家,擅長詩詞散文,其中以詞為最。出身名門貴族,研習經史百家。父母二系廣交王羲之、王獻之、李璟、李煜、晏殊、晏幾道、蘇洵、蘇軾、蘇轍等詩詞書畫大家,在此環境薰陶下造就李清照的文學根基。十八歲嫁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夫妻感情恩愛,且皆博學多才。

結褵第二年,其公公趙挺之由尚書左丞,擢昇為宰相,後與蔡京交惡,遭誣陷病逝。遂遇金兵侵犯,北宋陷入危亡邊緣,夫妻落難逃往南京。建炎三年,夫為奔母喪未料自己亦病死,清照深受打擊,至此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又悲酸淒苦的歲月,直到浙江臨海找到弟弟李迒時,姊弟才相依為命過日子。不久再遇金兵犯南宋而再度逃難。對山河巨變的她頻以詩詞譏朝政,幾度險入獄,但卻已成小人眼中之釘,欲除之而後快,遂謠言滿天飛舞,更訛言她嫠婦再嫁,只為醜化清照淫蕩之象。此事件數百年爭議未休,林語堂亦認為清照嫠婦再嫁乃汙衊之詞。
.
才女李清照曾于《打馬圖序》中言「予性喜博,凡博者,皆耽之書畫每忘寢食。」實乃文人雅士娛樂消遣罷了,尤其婚後生活幸福,她常發明新玩法,以為夫妻之娛。清照與酒相關的詩詞也有58首,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都是受長輩蘇軾等大家所影響,有樣學樣的喝起酒來。至於半闕詞《蝶戀花》亦多表她與夫的閨房情趣。
.
她曾在遭陷害圍捕期間,機智的由幾個無名之輩的文士襄助,順利喬裝逃亡,飲酒聚賭祇是當時手段,幫人贏錢的代價即助她離開險地,這都是迫不得已的事。在他鄉異地,她沒有半個朋友,祇有靠姿色與賭技,交幾個嗜酒好賭的文人秀才以為助力,但非以出賣靈魂與肉體為代價。她深懂愛情是什麼,在協助她避開劫難的男人,雖愛慕她,卻亦同情她,敬重她。從此點判斷,李清照絕非相貌平凡之女子,然而誰能理解她一生唯一之愛,卻是那早逝的丈夫趙明誠。
.
她此生最受爭議,與最受謠言困擾的,恐怕是與小人鬥法、與訛言鬥法、與命運鬥法的此段艱困的歲月。直到晚景時,一個人孤苦伶仃,心力交瘁的逃離這無情無義又動盪不安的塵世喧?,消失在不為世人所知的深山野嶺。李清照是自古以來生命最淒楚的女子,她心地的柔美、生命的堅韌、靈性的超遠,非凡人能窺知一二,惟天帝惜之!李清照一生精采,卻亦嘗盡辛酸悲苦的一生。


.
-高閻-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26

高閻文集Greym / 鄭氏畫荻之功,大智大勇大勢至

鄭氏畫荻之功,大智大勇大勢至

文 / 高閻Greym2012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56篇 2010/04/23
.
歐陽觀不幸勞逝,鄭氏帶著歐陽修千里投奔任湖北推官的叔父,
在艱辛與危險的路程中,
鄭氏憑著機智與膽識,躲過一次又一次的凶險..

歐陽修對世人來說不陌生,都讀過〝畫荻教子〞的故事。歐陽修的母親鄭氏,以蘆荻的梗畫沙,教他識字,成為歐陽修兒時一段特別深刻的經歷。鄭氏出身名門,受過良好教育,生命力堅強,賢淑而有智慧。雖然丈夫不幸過勞早死,死時家中幾乎沒多少分文可妥善安葬。

歐陽修父親歐陽觀,四十八歲進士及第時,才娶了江南名門閨秀鄭氏為妻,兩人年齡差了三十歲。鄭氏嫁給歐陽觀時,以為日子總會過得寬裕些,卻未料歐陽觀為官十一年裡都在偏遠他鄉(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及泰州判官),加上經常調動開支大,官卑俸祿薄就算了,竟還能樂善好施,祇是沒想到婚後第五年,丈夫歐陽觀竟過勞逝於泰州,身後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 鄭氏對此無不深深哀嘆!

鄭氏並未懊悔嫁給歐陽觀這位清廉的窮官,而是憂心丈夫走後,這孤兒寡母未來何以為生吶?那時歐陽修才四歲,鄭氏迫不得已,祇好帶著歐陽修護靈返回江西吉安安葬,之後就設法投靠在湖北隨州擔任推官的叔父歐陽曄,行程約二千餘公里,簡直不可思議!

鄭氏過人之處,就在於二千餘公里的路程中,幾番遭遇險境,一路上目睹土匪強盜到處打家劫舍,又劫路人的棄屍荒野。鄭氏身為一位母親在臨危不亂的情況下發揮她的機智,一次又一次的躲過凶劫。

最為精彩的,當屬一次途中經過森山野嶺時,遇十幾名綠林強盜,見趕車者,便是一路追趕,企圖攔路打劫。鄭氏想,這不是辦法,遲早要追上,就專注傾聽著車窗外的綠林們之間在後頭追趕時的叫罵與對話。

一會兒後,鄭氏突然叫車夫停車。車夫不願遵從,反言道:「不能停啊,夫人!停下來,咱們就活不成了呀!他們全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呀!」鄭氏從容說:「叫你停,你就停,夫人我自有主張!」這馬車才剛停下,後頭的綠林漢們就隨之趕到,立時間,鄭氏就在馬車內厲聲嚷說:「晁五,你給我跪下!我是你長嫂,見嫂如見母!」

追趕而來的綠林漢中有一名為〝晁五〞的二當頭,一聽車內婦人自稱是他的長嫂,整個人霎時愣住:「長…長嫂!?妳是何人,敢自稱我晁五的長嫂?」

鄭氏下了馬車,不但毫無懼色,還不慌不忙煞有介事的編造說:「州縣官府抓你不成,原來你當了綠林漢了,你母親整日為你以淚洗臉,兩眼都已哭瞎了!你兄長晁一在你逃離州縣之後,便娶了我周氏,以便照顧婆婆起居。想當然耳,你是不曾見過你的長嫂我了,但是我卻聽婆婆提起你不下千遍、萬遍。直至去年鬧洪災,鄉里幾萬人家破人散,各個下落不明,亦不知你兄長和母親是否還安然在世?嗚,嗚…」鄭氏說著說著突然哽咽起來:「如今,你們家唯一香火就剩修兒了!」

晁五沒料到會出現這般狀況,自然是劫亦劫不成,殺又殺不得了。當中大當頭亦不敢莽撞行事,畢竟眼前婦人乃是他二當頭晁五的親人。兩人互瞅一眼後,晁五得到大當頭的默許時,早已按捺不住情緒,遂立即下馬仰天跪地的嚎啕哭了起來:「母親,我對不住您啊,望母親還活著。」遂轉向鄭氏道:「晁五,見過嫂嫂!」鄭氏倒是有模有樣的扶晁五起來,然後說:「你母親若知道你還活著,該有多高興啊!見見你姪兒吧!…修兒來,見見你的叔父。」

歐陽修在馬車內偷笑,心中亦委實佩服母親的膽識與機智,亦就完全配合著母親,下了馬車後,便從容來到晁五跟前道:「見過叔父。」晁五心喜的抱起他說:「好啊!大哥和咱們晁家真是福氣啊!竟然能生出天庭飽滿、眉宇寬闊的孩子,真不可思議?」鄭氏怕露馬腳,趕緊回應說:「這是你大哥和你母親積了善德才有的呀!所以晁五,聽嫂嫂的話,即使你們非劫財不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萬不可隨意殺人,知道嗎?如果你隨意傷人或殺人,就是在折你母親的壽,你生前未盡孝,反傷天害理,你母親知道該有多傷心!」

領頭在一旁聽聞後,大為感動,彷彿受到啟發似的揚聲對囉嘍們說:「聽著!今兒個起,咱不傷任何人,專劫欺凌百姓的狗官惡霸與奸商惡賈,至於窮苦人概不刁難!聽到了吧?」鄭氏歡心的感激道:「周氏我,真是感激不盡啊!」晁五遂問鄭氏說:「嫂嫂準備往何處去?」鄭氏言道:「往湖北去,那裡我有親人可依靠!」「什麼往湖北去!這路程可遠得很吶嫂嫂,不過我願意護送嫂嫂母子走上三百哩路,因為前面的路顯然更不平靜,強搶地盤的土匪到處是,有我護送,必保嫂嫂及修兒安全無虞。」

鄭氏對晁五的善意,莫不感激在心。這時她突然想到車上的幾大包烙餅,約有三百個,全是鄭氏親做的預備路途中用來裹腹和沿路賙濟的,索性就拿了一些分贈給晁五及綠林漢們,鄭氏道:「我知道你們都是身不由己呀,都有自己的苦衷與辛酸的一面,尤其離家多年,你們恐怕連各自的母親都認不得了吧?母親的烙餅,溫暖的味道,你們還記得嗎?」

這話,鄭氏不說亦就罷了,說了之後,囉嘍們、晁五、領頭兒,各個是涕泗縱橫,不能自己。尤其端視著手中的烙餅,母親的映像彷彿就在眼前一般,都捨不得喫一口的藏在懷裡,且都主動願意護送他們母子。就這麼,一群人浩浩蕩蕩行過了達五百多哩路,一路順暢,沒有誰敢打劫手持大刀的隊伍。

途中還遇上許多離散各地的饑餓難民。鄭氏一路賙濟,將車內烙餅全部剝成一半,如此便有五百多人可分得。加上晁五群體各自所捐出的烙餅,將近六百人受惠。這些,歐陽修全深刻在腦海裡,加深了他對母親的無限的敬意,亦培養出歐陽修悲天憫人,樂意親近百姓的胸懷。話說後來雙方,到了要離別之時,鄭氏對晁五說,倘使遇得離散的婆婆與兄長,當如何報與汝知?晁五遂給了鄭氏三個地方的茶樓酒館,只要把消息通報於該處,他自會收到訊息,然後速趕往團聚。

果然一個月後,鄭氏巧遇難民中一個自稱認識〝晁五〞的人,此人正是晁五兄長〝晁一〞( 古時不識字的父母多以數取名,以數示排行,鄭氏是依此大膽假設 ) 且晁五的母親還活著。消息個把月後傳到了晁五耳中,亦就快馬趕來與親人團聚,之後晁五才明白這整件事情。原來鄭氏竟是勞逝的清官大善人歐陽觀的夫人。當時受鄭氏賙濟的難民,多半覺得鄭氏夫人其面相似如畫中的〝大勢至菩薩〞,此事慢慢就被傳揚開了。晁五自此,也始終未再回到綠林中去,他出家當了和尚了,以報鄭氏與〝大勢至菩薩〞的渡化之恩。

鄭氏雖機智,母子亦因此渡過了許多險境,但這不能不說,這還與歐陽觀生前好施與有關。歐陽觀為官時,曾濟助無數因災變而流離失所的大批難民,這個天大善報,最終使其後代在臨危中保住了命根子,亦是因為歐陽修負有造大功業的天命(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人,若沒有歐陽修的慧眼拔擢與接引,恐將成就不了任何局面,中國文學歷史都要改寫了!)。這天道似乎亦顯得有些妙,負有天命者,他的上一代都是積了大善的人,怪怪!
歐陽修的聰穎是繼承母親鄭氏,鄭氏會千里投靠叔父,亦是因為鄭氏發現歐陽修這孩子有過人天賦。歐陽修抄寫完一本借來的書,才擱下筆就已能倒背如流了。鄭氏對此現象,曾暗自忖度:
修兒乃天降奇才,必是銜天命于當世,
修兒的爹,你當慶幸自己,並非是什麼都沒有留下的人!
因為你已經留下了修兒,這天降奇才給世人了呀,
就是振興家門吧,不亦已經看到希望了嗎?
.
我鄭氏立誓,哪怕是千辛萬苦,歷經萬難,
亦要將修兒教養成才,好為蒼生效力,因為修兒乃屬於天下人的,
屬於黎民百姓的, 而我所能做的,
便是為修兒找一個能教他發光發亮的地方。

就怎麼,鄭氏打定主意,將帶孩子投靠叔父,只有這樣歐陽修方有出路。即使明知路程遙遠,不可預料之事都可能在途中發生,但仍要拼博一番。再者,如果歐陽修此命真繫於天,他必能安然到達湖北叔父處,因為前面的路正等著他呢!鄭氏的大智大勇,最後在千里投奔叔父的艱辛與危險的路程中展露無疑。

鄭氏的大智大勇與好施濟,終使她活到了七十三歲高齡。後人對她的善評很多,最值得玩味的就是,鄭氏辭世後,許多民間傳說鄭氏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是來人間共襄盛舉的意欲成就幾樁美事的。因此,她具有化險為夷和深具創造力的大智慧。這雖是民間傳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背景正是宋代在佛道相互融合達到最頂峰的時期,自然有其崇高的象徵意義。

此外,鄭氏在教育子女智慧上值得一提的是,她曾將自己的心聲,明白的告知當時還是少年的歐陽修說:「你不屬於你自己,你屬於天下人,屬於黎民百姓的。」這句話紮紮實實點燃了歐陽修內在生命的火花,並從母親鄭氏對他的肯定中,得到鉅大的鼓舞與指引!

鄭氏這一點足夠為天下父母,帶來啟示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您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音樂、美術、舞蹈的才藝上,或外國語言學習上,或其他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一定要堅定的支持他、肯定他、激勵他,並積極點燃他生命的火花。倘若視若無睹,不聞不問,那麼這孩子無疑將失去可能的,未來的非凡成就。


-高閻 -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56篇 2010/04/23

2010/04/22

高閻文集Greym / 高閻語錄選(一)



高閻語錄選(一)

文 / 高閻Greym2012


善於展現創意者,往往是不滿現狀的人;勇於突破現狀者,往往是最有創新思維的人;最勇於變革者,往往是說話最具有份量的人;最喜賣弄才華者往往是博而不精的人;默默耕耘者,往往是最具有遠大目標的人;經常誇示自我者,往往是最感自卑的人;妒嫉有才幹者,往往是命運乖舛的人。 《高閻語錄》

大智若愚是智慧的表現,以幽默化解緊張氛圍,是一個人展現其智慧與寬大的作為;觀情勢之不利而選擇走避鋒芒險境的人,並非弱者的表現,或言此正是最上策的思維。相反一個人若以惡語手段,藉以突顯自己的強勢與聰明,這是生命的無能與無知,儘管初時顯得威風,最後卻可能被自己點燃而無法撲滅的無情火燄給吞噬敗亡。似乎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是故何者為智?何者為愚?何者為勝?何者為敗?皆在心存的正邪一念間決定。 《高閻語錄》

健康的人意識不到自身的健康,惟有患病時才知道保健之道;未嘗歷大災大難與大風大浪者,意識不到自身的幸福,惟有遭遇災禍、窮困與險境時,當呼喚天地不應時,和嘗盡人情冷暖時,方知安逸的生活需要憂患意識來守護,以行善積德的善念來經營,以勤奮務實的作為來維護,以謙讓包容的涵養來養護。然而人的惰性是,非得經歷一場磨難,生命才能變得睿智與老煉,不過這亦正是透悟真理的唯一道路,不經一事,則不長一智。 《高閻語錄》

個人再怎麼有才幹,若不能獲得群體的認同,不能在組織或團隊中發揮,才華也祇是流於孤芳自賞之枉然!因此,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存在,當你想要獲得一份工作與成就時,當你想要獲得生存與發展時,你就必須設法在組織團隊中尋求機會。即使在家庭裏,你若不能獲得成員們的支持,那麼你無疑是個失敗者。如果你的努力,不完全為了自己,而是尚求對家庭無私的付出,和對社會無私的貢獻,那麼你的成就將會是無可限量! 《高閻語錄》

凡事心念不正而用盡心機者,通常以失敗告終較多,這是因為心存不善的使然。但是如果用心踏實的謀劃一件事,往往終能達成目標。即使未如期盼的得到滿分的成果,至少也不算失敗,因為寶貴的經驗已促使自己增長了智慧,此智慧亦必將持續引導生命在未來人生中更上層樓,這是因為一個人心持正念與善念的因素使然! 《高閻語錄》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高閻文集Greym / 長江明月紅塵若夢


長江明月紅塵若夢
載自高閻文集 / 2007年春 【高閻古典詩詞新釋集】第55篇2010.04.21

自古鮮少文豪是一生光鮮亮麗的,雖說士農工商中,經學士族向來受人敬重,但卻並非一般人所想像那樣好似貴族般,過著可以為自己所操控而悠遊自在的人生,多半一生浮浮沈沈,歷盡滄桑,似乎上天都不喜厚待這些文人才子,幾乎每一個一生都是困苦潦倒,處境艱辛,即使不少曾在仕途中有過幾天好日子,但那都是短暫的,所謂天妒英才,自然是命運多舛了。然而亦因為這樣,反而促使他們創作出不朽之作,而影響後世文學之至深至遠至大。

一如蘇軾(東坡居士),因詩詞中多有譏諷當朝與先朝,可想而知他一生怎麼會有順境可言?然而蘇東坡博學多才,當朝皇帝捨不得殺他,祇有流放一途,先後被外放至廣東惠州及浙江昌化,甚至貶謫更遠的儋州(今海南島)。最後因徽宗即位之後,大赦天下,蘇東坡才重返四川成都。為感自身起伏多變的一生,蘇軾感慨的寫下此首〝西江月〞(西江所指長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蘇軾雅好佛學,因此必須藉此角度切入此詩以窺其心境,蘇軾說,
這人世間吶,萬般諸事,就好似如夢幻泡影,
宛若經歷了一場既冗長,又愁苦的夢魘一樣啊!

雖然夢中是如此淒涼、悲苦而黯淡,
然而呀,它又讓人捨不得拋離夢境,
因為這樣的矛盾思緒,執著的迷思無法破除,
反而讓自己找不到走出夢境的出口了。
如今,竟過著貶謫放逐的流放生活,


有誰曾想到啊,才高八斗的我,竟落得如此狼狽不堪,
所有昔時往來的朋友啊,為了怕受到牽累,
躲藏的躲藏,迴避的迴避,一個也不敢靠近我,
那種孤寂、冷清的日子,有誰能知曉我心中的淒楚啊!

在這蕭瑟的中秋月夜裡,
惟有深夜颼颼的風聲呼嘯著,
奔襲著樹葉發出婆娑颯颯的葉聲,灌滿著蕭瑟淒涼的房廊走道,
這是何等孤獨淒涼的情景啊!
尤其從水影中驚覺自己的雙眉和兩鬢,
不知何時竟已斑白如霜!

唉,人的運勢走到這步田地,
就是桌上擺著兩罈酒,又有誰肯來陪我喝悶酒,
這是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世界啊,怎不令我心生感慨,
想我一生光明磊落,胸襟坦蕩,
乃大丈夫也,竟落得如此不堪!

難不成有誰嫌月光太明亮,竟教浮雲來遮擋,
這真是小人當道,蝗蟲遮日啊!
想我蘇軾,竟遭小人誣陷,這口鳥氣,我還要忍多久啊!

問蒼天,究竟天理何在?
又有誰能解我心中愁苦,
有誰能解我的孤寂悲悒,
伴我共賞此刻長江的中秋明月啊?

獨自喝著悶酒的我,
惟有舉著酒杯遙思北方的皇城,
思念陛下的龍顏,甚望陛下還能記得經常向他諫言的蘇軾,
甚望陛下,莫再受小人的讒言擺佈,置忠言逆耳不顧,
甚望太皇太后,
莫讓陛下游移不定的心,影響朝政正常的運作,

這都怪蘇軾性急啊,因常譏諷朝政,才讓小人有機可趁,
今惟盼太皇太后和陛下再奉招蘇軾,

好讓蘇軾再為陛下撫慰您天下的子民,
教身患病疾者,有醫院可醫;
教天災窮困者,有糧食可濟,
教四方子民們,好感戴皇上的聖恩浩蕩。

這首詩讀者看出什麼端倪否?
〝把盞淒然北望〞即表示蘇軾還擺脫不掉官場的迷思,
明知人世如夢,如幻,如泡影,如冗長愁苦的夢魘,


然而,蘇軾卻怎麼也捨不下這紅塵夢境,就因為思緒的矛盾,
執著的迷思始終無法破除,最終讓自己找不到走出夢境的出口,
仍期待皇上的奉詔,蘇軾雖說捨不得功名,
但他亦不想做個縮頭烏龜,隱遁深山。

蘇軾自認自己是個大丈夫,
個性直爽,敢言敢怒,行高於眾,當他被小人陷害而貶至杭州時,
在還未就任之初,消息就傳遍了杭州城,
待蘇軾甫進城時,他著實嚇一跳,他萬萬沒想到,
整座杭州城數以萬計的百姓都在焚香謝天,幹啥呀?

感謝上蒼與皇帝將蘇軾賜給他們,
為此百姓們無不夾道列隊歡迎他的到來,

「好啊!好啊!咱們杭州百姓有福了,有福了呀!」

蘇軾的詩畫不僅名滿天下,政績口碑亦傳至千里,
他居官清正廉明,興百姓之利,除百姓之弊,
被公認最能撫慰百姓的良官,後來蘇軾果真又有了新的創舉,
他修建了中國當時的第一座國家綜合大型醫療院所,實在可佩啊!
然而蘇軾一生卻是浮浮沈沈,滄桑歷盡,


縱使幾次從死牢裡逃生,但他不曾辜負上天的厚愛,
他用悲苦鍛煉他的靈魂,

他用詩詞書畫描述了紅塵有愛的壯麗,
縱使數度流放他鄉,但他不曾辜負百姓的愛戴,
甚且留下教百姓如何烹調〝東坡肉〞的方法,
教你為人應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節操。

如此顛簸一生的蘇東坡,
就連妻妾兒女都難逃悲慘的境遇,盡皆患病不長命,
這教他怎能不感慨人世的無常啊,
是故當他六十六歲因病辭世於常州時,
他心中惦記的仍舊是百姓醫療的問題,
因為醫療設施的落後只會奪走更多條的人命。

反觀咱們朝野,
那些不曾歷經窮困磨難而不斷嚷嚷的人,
有幾人是真心為健保、為兩岸經濟而能客觀持平的解決問題?
看到的只有私心、譏諷、謾罵、詆毀、對立、挑撥而已,
祇想為自己的前途與政黨的利益謀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其行逕猶如蝗蟲遮日一般,令人不禁搖頭嘆息!

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詩的背景,正是醫療十分落後的年代,難產而死的婦女很多,嬰兒也因抵抗力虛弱,染病而夭折的無計其數,所以娶妾旨在續弦作用,如此,人世間聚散無常,不能盡如人意之事,數算無盡。

想,我們是否該珍惜當下,珍惜我們共有的醫療資源?收入上有餘力的我中華同袍們,何妨多繳幾塊錢,算是一種德業吧!幫助那些窮苦的朋友減輕些生活的壓力與愁苦,願人人都有蘇軾悲天憫人的胸懷,當你/妳吃著〝東坡肉〞的時候,不忘,分一塊給他們吃。


- 高閻 -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21

高閻文集Greym / 人生自是有情癡



人生自是有情癡

文 / 高閻Greym2012

玉樓春〞乃歐陽修離開洛陽時所作。
為表示對洛陽同道好友,以及知己歌妓的惜別之情,
歐陽修慨然寫下動人的〝玉樓春〞,
藉以抒發心中對人世無常的感慨,
詞意裏無不蘊藏大丈夫之豪邁氣魄,凌雲般之壯志,
與生命的超然深境!

載自高閻文集 / 二○○九己丑年春 【高閻古典詩詞新釋集】第112篇2010.04.18

中國歷代的所謂〝妓女〞,大體來說,可分為以擅長歌唱者,謂之〝歌妓〞。以舞蹈見長者,謂之〝舞妓〞。精通琴棋書畫者,謂之〝琴妓〞、〝棋妓〞和〝畫妓〞或通稱〝藝妓〞。工於詩詞者,謂之〝文妓〞,還有一種就是以色事人者,謂之〝色妓〞。前者如歌妓、舞妓、藝妓、文妓等皆以技藝取悅於人,擁有極高的藝術才華和文化素養,例如在詩詞歌賦上見長者,有唐代的魚玄機、薛濤、關盼盼,或宋代的蘇翠、嚴蕊,或明朝的馬守真、薛素素、范鈺等人,皆為古代赫赫有名的藝妓代表。她們的身份地位自然有別於後者以色事人出賣肉體的〝色妓〞或〝娼妓〞。

此外,前者所接觸的人士皆是以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和文士秀才為主要對象,且活躍於上流社會。後者如色妓、酒妓等,在氣質相貌上屬於較為出眾的妓女,可以允許出賣肉體。所接待的對象則以有錢的商賈、富豪為主,酒量及酒品亦都不錯,有時候亦會例外接待達官貴人和士族們,如果她是紅牌色妓的話,慕名而來的達官貴人就多了。至於娼妓,在相貌氣質上就顯得平凡許多,燕瘦環肥都有,服務對象以一般低階層的販夫走卒為主,且出身卑賤,身世坎坷,知識貧乏,消費低廉,染花柳病的機會大。

在宋代,無論南北宋,士族們若與藝妓發生性醜聞,絕對是非同小可!萬一被舉發與某藝妓發生任何曖昧行為,無疑為自己帶來仕途的災難,畢竟她們不是一般娼妓,是朝廷所聘用的「官妓」,被認可的具備一定才學才識之藝技才女,這類女子是萬萬碰不得的!尤其官妓們,皆有濃厚的貞德觀念,十分重視節操,然而一旦遭傳聞誰跟誰搞上了,鐵定死得很難堪!

宋朝著名的筆記小說,洪邁的晚年作品《夷堅志》中就曾記載宋代官員唐仲友,因十分激賞當時為浙江臺州的官妓嚴蕊的才貌,為此倆人過從甚密。嚴蕊其相貌與詩詞才學乃名聞四方,祇可惜被同時期的朱熹,誣陷嚴蕊與唐仲友有曖昧關係,後來嚴蕊遭到逮捕,朱熹派人將之押至刑部大牢,拔光了嚴蕊身上的衣服,施以嚴刑酷虐,逼她承認或做偽證與唐仲友之間有非正當關係,只要將嚴蕊屈打成招,唐仲友就能遭定罪!由此可見,宋代官員士族們,一旦證實與藝妓發生什麼性醜聞,仕途就玩完了!即使祇是未經證實的傳聞,或還在官司纏訟中,依舊注定明日仕途將難有順境,歐陽修就是個活例子之一。

歐陽修雖非濫情之人,然而他對具有才藝之女子還真是特別關照,尤其身世坎坷者,歐陽修猶為憐憫,這多半受到母親鄭氏的影響。歐陽修自小就很聽從母親鄭氏的教訓,亦因為父親早逝,家中他是唯一壯丁,能陪伴老母親至晚年的人祇有他。慢慢亦就培養出歐陽修偏好於關照孤苦零丁的弱勢才女,甚至有超越一般情誼的地步,但還不至於和歌妓發生親密關係。

當然歐陽修不是不知道這箇中的利害關係,過從甚密的話是會死人的,容易遭小人誣蔑受到陷害。可是,歐陽修就是這樣,經常下了班不直接回家,反而流戀歌妓院,歐陽修有時很喜歡和藝妓們合奏樂曲,以表現自己的才藝,還多次當場興詩作賦以展現自己的才學。那時期的歐陽修,顯得年輕氣盛,尤其一來到洛陽為官,整個人就活脫脫的,為文壇注入一股嶄新活力。歐陽修當時不僅吸收了西昆派精華,還進一步突破西昆體原有之格局,最後結合韓愈的古文型式,彷彿頗有意圖振興宋代文風之勢,而廣受天下人所側目。

祇可惜景佑三年,歐陽修意外捲入吏部員外郎范仲淹,與權相呂夷簡之間的鬥爭。范仲淹譏諷呂夷簡敗壞朝綱,司法濫權擴權,結黨營私,置民怨不顧,結果遭呂夷簡貶至外郡。凡支持范仲淹者,亦皆一律遭貶絕不寬待。當時,局勢不利於范仲淹時,群臣似乎敢怒不敢言,誰敢與范仲淹站在同一線上,誰就得倒楣!歐陽修看在眼裡簡直難忍心中憤慨,尤其自己又豈是個縮頭縮尾怕事的人?自然亦站出來為范仲淹仗義執言,撰文痛斥當權者無恥之行徑。這下好了,結果,換來小人們弄心思告發他與歌妓亂搞曖昧,不久朝廷令文頒下來,將歐陽修貶為峽州夷陵縣令,並限期離開洛陽城。

這就是〝玉樓春〞此詞的背景緣起,為歐陽修離開洛陽之時所作。當時,歐陽修難以抑止心中的惆悵,亦為了表示對洛陽同道好友以及知己歌妓的惜別之情,便慨然寫下這首動人的〝玉樓春〞,以抒發心中對人世無常的感慨。現在我們就來品讀〝玉樓春〞詞意中所蘊含佛道的大有情與大無畏的精神意涵:

尊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闕,
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天,歐陽修眉頭深鎖的來到玉樓閣,
來找一名叫〝馨兒〞的歌妓,為離別前雙方最後的相敘。

在離別的筵席上,
歐陽修不好明說,自己究竟是為何緣由要離開洛陽,
祇因事發突然,甭說自己大感意外,
就連母親和妻子都難以置信,
甚至經常下了公務後,
就與之膩在一起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叫〝馨兒〞的歌妓,
都難以接受歐陽哥哥,明日就要離開洛陽的事實。

祇是這話,究竟該何以啟口呀?
歐陽修顯得懊惱,祇得佯裝若無其事的推託說:
馨兒呀,哥哥我因為任期屆滿,將不得不暫別洛陽,

但是,馨兒妳放心,
很快的,哥哥我又會再復返洛陽的。

歐陽修半舉著酒杯,打算以安慰的口吻,繼續勸說馨兒,
要她相信雙方來日必有重逢之日,他亦必將重返洛陽城,

是真的馨兒,請妳相信我!
祇是,什麼時候能再復返洛陽,我亦說不準,
我想大概,或者,嗯....,也許明年…,喔不,是後年吧,又或者...


歐陽修支吾其詞,連話都說不完整,
更甭說,這話都還未及說完呢,
他似乎已然意識到樓閣內不尋常的氛圍,顯得格外肅穆凝重,
然而這要他怎麼辦呢?歐陽修一臉無奈,只得把話繼續往下說,

然而這時,馨兒的啜泣聲已然按捺不住的奪喉而出,
淒慘的嗚咽聲,霎時劃破樓閣肅靜的氣氛,而更顯淒涼了,
嗚,嗚,嗚......

嬌媚的馨兒,原有如春風般的粧容,
頃刻間卻已然為低落的心緒,和止不住的淚水給沾濕了粉頰,
歐陽修一顆心,亦不覺揪痛的淒楚起來,
終亦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嘴角微微顫抖著抽泣......
馨兒淒然的啜泣聲,依舊嚶嚶迴盪在玉樓閣上,
久久未止.....


歐陽修似乎察覺到,
馨兒必是聽聞了他的事,不然不會如此傷感?

一會兒後,
馨兒才緩緩開口的拆穿歐陽修安慰之詞的說:
馨兒早就聽聞哥哥的事了,
哥哥請想想,你如今將事鬧得這麼大,
天下又有誰不知道你得罪了當朝宰相呂夷簡?
眼前明擺著的,

哥哥已避免不了,要遭到朝廷的整肅,
如果不是這樣,哥哥又何以要匆匆離開洛陽?
這群鼠輩們,還誣陷你我之間存有曖昧,

此訛言,無非藉口打擊哥哥你,馨兒豈能不明白?
事已至此,哥哥又怎會有歸返洛陽之期?
就是有朝一日哥哥回返洛陽,
怕是那時,馨兒早已化為塵土,不在世上了!

此時此刻,你我的離別,非暫別啊,
是絕別啊,歐陽哥哥!嗚.....
話完後,馨兒又是一陣淒慘的嗚咽.....

此情此景,歐陽修祇能頻頻以袖拭淚,
當緩緩起身離座,腳步沉重的走向窗檯前時,

歐陽修仰天含淚的感慨道:
馨兒呀,哥哥我,唉...

我並非是因為捨不得西京洛陽的繁華,
或者捨不下馨兒這位知己紅顏,
捨不下與馨兒一享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人生樂趣;
甚或,捨不下昨日與同道好友間,
邊為官,邊為文之其樂融融的生活,
和一份足以告慰先祖的成就與榮顯,

不,不是這樣的!
實則是,我必須做我應做之事,
大丈夫本就該〝為所應為〞,〝言所應言〞,
我歐陽修豈能眼睜睜看著國家持續敗壞,隱忍當權者違法亂紀,
持續司法濫權,持續的敗壞朝綱,持續結黨營私,

當今國難當頭,處於外憂內患之中,
我歐陽修不能閉上自己的嘴,不去聞問,不言半句呀!
不能閉上自己的雙眼,去漠視國家局勢一天天的惡化!
不,我歐陽修不作畏怯之徒,不作懦夫之輩!

如果我不出聲,甘為懦夫,
那麼,我還會是妳所認識的歐陽修嗎?
我必須忠於自己的秉性,倘今日我不去糾正朝廷,
我選擇退縮,那麼天下士族,還有誰敢言?

我一身才學,所為何事?
不就是為國家民族效力,為蒼生黎民謀福嗎?
一個人的離別愁緒,算不得什麼,
更何況人生在世,難免總會面臨生離死別,

如今你我的離情別恨,
乃因為人的情感是有生俱來的呀,情感乃是人最可貴的天性,
然而我的感傷與紅塵俗事,和男女之間的情愛,
是絲毫扯不上關係的!


當然,馨兒妳切勿誤解,
以為哥哥,是個無情漢子,不,
正好相反,我歐陽修乃是個崇尚大有情的人吶!

古人云〝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馨兒知其深意否?

人世間最難為的,莫過於忘情,
人,活在這個世上,依靠的是什麼?
不就是賴以人的情感嘛,

人與人之間,就是靠著情感在維繫著、
感覺著彼此生命的存在?

天下各個民族,無不是靠著情感在維繫其社會組織的存在。
同理,人若無情,又何需來到世上?

人若有情,又豈能在〝色聲香味觸法〞中六塵不染,
又有誰能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六根清淨,六識皆空?
最終仍要拖累此身,因為難有誰,能超越情緣的羈絆啊!
我舉〝太上忘情〞之說,並非意指人應當於無情,
而是凡大丈夫者,
應當有大慈大悲,無私無我,不求回報的大情啊!

故而我的惆悵,並非是為著個人的離情別恨,
而是感傷憂心于,我大宋的頹敗啊,

感傷憂心于,有誰能關注蒼生黎民,未來將置何境地?
感傷憂心于,我大宋江山,未來將落于何人手中?
感傷憂心于,這片山河大地上的炎黃子孫們啊,
未來又將承受多少天災人禍的蹂躪與摧殘?
我心,悲憤吶!

既如此,離別的歌調,就無需再填新的歌闕了,
祇肖一曲,
就足以讓人心傷淒切,痛斷肝腸了呀!

既如此,
命運已讓自己走到這步田地,非得與親友們離別不可,
那麼,我只會勇敢的面對它,
不會選擇逃避,更不會因此就遞減我,自身的豪情,

我仍會堅定的,與命運奮力搏鬥!
換言之,若不能將洛陽城中的牡丹花開,看個飽足,
我豈能甘心容易的,就與春風話別?

縱使,
洛城牡丹花開終有盡,
春風來時有情人終須別,

縱使,已知自身仕途將充滿曲折坎坷,
但我歐陽修,絕不會因此而退縮,
反而因為這樣,我方能無愧於天地,
無怍於黎民,方覺此生,沒有遺憾了!

品讀這首詞,真是令我萬千感慨!想,千百年來,又有誰能明白的解讀歐陽修之〝玉樓春〞詞意中所蘊藏的豪邁氣魄,心胸之豪放、凌雲般之壯志、生命之超然深境?故,〝玉樓春〞與妻離別無關,與歌妓話別無關,更無關風花與雪月,卻與大丈夫豪邁之大志、大氣魄有關;一位行法者的大無畏,與大無私之大慈大悲的胸襟有關。

歐陽修可謂巧妙的,藉詞中離別對象之歌妓女子,包裝了詞意中所要宣洩自己的另一面,對人生哲學的看法與態度。所幸,當時宋代當權派之小人們,其境界不高,惟祇看見詞中離別的愁慘,好似他與歌妓女子真有一段濃情厚意,而疏忽〝玉樓春〞詞中,所隱藏歐陽修對大宋的大失所望,對朝廷當權派的極大不滿與不削之態度。甚至預言和暗示著,當朝小人們因為素質低劣,注定要將大宋推向頹敗的命運,與國家覆滅的境地。

祇是啊,數百年後仍沒見何人,能明白解讀〝玉樓春〞所蘊藏的玄機,或自詞意中透析歐陽修的生命能量,究竟大到什麼程度?他究竟想幹什麼?歐陽修在造就屬於自己的大功業啊,然而他得到了!世人們終亦明白了,〝玉樓春〞詞意中所蘊藏的不祇是文學價值,還潛藏歐陽修政治哲學的慈悲與智慧!當然,政治是現實殘酷的,慈悲者的下場是難堪的!但最終換來大功業的鑄成而名垂青史!

當然,似乎也是在暗示後世從政者,當慎重思考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如果你要的是,如何從政治鬥爭中,求得自己的生機?那麼你將會成為百分之百的政客與小人,你固然不會輕易的失敗,但也不會有真正的勝利。

當你自認為得勝時,正是國家如南北兩宋族群分裂時;當你手中握有權力時,你的權力不會用到黎民身上,權力祇為你個人的政治生命服務,使你最終成為一個罪人而遺臭萬年,後代們都要背負其罪!

故而這首詞,明白的說,乃歐陽修寫給世人的,要世人睜亮雙眼,要你我看顧好自己國家的處境,國家有難,民族興亡,不再是士大夫之責,乃匹夫有責。



-高閻-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20

高閻文集Greym / 定風波上輕聲笑


定風波上輕聲笑
載自高閻文集 / 2008年秋冬 【高閻古典詩詞新釋集】第110篇 2010.04.13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古詩已有近千年之久,乃蘇軾的得意之作,如何解讀呢?這首詩究竟在講什麼?竟是如此輕鬆活潑的語氣,又不失豪放清曠!是啊,如果你知道蘇軾在詩詞文章之外,還寫得一手好書法,亦精擅於繪畫,就不覺得意外了,便可窺其蘇軾的詩詞在表達方式上,往往帶有許多如映像畫面,他企圖引導你進入他思維的情境裡,進入他超遠而豐富的意境裏。

瞧,蘇軾詩裡說,別聽風雨在那兒嚇唬人,
以為鶴唳的風聲穿透樹林,
和打在樹葉的聲音可以嚇阻趕路的人?甭想!

越是淅淅的寒風惡雨浸淋全身濕黏,
咱們就不妨從容的邊趕路,邊長嘯歌吟,
仍舊手拄著竹杖腳登草鞋,步履輕鬆的向前行,

咱們這樣反而勝過騎馬哩,
嗤,有誰會怕你疾風惡雨啊!(誰怕)

就是任憑你無情的風雨吹打我一輩子,
咱就披一件蓑衣頂著你!怎樣啊!?
寒風是吧?惡雨是嗎?
咱祇肖一壺酒就夠了,全身就暖呼呼了!

然而此刻微寒的春風啊,
顯然吹醒了我的酒意,
讓我不禁感到有著些許侵人的涼意呢!(微冷)

看吶!咱瞧見了,
那迎面的山頭不就正顯露出夕陽的餘光嘛!
啊,回頭望去,那來時路上風雨交加的情形,
真是令人搖嘆啊,輕聲笑!
.
此刻風雨是停了,儘管落日餘灰,
卻也漸漸蓋上了一層薄幕,
想,回家吧!亦該是回家的時候了!(歸去)

其實,蘇軾的這首古詩詞,是有很深的涵義,尤其蘊藏著極深的生活的真理!他告訴你人生裏,生活中總不免有疾風惡雨的時候,如果你因此感到害怕和退縮,甚至想等待風雨息止了,才決定繼續往前行,那麼告訴你/妳,遲了,你一切都遲了!待風雨止息後,你將會禁不住抱頭痛哭!

因為,你/妳會赫然發現青春已不再了,一切都變了!該趕的人生路程已被自己耽誤了,再也追不上原來一齊同行的伙伴!你說你會不會痛哭失聲?你擁有的只有孤獨、空虛、無助,與深深喟歎。

倘若我們願意樂觀的面對風雨,不畏磨難的鼓足勇氣的迎向它,那麼事後你/妳將會發現,還好嘛!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可怖!其實生活中不就常常發生類似這樣的事?全是我們自己想太多了!朋友們,讓我們樂觀向前行好嗎?讓我們站在定風波上,輕聲一笑!
.

- 高閻 -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19

高閻文集Greym / 麋鹿不羈,一肚子不合時宜


麋鹿不羈,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軾屢次遷謫多與性格有關,
元配王氏評為〝一肚子不合時宜〞蘇軾笑日〝非常貼切〞矣!

■ 撰 者:高閻‧二○○六丙戌年春
■ 取 自: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4篇-02

一個人心性能夠受後天因素所煉化嗎?樸石,經藝術家的巧手雕琢之後,價值自然不同,但它改變不了石頭原來的本質,無論它是玉石,還是鑽石,抑或岩石,但這不重要,重要在生命經歲月與經歷雕琢下,最後所展現的形式與魅力是什麼?如人之心性沒有完美者,就拿宋代大文豪蘇軾而論,蘇軾的天生性格很難被煉化或催化成其他形式,他有他性格上的缺陷,正因為這個性格的缺陷,造就他豐富多采的一生,盡管嘗盡顛沛流離 ( 仕宦四十餘年,遍歷大江南北十數州,幾乎走透透!)與無盡坎坷之歲月,卻反而讓世人更加貼近他。

有一回,神宗皇帝被蘇軾憂國憂民憂朝廷心思下的建言與諫言(碎碎唸),搞得心情煩躁,大為光火的說:「來人,把蘇軾速速押走,關進大牢,讓他收斂收斂,朕亦好圖個清靜。」蘇軾沒想到神宗皇帝會這樣幹,竟教他去牢裏反省。當然神宗是惜愛他的,奈何蘇軾得罪太多人,就連當朝宰相,那砸缸砸出個聞名天下的司馬光,蘇軾都毫不客氣的與之發生多次極為激烈的言語衝撞。

蘇軾知道司馬光不會聽他的,只好去向神宗皇帝嘮叨去,神宗皇帝哪裡肯聽他的呀,如今大小事皆是司馬光在主導,難不成要皇帝把宰相司馬光找來責問?為求省事,甘脆教蘇軾進牢房待著去。當然神宗也在想,蘇軾的建言都是站在神宗與社稷的立場,朕反將他關進牢裏,不知蘇軾是否會懷恨或埋怨皇帝來。

遂喚了宮中太監:「你,過來!把衣服換換,換成犯人服,進牢房去!」「陛下,奴才怎麼了?」太監立時雙膝往地上一跪的說:「奴才哪裡冒犯了皇上,竟要奴才往牢裏蹲去。嗚...」「朕的話還沒說完呢,你哭什麼來著,朕叫你進牢裡,是要你與蘇軾作陪,陪他一起吃飯睡覺。」「啊?陛下,奴才不行啊,陛下應該往後宮去找個女人嘛,再說坐牢,哪裡還有作陪的。」「起來,起來!朕自有道理,你進了牢房之後,試探一下蘇軾,看看蘇軾是否對朕心懷怨恨,倘若蘇軾埋怨朕,朕就不要他了,賜他一死。如果非朕所想的那樣,蘇軾反而吃睡安穩,不發牢騷,你就代朕放了蘇軾吧!這是朕的隨身玉佩,蘇軾見朕玉佩之後,必知朕的苦心與難處。你藏好它,不到時候,勿宣朕旨意。」

太監依神宗指示,當晚喬裝罪犯的往監獄裏去,並和蘇軾關在同一間囚房,而且還與之同寑同睡了一夜。翌日食過米粥之後,蘇軾就打起坐來,不理採太監的自言自語:「我小心伺候,未有過犯呀,卻莫名其妙進了囚房,天理安在呀?」到了中午,獄卒小吏送來酒肉飯菜時,蘇軾聽聞腳步聲便趕忙從盤膝靜坐中起身,接著猴急似得接過獄卒手上的酒菜,遂邊吃邊喝邊說:「好酒,好肉啊!好久沒如此稱心的吃喝了呀!」然而太監卻在一旁挑逗說:「這酒菜能吃嗎?瞧這肉飯,簡直堪比豬吃的餿食,你難道不悲歎自己的處境嗎?」蘇軾反而悠哉的自言自語:「任憑天公雷閃,吾心巋然不動!」

太監莫可奈何,只能挨著餓的看著蘇軾大口大口嚼肉,大口大口喝酒,甚至連太監那一份,也被蘇軾一併喫進肚子裡去了,酒足飯飽之後,就倒頭大睡。太監看進眼裡,都愣住了!「嘿,你個蘇大學士,還真有你的!」到了晚上獄卒再度送來飯菜,太監依舊沒敢吃,因為他說了:「此乃豬之餿食也,吾寧餓,絕不食矣!」亦就甘願挨餓,不過他不忘神宗給他的任務,不斷撩撥以刺激蘇軾說:「蘇大學士你憂國憂民,竟落得入監喫餿食,可歎啊!」蘇軾似乎早已察覺這太監不對勁,你敢挨餓,就表示你不是來被關的,必是神宗皇帝派來試探他的,只要他略顯不安的情緒,就是對神宗的不滿,那麼此命將危在旦夕!

蘇軾想,只要我表現安安穩穩於吃睡,不發一句怨詞,不就能度過眼前的險境了嗎?亦就不露聲色的在吃喝完後,躺平的睡起覺來。然而太監豈能放過他,直撩撥說:「蘇大學士不該睡此等鄙床,你是朝廷重臣,不應受此待遇,難道你毫無怨尤嗎?」蘇軾佯裝睡著了,不僅不為太監言語刺激,反發出更響亮鼾聲予以回應,還刻意說夢話:「好酒,好肉啊!好久沒這麼痛快了啊!」

蘇軾這一覺還未醒,天也還未全亮,太監卻已餓慌了,肚子直咕嚕咕嚕的叫,頻頻探向窗外灰矇矇的天空,又一邊想著宮中美食,最後顧不得天亮,就搖醒酣睡中的蘇軾:「蘇大人,你醒醒啊,聖旨到,接旨!」蘇軾起身定睛一看,眼前太監正手持皇帝隨身玉佩的說:「賀喜蘇大人,皇上赦免你了!你可以出獄了!其實啊蘇大人,皇上根本就無心囚禁你,皇上有皇上的難處,你該明白皇上心思,你好自為之吧!」遂嚷嚷著叫獄卒開牢門。

沒多久,蘇軾因不安於朝,與當權派亦是舊黨勢力之當朝宰相,又學富五車的司馬光所不容,亦不想為難神宗,自行請求外任于江北瓜州,今江蘇揚州緊靠長江的地方。說是因性格所致,但亦因為性格之因素,使得蘇軾在佛法修習上有了新的機遇與機緣,這是上天冥冥中之安排?還是受性格因素所帶來命運的牽引?都有!怎麼說呢?蘇軾新上任的江北瓜州之地,正好與江南的〝金山寺〞有一江之隔,只肖搭個渡船就能到達江南岸上聞名遐邇的金山寺。

這金山寺可不簡單,住了個老和尚,叫〝佛印禪師〞。蘇軾雖說雅好佛學,但起初對和尚可以說,完全沒有絲毫的好感,甚至是鄙視。他認為和尚與一般道士無二,都是在騙吃騙喝,專門誘使信徒的香油錢為最,所以蘇軾從不與宗教界人士為舞。自詡「佛理不由人解,蘇軾自能明悟」,可見蘇軾因為才華橫溢,所以顯得持才傲物,似乎很多自詡有才幹的人,都免不了有股?人的傲氣,然而傲氣好不好呢?須以當事人的才幹、才智、才學到達什麼程度為條件;其二是對國家、社會與世人的貢獻有多少為憑藉;其三他具備多少?人的魅力,掌握多少民心?否則是沒有資格表現其個人的自傲,反令人厭憎! 話說到蘇軾貶抵瓜州之後,他就風聞江北一帶名聲響亮為信眾們崇敬的佛印法師,而感到有些不以為然,或者說心裡不舒服,不自在,老想去會一會佛印法師的念頭。終於被蘇軾等到這天,蘇小妹有意過江到金南寺祈福,同時探望佛印老禪師,就邀蘇軾一道前往,蘇軾自是欣然答應。

蘇小妹和蘇軾到金山寺祈福的事,並未有人通知老禪師,所以老禪師自然不知道蘇軾大人會出現在寺裡,之後才由蘇小妹透過小和尚通報給佛印之後,佛印才疾疾出來相迎,以免怠慢這位為萬眾黎民所愛戴的人間大菩薩,尤其蘇軾乃莊子轉世(林語堂亦認同此說,甚至是呂純陽的轉世,據數百年來傳聞莊子將於千年中轉世十八回以完成最初所發誓願,而陶淵明、呂純陽、蘇軾、王國維…等其實都是莊子的轉世,到了近代或現代誰會是莊子或蘇軾的轉世,誰亦拿不準。)事實上佛印乃知道蘇軾近日必會出現在金南寺,但是他選擇有意無意于事後才來相迎,乃是在裝糊塗罷了。當然佛印亦非泛泛之輩,他是明悟禪師轉世,與蘇軾兩人前世因緣深厚,今世再續前緣亦是基於〝生命為蒼生黎民無盡付出的誓願〞未了,自然就會搭在一塊兒,以揚天道,顯佛慈悲于凡間紅塵的建構一番偉業。

當佛印疾疾出來相迎後,蘇軾有點愣住,他直覺佛印不似一般和尚,他身上散發一種無形的意欲讓人親近的氣息,而且似曾相識,簡直出乎蘇軾意料之外,雖然雙方都尚未開口。不過,蘇軾這脾氣,不試試佛印禪師他是不會死心的,佛印不事先相迎亦是前世老友間的一種遊戲,亦是希望,不要在相迎上增添蘇軾的傲氣,以免再為他人生更添曲折,以示佛印對前世老友的無限疼惜。

倒是蘇軾,卻毫不客氣的對佛印高談闊論,談論和尚未曾涉及的政治哲學,以及不會明瞭的治國之道與為官之道,搞得佛印頻頻點頭,不敢插嘴的表示個人看法。這是佛印對蘇軾的謙恭與禮遇,但是蘇軾卻不知道,反而認為佛印不過是虛有其表而已。之後,輪到佛印開口的論及他的強項之佛學之說,然後問蘇軾:「不知先生認為,老納所言佛理與本人所為是否內外一致?」蘇軾回應道:「你那點佛學佛理在知識淺薄的信眾面前或許可以賣弄,令他們掏錢給你添油錢,但在我面前你休想。我問你,你能將佛理佛法拿去救蒼生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嗎?你的佛理能平國家戰亂嗎?你的佛理能帶來百姓生計無虞嗎?能解萬眾生靈於無情的旱災水患與山崩地裂嗎?告訴你,佛法佛理若不能走出去,行之於民,啟民于智,扶危濟世,那麼你的佛法只是在唬人而已!」蘇軾之言,說得佛印打從心裡佩服與景仰,因為這就是他過去世所立發的誓願,所以今世兩者角色扮演不同。

佛印沒有回應蘇軾是因為,佛法有「行法」與「護法」之別,「行法」指諸佛菩薩在行法上,唯以渡人濟世為事。如挾仁德之心與卓越幹才,以行〝治天下〞、以行〝治國〞、以行〝治民〞、以行〝修身〞、以行〝齊家〞、以行〝渡人〞、以行〝濟世〞之大作為,以彰顯佛法在行法上無邊無際的力量,以領萬眾在大自然的變化中、人性詭譎的罪業中滅死求生,這是佛法在行法上其莊嚴雄偉之處。這類人士可以上自皇帝( 一國之君、領導者)、朝廷宰相、諸侯等,以及有才學才幹之士 ( 如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等),或有才幹的企業領袖,或居士之修行者,下至庶民百姓,若能在行法上落實,這世界,這天下便能處於祥和之中。

至於「護法」,又謂之「宣法」「傳法」,宣法與傳法皆不可一日中斷,佛法須傳至萬世萬代,佛法須傳遍八方萬里,佛法須傳至萬族萬民。這就非得賴修養高深、大智大仁之諸如佛印禪師、歷代宗師、祖師的印心傳承,及無數比丘與比丘尼的努力不可。若沒有建寺立廟哪來信仰?沒有佛經佛書的翻譯釋意,哪來佛學?沒有佛教文化的傳揚,沒有佛教永恆藝術的陶冶,沒有佛法精神內涵的傳承,這人間世界,勢將一片黑暗,只是當時蘇軾因一時持傲,疏忽此淺顯的道理,不然他的佛道思維,自何處來?都是源自於歷代祖師孜孜不倦的宣法精神而來。

蘇軾反問佛印:「你認為我的治國之道,治世之道,治民之道,治學之道與修身之道為何?與我這個人是否表裡一致?」佛印回應道:「蘇大學士滿腹經綸,其治國、治世、治民、治學與修身之道,老納實不堪與大人比擬,尤其對國家的貢獻、對黎民百姓的付出,老納實自歎不如啊!」

離開金南寺渡江回江北的途中,蘇小妹問蘇軾:「你和老禪師相見如故吧?兩人聊那麼久,我在寺外賞江河時,都作了幾首詩了,還不見你出寺院,怎樣啊?你給老禪師評價如何?」蘇軾道:「得了,佛印老和尚,不過圖有虛名而已!」接著將過程中二人的交談內容述說一遍。蘇小妹一聽不禁呵呵地笑了起來,大虧起蘇軾說:「看來,你蘇大學士在心性修養上遠不如佛印禪師啊,你盡情展現自己的才學與治國治世之方,卻忽略了易經之謂〝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道理,還向人高論修身之道,你羞不羞啊!你難道忘了,自己是被誰陷害了?那些人哪一個不是治學高才,可是各個卻驕狂蠻橫,目空一切,如果他們能有老禪師的謙和之智,世間的災難就會少很多不是?」

蘇軾經蘇小妹一番點撥後,立時恍然覺醒,自覺羞愧,焦慮不安的不知如何自處,直嘆著:「哎呀!哎呀!我真糊塗啊!」遂吩咐船夫:「快回頭,金南寺,快!」船夫立即將渡船調頭航向金南寺去。自此蘇軾與佛印禪師成了無所不談又心意相契的莫逆之交,彷彿又回到前世時彼此老友間歡快的情誼。蘇軾其佛學亦從佛印的闡釋中加深其根基,更明悟了態度柔軟的重要性。這個收獲對蘇軾在命運轉折上來說,不無起了重大作用,更由於前世老友佛印的出現,而成為他當時極重大的生命轉捩點。


-高閻-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1篇 2010/04/16

2010/04/14

高閻文集Greym / 證悟空性,無私無我


證悟空性,無私無我

蘇軾的明心見性,
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的近乎天人合一之境界,
為民解旱災、洪災、震災、蝗災的其中奧義與玄妙!
臨終時,對弟弟子由一番感人肺腑又啟發人心的陳述。
我上可陪至上天帝,下可陪卑民乞兒....

■ 撰 者:高閻‧二○○六丙戌年春
摘自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5篇-03

一個人的修為到何種境地,全憑心性之變化。要變化心性,就得從「養心」、「調氣」、「定神」學起。養心如何養?一個字〝忍〞而已!即凡是能包容、寬恕。這還只是狹義解釋,能學習善待所有人,放寬執著的橫面,擴充心量的縱深,這就是在〝養心〞,無形中亦是在〝養智〞。蘇軾在這方面,中年時已達〝無生法忍〞的境界。苦難、誣陷、羞辱、出賣等,內心已不受外境所動與牽引的多次請求外任,不外乎避開官場是非,與選擇退讓的找機會下鄉親民去。

調氣如何調?一個字〝靜〞而已!這需要經由道家的修煉法(重在行氣、煉氣、食氣、服氣),同時強調心息(呼吸吐納)相依的功夫,莊子和淮南子皆將此修煉要旨行諸於文,傳於後世,蘇軾得其要訣,終日勤練。修煉目的在制伏其心,息諸亂雜念,以入靜定境中,達到不使動心起念,絕念以忘機,靜心以定神,歸真以返樸,無?以正定的境界。此外就是強調天人合一的瑜珈修行術,除可尋求身心靈的解脫自在之外,還可鍛鍊兼治療身體,將體內穢氣排除體外,增進心肺機能和氣血循環。蘇軾在這兩方面皆精通,難怪經歷這麼多苦難,還無法將蘇軾摧折倒下。

定神如何定?一個字重在〝息〞而已!這和上述是分不開的,身心能夠平心靜氣才能〝意定神寧〞,這方面就需要禪宗的禪定功夫哲學,以及藉由道家胎息大法與內觀之道。胎息煉得好,可防止各種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腫瘤等。高上玉皇胎息經記載:「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蘇軾為了對抗當世命運,救脫蒼生苦命,以不負天賦使命,道禪瑜三家的性命雙修之養生法,全部被蘇軾納入,並合而為一的勤煉,甚至還能打幾套道家拳法。真是既能文又能武的通才大家,這在古代沒幾人能辦得到。

此外,一般來說,佛家在修行上重視的是心性的證悟。所謂「明心見性」,就是修得妄心執心皆滅,或言習氣盡滅,心自然見真明,心見真明,即見心光,心光就是禪宗講的屬於開悟的人,覺醒的人,一個開悟者,覺醒者其執妄對他而言已成空。一個沒有執妄的人,即證得無相(不著外相,不趨外境,不為外物所牽動),意思就是心識已達臻自在於外境。換言之,自身苦難對他言已非生命所關注,因為他已經沒有私我之心,心繫著的只有天下蒼生,苦難的百姓。

一個沒有執妄的人,即是證得空性的人,其內心的境界自然就被提昇,心如浩瀚宇宙空間一樣,達到不為表相的世界所牽動,心胸寬大到進入無所不包容,又沒什麼不被寬恕、不可原諒的境界,甚至心念已達無極之境,儼然可穿梭日月、時間、空間一般,能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旱災解除、洪災息止、蝗災減緩、震災不復)。這樣的人,實非塵間凡夫俗子可茲想像,而此等超凡入聖者,自古無幾人。但千百年來值得歷來文人、佛道中人探索與深究,以及被受談論最多者,不是老子、孔子、莊子、或孟子、或韓愈、或杜甫,或李白,正是蘇軾(蘇東坡)這位充滿神祕的宋代大文豪,通才大家。

中國千百年來能藉著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的本事,以解救黎民蒼生於旱災、洪災、震災、蝗災者,幾乎舉不出一位來,除了蘇軾一人之外。當然,古代的每一位聖賢,都各有不同的歷史定位與天賦使命,很難相提並論,無論老莊或孔孟等,他們在某個階段,某個時期皆各自賦有其天命。

然而,這篇文章意欲探究的是,千百年來〝生命具備最多神秘性〞,〝作為具備最多啟示性〞,〝文學具備最多價值性〞、〝故事具備最多談論性〞,與〝胸懷具備最無私無我〞的一位傳奇人物,莫過於蘇軾,且從古至今無人能超越,甚或與之比擬。這話,就連林語堂也這麼說。

蘇軾在佛道修行境界上究竟有多高?自古以來談論的人可多了,如今過了一千年了,在二○一○年今天,蘇軾仍值得世人持續的對他表示關注。蘇軾至少在中年之時,其境界就已達〝明心見性〞的地步。也有人認為,蘇軾自始至終就未證得解脫,還再轉世之中,就不算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誰說的〝明心見性〞之後就自動消失在苦海輪迴中?蘇軾自始至終在佛道修行上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沒這麼短視,他要的是如聖賢般的大功業。以蘇軾的超然慧根,與生命的高度體驗,在尚未進入中老年之前,就已達體悟一切諸法性空無自性的境界,這在他數千散文與詩文中就已顯出其端倪。

蘇軾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以天下為已任的英雄,我們試讀蘇軾的「晁錯論」之原文中的前段內容,作一分析解讀(不去討論晁錯是如何因為上書《削藩策》,而遭〝衣朝衣斬東市〞的被帶至刑場腰斬之冤死的歷史真實情節):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
此故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蘇軾說,天下處於患難之時,最困難於解決與看待的是,當天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片平靜,沒有戰亂災禍的時候,實際上這平靜的背後必隱藏著難以預測的憂患,與看不見的災難正蘊釀著,只是我們無法察覺與掌握而已,這才是最令人可怕與最令人感到擔憂的事!

倘若,我們明知天下現狀正存在著某種隱患,卻祇想坐在一旁靜候事情的發生。一旦天下發生變化了,再來設法謀求因應,在變化沒有發生之前,什麼事都不去做!可以這樣子嗎?恐怕到時已晚了,來不及圖以任何的挽救了!

如果說變化尚未發生,卻要求現在就要做出應變,試問誰會聽你的,又有誰會相信你?的話呢?只因安穩的處於太平現狀的天下人啊,誰有興趣與你瞎攪和?這時祇有胸懷仁德的大丈夫之豪傑才會挺身而出,甘冒風險大難的為天下人做出犧牲,以成就此一壯志與偉大的功業。儘管,此等大事無法在勉強的條件下或短時間內能完成,或者說是為了求名以揚天下吧,卻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啊。

蘇軾這段話,已然突顯他自己所胸懷的英雄氣概!也似乎惟有敢〝承擔天下〞的人,才是大丈夫之為。即使明知揚名立萬不易實現,過程充滿艱難與刀山火海,仍要義無反顧。蘇軾曾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顧名思義,想要建立大功業者,即使擁有超凡入聖的絕世之才,還必須具備如磐石般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方能擔當天賦重任(這是蘇軾的自我明志)。又謂: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
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蘇軾年輕時,就很欽佩古代愛民的君王,這影響他日後在心中植下了期許自己,能和聖賢豪傑們一樣,創造一番偉業的大誓願。因此蘇軾好與民同食,同住草屋,與民耕地,與民同苦,設計水道工程等等,自詡可負起天賦重任。

世人的罪業如廣大無邊的海洋,千百個觀音化身都不夠救脫一個個不斷出世的凡間罪人,又因一個個帶著罪業往生的亡靈,在生死循環,罪業不滅的大海中輪轉。唯一能做的就是效法大菩薩精神,甘願面對輪迴以救拔無數的萬眾生靈。因為尋求解脫只是顧全小我罷了,這不似莊子、呂純陽、陶淵明,尤其蘇軾的風骨格調。選擇再轉世為蒼生繼續付出,這才是符合蘇軾等人不朽之大我風範,大菩薩風範,與如來的慈悲大愛!

蘇軾這點非常同似地藏王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誓願,和觀世音大士〝世間不渡盡,絕不成佛〞的慈悲胸懷一樣。(雖說觀音在無量劫中,早已成佛,佛號為〝正法名如來〞)他們心中總懸念著在輪迴的大洋中載浮載沉的世人。他們很願意陪伴娑婆世界裡苦難的眾生走過每一世的歲月,將自己化身無數個菩薩的在每個人的機遇裏,與你我相識,與你我結緣,渡化你我,以廣行佛法,建渡化濟世之大功。

是故,蘇軾的出世,就是來行佛法的,是來建渡化濟世之大功業的,不是來享榮華富貴,來當大員外,當大富翁,當大商賈的,或爭諸侯一方之霸權的,或稱王稱帝的享大福報來的。是故,有大人物或菩薩想渡眾生而轉世,絕不會來世做個大富翁,如果他願意自己來世做個大官或富豪(祂可以選擇),那麼絕對是希望利用該世資源幹一番可利益眾生的大事。

至於蘇軾仕宦生涯四十餘載裡,無數次選擇自請外任他鄉與民同苦,與民同樂;無數次選擇與當權派衝突,然後遭貶謫的遍行大江南北十數州,只是每次自請外任或遭貶謫之前,怪異的是,某地方州縣就正鬧嚴重蝗災,或旱災,或洪災。蘇軾的每逢遭貶謫,真是充滿著玄機!

或者直言的說,蘇軾就是莊子、呂純陽挾著誓願,銜著天命出世,然後適時的進入被貶至的災區,解救百姓的苦難來的,為黎民滅死求生來的。尤其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是,每次當為民滅蝗救災有成時,為民祈雨得雨時,為民抗洪築堤的告一段落時,皇帝的招令就來了,就把蘇軾招回,給官復原職了,這真是有趣又玄妙得很!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並無提到的,我在這裡補充闡明,告知其中之奧義與玄妙之處。

那麼如何證明蘇軾已證得〝明心見性〞?或已達明心見性的境界?蘇軾在年邁時,其心已大開大明,他和他的弟弟子由相敘時,有意無意在交代什麼似的說:


子由啊,我親愛的弟弟,哥哥老了,就將行完此生,
若問我有什麼遺憾的?或怨恨什麼的?

告訴你子由,我,上可陪至上的天帝,與天意相應,
因為我從未違天逆道,故能與天心相通;

我下可陪卑民乞兒,與之同歡受苦,
因為我向來憂民所苦,思民所思,故能與民心相應相通。

雖然我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生離死別,雙腳幾乎行遍天下各州,
亦無數次遭人誣陷,遭好友出賣。

但我告訴你子由,我自始至終不曾絲毫怨恨過他們,

當然,生氣與惱怒是難免的。
但我不是挾怨的人,君子不挾私怨,方為真英雄,大丈夫也。

因此這世間對我而言,
凡我所見的沒有誰是不好的,沒有誰是壞的,是惡的,

沒有他們為我製造波折,我無緣救黎民於水深火熱,
無緣見及南北各州蒼生之苦,無緣將佛法用之於救脫蒼生,
將佛道儒行之於民以教化百姓。
.
甚至若沒有排擠我的人,我將無緣與天心相應,
察天之道,以及證悟一切諸法乃緣起性空的道理。
因為佛性是空,法性也是空,由此觀之,
原來我也是空,所以我心中沒有不容一物。

萬般隨緣起,惡緣非壞緣,善緣非好緣。
子由,你明白箇中之道理嗎?這意思是說,
惟有逆來順受,方能銜天命以造功業。
順境反容易為幻境所蒙蔽心智,成為一個糊塗的人。

所以,我從未有一絲埋怨自己的命運不濟,
惟對你的三位嫂嫂先離我而去,陪我喫盡苦頭,
不曾好好團聚過,這點我不免感到難過。

當然,我感激你三位嫂嫂為我續了可貴的香火,
他們在天之靈,應當沒有遺憾,
因為孩子們當可傳承我們共同的志業,
為蒼生立命,銜天命以造福天下。
.
這就是蘇軾的〝明心見性〞。他眼裡不存在惡人、壞人,心量已寬大到如藍海之深處,如穹蒼之高度,如大地之無邊。生命所思所想的已無自己,只有天下黎民,與大地山河。蘇軾詩文許多都是與民有關,少有文人其文章境界如蘇軾一般。

蘇軾死於常州時,一顆心還繫著要為常州百姓再次分憂解難(以前曾任職常州,後招回京,再來常州是自儋州調派至常州),只是沒想到,常州百姓沒盼著蘇軾進城,就於途中往生了。馬車尚未到城門,天雷便頻頻作響,烏雲?罩,死的時候還不忘為百姓們帶來甘霖以解常州旱災之苦。這樣的人,他雖不是神,但亦不是凡人,是個大菩薩,是個證悟空性,無私無我的〝得道者〞、〝賢能者〞。

蘇軾在與民親近上,可自四千餘篇散文看出其與民生活的內容。蘇軾愛民如己,思民之憂,與民同歡,與民共患,與民共食,與民同居(學堯帝的仁德,住草屋以貼近民心),教百姓們釀酒,烹煮五花肉,改造州郡的水道工程。蘇軾還喜歡對孩子們說故事,對百姓們講聖賢之道。

那個時代不像現在,蘇軾親民會被視為作秀,是為了討好選票,但也因為那時代沒有選票的問題,而能夠親近百姓,憂民之苦,思民所思的文人有幾人?也有不少令人敬佩者,不過蘇軾要算是第一。

在現今社會裡,又有幾人不是為了選票而親民的?你找找看!告訴你這樣的人不存在政界官場裏,而是散佈在民間大街小巷裏,如果你用心觀察,只可惜他/ 她沒有權力,但他比擁有實權者更具價值,我們社會就是靠著這些無數的他 / 她(或許亦不是為數很多)正撐起著人間的溫情與大愛。

此刻,當我讀著蘇軾的詩文時,彷彿隱約聽到或感知到蘇軾的綿綿細語:

誰言我已離你而去了呢?
我並沒有離開呀,我依然存在著呀,
我留下數千詩文,已使我自己永恆不朽了呀,
因為,我本願意在塵世間,陪伴每一位出世的人,
儘管你/妳來了又去,去了又再來。



- 高閻 -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5篇 2010/04/11

2010/04/11

高閻詩選Greym / 惜福‧惜緣



惜福‧惜緣


一日我陪同Sophia到龍山寺散心和祈福,
我對Sophia說,不要為自己的處境哀悼,
這裡至少有一半的善男信女其遭遇都勝過妳。


瞧那位兩眼無神,眼袋嚴重下垂,又頭髮蓬亂疑似嫁了人的少婦,
她曾嚎啕大哭過,且從昨晚哭到正午才止,
也許是先生外遇,還狠狠揍過她。


她臀部特別顯得肥大,表示她生有兩個男孩以上,
此外,未婚女子通常不會容忍自己外出頭髮散亂,必是遭逢了打擊!


再看她走路的姿態,其腰向內縮,身形微彎而行走無力,
顯示丈夫曾往她肚腹粗暴的重擊過至少三拳,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她正身負內傷,與心靈的嚴重受創。

Sophia,妳認為那位少婦的丈夫,比起妳老公Ban如何?
我了解Ban,Ban雖然摑了妳一耳光,故然不該動手打妳,
但憑良心說,妳給過他充分的自辯機會否?


妳忘了結婚時Ban為妳戴上的婚戒指,
那可是他整整攢了五年的積蓄,
如此深厚情意,難道Ban就沒有自辯的權利?


況且他的為人不該被妳質疑,還受妳言語刺激,
如果妳執意離婚,那麼妳就太任性,太愚笨了!


倘若妳失去了Ban,那麼妳將失去整個世界,
妳該好好想想,是不是要懂得惜福、惜緣?


經一番巧妙的勸導之後,Sophia算是清醒了!
不是少婦被我揣測的可能遭遇,讓她回歸到理性的思考層面,
而是引喻的假設性的故事所衍生的內在警覺,


Sophia聯想到自己的同學其婚姻家庭的真實慘狀,那才是真的糟糕!
反觀自己的婚姻狀況根本稱不上什麼危機,
全是自己的不成熟所惹來的不快,
還鬧得兩家族議論紛紛。


故而那天我送Sophia從龍山寺返回家之後,
Sophia為了表示對先生的歉意,
將在先生下班回來前準備幾道他愛吃的菜,以求雙方冰釋前嫌。
Sophia的自我譴責與求和之意,就由我帶話給她先生Ban。


我的好友Ban是個好男人,
(我們最早是源於客戶的關係,後來成為彼此的篤友)
Ban自然是不會向Sophia計較,他只是心很受傷而已!


有時我在想,女人若太受寵,
是不是反而承受挫折的能力變低了,變得缺乏該有的理智?
是不是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變鈍了,變得缺乏圓融與成熟?


所以我不反對夫妻間發生口角之爭,
因為那正好可以增進彼此的相互了解,幫助彼此成長。
況且沒有不吵架的夫妻。


當然,男人動手打女人那是萬萬不可,
女人也不能用言語挑釁男人的尊嚴,
然而不少女人的嘴巴,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啊!
但無論如何,雙方皆須用理性來溝通解決,都要學會克制。


夫妻相處之道,說得挺容易,
對沒結過婚的人如高閻,實不敢亦不宜高談闊論,
因為狀況未到,每個人的婚姻狀況都不一樣,


至於將來我的婚姻會怎樣?
我認為,遲婚者通常會比較珍惜彼此夫妻的緣份,
早婚者心智不成熟,變數自然大。


無論如何,願天下夫妻,
都能信守「執子之手,共度白首」的誓約,
無畏一切的風風雨雨,都能相愛不相離。

.
- 高閻 -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09

高閻文集Greym / 藉祈雨,明天道


藉祈雨,明天道
蘇軾〝為民求雨〞所蘊涵的真理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1篇 2010/04/03

蘇軾的〝為民祈雨〞很耐人尋味。中國歷代因旱災之苦而衍生許多關於祈雨的習俗,甚至〝巫師〞這奇特的產物亦就自然應運而生,尤其靠農牧業為主要生產的古代中國,要有良好的糧食收成,掌握天候的異象與變化,氣候的規律和常數乃至關重要。

當然誰決定了氣候的運行與遞變呢?似乎只能指向神秘浩瀚的宇宙穹蒼,那難測的天意,遂有了求風祈雨的祭祀習俗,就連歷代皇帝與朝廷都不敢漠視,甚至將不可窺知的陰陽日月、風雨雷電、日蝕地震的自然現象,所導致天地大變山崩川竭之災,盡歸於各種無形的力量之神靈所支配,雨有雨神,風有風神,水有水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瘟疫有瘟神、天有天帝,日月有陰陽神祇,星空有掌握世人命運盛衰的斗神。

為此,無不殫盡於敬天地事鬼神之力,並將祭祀事宜納入國家管理之中制定規範,還設有專門的官史以研天候、以察天象,以明天意。然而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信仰特徵,對無形力量的敬畏亦就各有各的詮釋,你朝廷管得了嗎?

蘇軾為官期間,屢遭當權者迫害,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蘇軾被貶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英州、儋州、湖州等,每個地方都是離家鄉極其遙遠,一家人想要安定下來都甚為困難,尤其所貶至的地方州縣,不是正處於饑荒、旱災,就是不發達的貧瘠之地。要什麼沒什麼,當地庶民的生活簡直貧困到極點,若再遇上天災什麼的,對初來乍到的縣官,無疑是項刁難與折磨。除了聽百姓不分日夜的哭號之外,眼睛所見的,沒有一戶不是喪家。

有時我們在想,為什麼上天要如此惡待古時的大文豪?如蘇軾之分別小于他十幾歲到二十六的三位妻子都無一長命,就連在世時一家老小都難得團聚,屢次遷徙下只是生命再一次的承受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誰能理解天意若何呢?上天似乎就是要透過貶官的途徑,要藉用蘇軾的手,去解救最偏遠、最貧瘠、最不發達的地方災民、苦民與難民。

就是這樣,蘇軾所到任之州縣,無不是民不聊生又極其窮困貧乏,若再遇天災什麼的,百姓的生活就完全陷入死絕了。這在蘇軾眼裏,豈能容忍百姓一個個在他眼前倒下死去?然而蘇軾怎麼做呢?遂擬賑災救荒措施,並廣貼告示:「 明訂于何日、何時、何地,他將展現向天祈雨的〝奇蹟〞,企望全縣百姓與他同心禱求上蒼降下甘霖,以解萬眾生靈之厄。」百姓對蘇軾此舉,可謂抱持極大好奇的態度,當然亦就願意樂觀其成的配合,以成就〝奇蹟〞的出現。

蘇軾摒棄由巫師所提求雨神之法,甚至未採納道士的建議設壇祭祀。他採用他自己多年來對佛學與佛法的認知,寫了一篇向天祈雨的誥文,然後他站在高山上高吭朗讀,全州所有百姓都知道這一天,為他們所愛戴的蘇軾,將要為百姓們再次展現他的驚人之舉。

就在這當日,數以萬計的成年壯丁都依著他的吩咐隨他上山,其餘家家戶戶之婦孺老小就在門外,朝著他站在高山上的方向仰天跪拜。當蘇軾高吭朗讀時,彷佛百里遠千里遙的州民都聽得見似的,無人不涕淚縱橫。

蘇軾深悉災禍乃共業所致,須眾人共同向天懺悔,惟有改過遷善,方能撼動天意,而非道士或巫師畫幾道符,念幾個咒語,就能敕令神靈乖乖聽話的降雨。況且天上的高靈神佛,豈能聽命于修為淺薄之徒?蘇軾的諸多詩詞裏,就有不少是諷刺當時卑劣道士或巫師在信仰上的膚淺,不當引導信徒朝向錯誤的方向。

當蘇軾佇立在高山上高吭朗讀畢後,他以備妥一旁盛有三碗的乾土,且滴有蘇軾淚水的三碗乾硬土塊,分別的撒向蒼茫的天空,然後念念有詞的哀求上天憐憫與寬恕這乾旱大地上的萬眾生靈之云云。之後,時間過了好一會兒了,這老天爺似乎沒什麼動靜,眾人多少狐疑蘇軾沒有依規範儀式下的祈雨之舉是否得宜?尤其道士們、巫師們更是在一旁等著看蘇軾的笑話。

就在這時,聚集在半山腰的群眾,突然有人高喊:「看呀,天邊遠處有烏雲漂來!」接著又有人喊著:「聽呀,大夥仔細聽啊,遠處響起雷聲了!」幾分鐘之後,天色驟變,不知何來的雲卷在高空上飛滾,接著就狂風大作,直到雨滴自天而降之後,數萬群眾才彼此相擁而泣,在狂喜中謹隨蘇軾靜默的向天屈膝跪地,以感激上蒼接受黎民百姓的懺悔,賜予滂沱的甘霖,以滋潤這片已終年乾涸的大地,亦滋潤了百姓們原已乾涸無望的心靈。

蘇軾是個佛道兼修的修行者,既修習佛法正道(小乘的修持「苦、集、道、滅」四聖諦),亦崇尚深奧的道家道學哲理(非道教式崇拜虛無飄渺的神靈信仰)的偉大居士。然而最能抓住和彰顯佛法信仰重點的關鍵者,非蘇軾莫屬。蘇軾讓當時戰火紛亂,朝代更迭,連年天災和積弱不振的南北宋時代的苦難百姓,明白的悟出一件事,那就是一切災難苦厄,乃緣於眾人的共業所致,欲獲上蒼赦免其罪業,惟行〝懺悔〞方能撼動天意,而懺悔正是一切信仰之始之首,是所有宗教(佛道儒耶回)之最核心價值。(耶穌不亦教導世人,應從懺悔中學習禱告嗎?)

蘇軾牢牢抓住這個信念,凡貶官所到之州縣,只要遇天災就引百姓集體懺悔以感應天地,很快的天災就解除了,屢試不爽,難怪百姓愛戴蘇軾,彷佛上天只聽命他一人似的。然而,蘇軾一生從未曾刻意去傳揚佛法,但是他的生活、行為、智慧、慈悲、善念,靈機與無私,讓人們不斷的驗證與明悟〝懺悔〞乃消業解厄之重要手段。佛法向來是行之最難,說之容易,然而蘇軾卻選擇「行佛法」而非「言佛法」,佛法言不盡,盡在不言,盡在行而已,這是凡人所無法悟解的。

蘇軾本就認為單單祈求神靈,是絕對不可能改變什麼的?關鍵在人本身所思、所言、所為。以及蘇軾很可能是千古以來頭一個發現〝潛意識〞力量的人,即所謂「集體念力」所展現的奇蹟影響力。只是連他自己亦說不清楚這是什麼緣由(古代沒有「潛意識」這個名詞),但他深信發自內心的〝懺悔〞是一種無形的感動上天的力量,甚至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只是,蘇軾啊,蘇軾!你能教百姓們懺悔,卻無法教小人懺悔,教當權者懺悔,教禍國殃民邪惡的政客們懺悔。你悲苦一生,卻不忘淺移默化的教導苦難的黎民,從懺悔中悟出真理與佛理,以明天道,以消業減厄。你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以及不為人廣悉的佚事,就由高閻為你宣說給世人聽吧!以下這首詩「浣溪沙」是蘇軾匠心獨具之作: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是西元一○七八年,蘇軾出任徐州太守期間所作。那時候正遇旱災,百姓苦不堪言,蘇軾遂率領上萬百姓前往距離徐州城東約二十餘里的石潭村祈雨(筆者曾去過一次,此處石潭村,確為千年的古代村落,民風淳樸,依山傍水,無疑是江南最美麗的景色之一,乃攝影家之天堂。至於隸屬於江蘇省的徐州市古城,現在依舊可見比宋代還久遠的漢朝建築,而成為許多電影場景之選擇。)

蘇軾祈雨,可謂天人感應,老天爺向來給他面子。蘇軾自然每一次都會回謝上天的厚意,亦就將謝雨過程中之情節與眾人之心情,以五首詩來描述,其中「浣溪沙」祇為其一。「浣溪沙」這首詩究竟在描寫什麼呢?靜待下回,《高閻品詩文集》第126篇。讓高閻引領您穿梭千年的時空異境,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品讀「浣溪沙」的意象與意境之美。



- 高閻 -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1篇-01 2010/04/03

2010/04/06

高閻文集Greym / 夢筆生花,江郎才盡



夢筆生花,江郎才盡

李白夢筆頭生花,從此名聞天下,世尊為「詩仙」。
江淹夢仙人賜五彩筆,初嘗盛名,最後落了個江郎才盡的遺憾!

高閻文集《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第127篇-04

李白還是孩童的時候,曾有一日夢見自己平時所用的毛筆,突然間筆頭生出花朵來,怪哉!這個奇夢是屬於預言夢,成人以後的李白其生命發展果真不同凡響,文思泉湧,才情縱橫,天才瞻逸,名聞天下,被後世尊為「詩仙」。這亦就是「夢筆生花」一詞的由來。

不過真正最早被用以「夢筆生花」的人並非李白,而是南朝的江淹(約西元四百多年前)。江淹受恩師劉景素密謀叛亂之累,貶謫到吳興(浦城)這個地方。前往就任途中在城外的一座土山丘上的治亭,就在那晚上,江淹夢見仙人郭璞(東晉時期人物,精通奇異方術,能預卜先知,同時亦是遊仙詩鼻祖)授他一支五彩筆,醒來一臉疑惑,卻發現懷中有一支似獸毛製成的毫筆,甚為奇特,遂起身到案前一坐,攤開紙張,墨水一沾,下筆就是擋不住的文思泉湧,自己都下一跳:「見鬼了這是!」。

之後,江淹就用這支筆寫下了《別賦》及《恨賦》的千古不朽之作,〝夢筆生花〞的成語就是出自於江淹。當然,從此那土山丘,就被稱做〝夢筆山〞。如今那一座小山丘,經千餘年的遞變,城鄉的多次開發下,早已是蕩然無存了,被鏟平了的不知成什麼了!

杜甫則沒有夢見神仙賜什麼五彩筆,或者筆頭生花,他不信這一套說詞,惟深信〝讀書破萬卷〞的道理,沒有勤練苦讀,則難有所成。白居易亦曾言:「工侔造化,由天和來」,意思是惟有辛勤耕耘,智慧與學識的交融下,自我尚能與天地合一,意即自身的修養境界,才是使得自己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自己的努力才是關鍵,非神靈所賜天才與能力。

就如江淹,雖得了神仙賜彩筆,而寫了不少佳作,可惜文學素養並未隨著時間歲月而提昇,反而因仕途順暢,享盡榮華與富貴,品德修養逐漸因安逸的日子給稀釋掉,直至才思枯竭,那支神筆最終亦失去了作用,所謂〝江郎才盡〞一詞,指的就是江淹。

後來據說神仙郭璞來向他計較說:「好你個江淹,庵只是權且〝借〞你,沒說〝給〞你,你趕緊給庵還來,別囉嗦!」就這麼,五彩筆給索回去了。

有一說法是說,江淹卸任太守途中,借宿禪靈寺時,夢見張景陽和丘遲(西晉文人)二人,向他索回寄存的一匹錦布。江淹還給他時,錦布卻只剩幾尺。張景陽不悅的說:「怎麼,就剩這幾尺?沒搞錯吧!」丘遲一旁說:「這麼少的錦布有啥用處,就送給你好了,看你也不能拿來做甚?」江淹自此在辭賦文章創作上,頓失靈秀,再寫不出好詩、好詞、好文了,盡是晦澀難讀的文章!

以上的說法,都是江淹自己在瞎扯淡,編造之詞而已。是在為自己開脫其文采枯竭,文思斷盡的理由。其實是江淹的品格日漸低下所致,祇剩一點點品德的人,是不會再有什麼作為的!不是有句勸人的話,財不可用盡,福不可受盡,氣不可使盡,凡是太盡緣分勢必早盡之云云!

江淹就是這樣,將自個兒福受盡,導致才氣亦就跟著消耗殆盡了。孰不知才情、才智、才識欲更上一層樓,須自心性的修養與積善業中來,當心視與心胸寬大了,自然境界亦就高遠了。對照李白,李白境界就高了,杜甫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二○一○年的今天,李白的詩歌已被譯成英法德日韓等多個國家的文字,流傳全世界。

不管怎麼說?咱讀書人,知識份子或修行者,自身品德修養十分重要,關係著自己予人的感受和創作內函。或者從商的有才之士,若事業的路要行得遠,事業的面要拓得寬,須左手賺錢,右手布施,事業必然會得貴人助與天助。故而,無論你我從事何種職業,若能夠,亦有能力寫些啟迪人心的好文、好詩、好詞,就設法努力去實踐,以引導世人朝向建立正確的生命態度,那麼這不亦是在為自己積德造福了嗎?

-高閻-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高閻文集Greym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載自高閻文集 / 2008年夏 【高閻古典詩詞新釋集】第87篇2010.04.02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
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


這是八百年前辛棄疾之作,

充滿無窮風韻的古詞,詞裡謂:
究竟是誰吶,竟在夜半三更裡,把崢嶸的青山給推走了?


我暗自揣度,
莫非是環繞青山四面那飄浮的雲霧不成?
往常與我相對的那兩三座青山,究竟往哪兒去了呀?

著急的我呀,
延著溪流走到溪水的盡頭,
可還是沒找到她的蹤影。
此時陡然的吹起西風來,

直見那飄渺的片片雲霧隨即散去,
嗨呀,這才赫然瞧見,原來那東南面的青山啊,
正似如擎天柱般還聳立著哩,

就連山中的老和尚也禁不住的拍起手來,呵呵笑著,
為大自然的神奇奧妙,顯得既驚喜又讚嘆,


是啊,青山依舊在,我不再茫然失落,
不再倉惶失措,心中是何等的感到歡喜啊!

設若我們常常就與自己心愛的人相對相視,
我生活中有你/妳,而你/妳就存在我的生活裡,

突然間早上醒來,你/妳卻不見蹤影,
怎能不令自己倉惶失措?當焦慮的尋索著時,
突然廚房的門被推開,原來你/妳並沒有離開,

你/妳一直在我生活裡存在著,
你/妳在我眼前的短暫消失,
乃因為因為你/妳在廚房?為心愛的人忙或餐點,
(男孩子亦應該能為情人下廚,

才顯得浪漫深情)當明白之後,心中的疑惑亦就頓然消失了,
換來的是,心中無以言喻的歡喜!

這就是辛棄疾作這首詞的大意,不過是藉青山喻情而已,他的許多詩詞也是多有引喻,一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也是出自辛棄疾之作,蘊含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與用情至深。

當我們戀上一個人時,在追求的過程中,在雙目的交匯中,在書信的問候中,不亦會揣度著對方的心思,猜想大概或許可能的,也會愛上自己吧。愛情就是這般迷人,這般的令世間男女,熱情于尋覓讓心中感到甜蜜與幸福滋味的美好。

獨守深閨中的女孩啊,四處尋索的男孩啊,有誰能為自己用情至深啊?又能彼此青山常在?但願啊,你/妳我皆有〝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的風情。


-高閻-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2010/04/01

高閻詩選Greym / 對於婚事


對於婚事


對於婚事,艾兒依舊不是很情願,
因為新郎的外貌不是很稱頭之故,縱使頂著財經博士的頭銜。

但我勸艾兒說,

好歹新郎家境好、脾氣好、人品好、還有對妳好,
妳沒理由嫌東嫌西的,妳反觀自己有什麼可稱頌?
家世沒人好、家事做不好、學識沒人好、
還有脾氣不好、工作還幹不好哩!


我就不懂,妳從來就沒好臉色給人家看,可他就偏偏要妳,
妳說妳自己哪裡可取?人家卻非要妳不娶,
如果我預言沒錯的話,妳將來最依賴與最愛的人就是他。


孰不知,
女人要嫁人,要嫁給他愛妳的人,這樣女人婚後較幸福,
因為受照顧的層面大,被依賴與承受辛苦的層面相對較小。


女人要嫁人,若嫁給妳愛他的人,這樣的婚姻未來變數大,
因為妳受照顧的層面小,相對付出與承受辛苦的層面較大。


男人討老婆,要討愛你的女人,這樣男人婚後較幸福,
因為受照顧的層面大,被依賴與承受辛苦的層面相對較小。


男人討老婆,若娶他愛的女人,這樣的婚姻未來必充滿周折,
因為配偶受環境挑戰的機會大,承受辛苦的層面相對較大。

那麼相愛的倆個人未來婚姻如何?
就看誰愛誰多一點,如果都愛對方,但總會有一方個性較依賴,
但基本上這是最幸福的了!


人生無處不充滿挑戰,但相愛的力量卻可以發揮情感的無窮潛能!
所以艾兒,學習愛一個人和體認相愛的力量很重要!


他愛妳,惜妳,是妳命好!
如果有一天妳的用處沒有得到發揮,那才是妳真正要憂心的!
故而適時展現妳的價值,才能讓妳無虞於未來的婚姻幸福,
例如展現妳的助力,幫助先生拿主意,出謀劃策,
這是妳所擅長的,而妳先生卻常遇事不決,


新郎會選擇妳,
正是因為你們彼此個性正好互補,所以他並不傻。
倘妳能抓住這一點,幫助先生持家,
妳就掌握了婚姻的恆久綿長,


也等於幫自己找到了價值,面對婆家的挑戰亦就無所畏懼了,
因為妳贏得了婆家的肯定,姑嫂也不敢給妳臉色看。
所以艾兒,不要嫌他外貌稱不稱頭?


外貌往往只是個虛幻,必須著眼於現實與務實,
當妳這麼想時,妳會發現新郎的外貌並非不稱頭,
這只不過是妳對事與看人的角度偏頗罷了!


呀!妳終於點頭笑了!
笑什麼?


什麼,妳明天要拉著他去公證!
不是下個月嗎?我可沒催妳喲,
嗤,真是奇怪的女人!
.


-高閻-
載自【高閻文集】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