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4

高閻文集Greym / 證悟空性,無私無我


證悟空性,無私無我

蘇軾的明心見性,
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的近乎天人合一之境界,
為民解旱災、洪災、震災、蝗災的其中奧義與玄妙!
臨終時,對弟弟子由一番感人肺腑又啟發人心的陳述。
我上可陪至上天帝,下可陪卑民乞兒....

■ 撰 者:高閻‧二○○六丙戌年春
摘自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5篇-03

一個人的修為到何種境地,全憑心性之變化。要變化心性,就得從「養心」、「調氣」、「定神」學起。養心如何養?一個字〝忍〞而已!即凡是能包容、寬恕。這還只是狹義解釋,能學習善待所有人,放寬執著的橫面,擴充心量的縱深,這就是在〝養心〞,無形中亦是在〝養智〞。蘇軾在這方面,中年時已達〝無生法忍〞的境界。苦難、誣陷、羞辱、出賣等,內心已不受外境所動與牽引的多次請求外任,不外乎避開官場是非,與選擇退讓的找機會下鄉親民去。

調氣如何調?一個字〝靜〞而已!這需要經由道家的修煉法(重在行氣、煉氣、食氣、服氣),同時強調心息(呼吸吐納)相依的功夫,莊子和淮南子皆將此修煉要旨行諸於文,傳於後世,蘇軾得其要訣,終日勤練。修煉目的在制伏其心,息諸亂雜念,以入靜定境中,達到不使動心起念,絕念以忘機,靜心以定神,歸真以返樸,無?以正定的境界。此外就是強調天人合一的瑜珈修行術,除可尋求身心靈的解脫自在之外,還可鍛鍊兼治療身體,將體內穢氣排除體外,增進心肺機能和氣血循環。蘇軾在這兩方面皆精通,難怪經歷這麼多苦難,還無法將蘇軾摧折倒下。

定神如何定?一個字重在〝息〞而已!這和上述是分不開的,身心能夠平心靜氣才能〝意定神寧〞,這方面就需要禪宗的禪定功夫哲學,以及藉由道家胎息大法與內觀之道。胎息煉得好,可防止各種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腫瘤等。高上玉皇胎息經記載:「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故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蘇軾為了對抗當世命運,救脫蒼生苦命,以不負天賦使命,道禪瑜三家的性命雙修之養生法,全部被蘇軾納入,並合而為一的勤煉,甚至還能打幾套道家拳法。真是既能文又能武的通才大家,這在古代沒幾人能辦得到。

此外,一般來說,佛家在修行上重視的是心性的證悟。所謂「明心見性」,就是修得妄心執心皆滅,或言習氣盡滅,心自然見真明,心見真明,即見心光,心光就是禪宗講的屬於開悟的人,覺醒的人,一個開悟者,覺醒者其執妄對他而言已成空。一個沒有執妄的人,即證得無相(不著外相,不趨外境,不為外物所牽動),意思就是心識已達臻自在於外境。換言之,自身苦難對他言已非生命所關注,因為他已經沒有私我之心,心繫著的只有天下蒼生,苦難的百姓。

一個沒有執妄的人,即是證得空性的人,其內心的境界自然就被提昇,心如浩瀚宇宙空間一樣,達到不為表相的世界所牽動,心胸寬大到進入無所不包容,又沒什麼不被寬恕、不可原諒的境界,甚至心念已達無極之境,儼然可穿梭日月、時間、空間一般,能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旱災解除、洪災息止、蝗災減緩、震災不復)。這樣的人,實非塵間凡夫俗子可茲想像,而此等超凡入聖者,自古無幾人。但千百年來值得歷來文人、佛道中人探索與深究,以及被受談論最多者,不是老子、孔子、莊子、或孟子、或韓愈、或杜甫,或李白,正是蘇軾(蘇東坡)這位充滿神祕的宋代大文豪,通才大家。

中國千百年來能藉著與〝天意相通〞、〝天心相應〞的本事,以解救黎民蒼生於旱災、洪災、震災、蝗災者,幾乎舉不出一位來,除了蘇軾一人之外。當然,古代的每一位聖賢,都各有不同的歷史定位與天賦使命,很難相提並論,無論老莊或孔孟等,他們在某個階段,某個時期皆各自賦有其天命。

然而,這篇文章意欲探究的是,千百年來〝生命具備最多神秘性〞,〝作為具備最多啟示性〞,〝文學具備最多價值性〞、〝故事具備最多談論性〞,與〝胸懷具備最無私無我〞的一位傳奇人物,莫過於蘇軾,且從古至今無人能超越,甚或與之比擬。這話,就連林語堂也這麼說。

蘇軾在佛道修行境界上究竟有多高?自古以來談論的人可多了,如今過了一千年了,在二○一○年今天,蘇軾仍值得世人持續的對他表示關注。蘇軾至少在中年之時,其境界就已達〝明心見性〞的地步。也有人認為,蘇軾自始至終就未證得解脫,還再轉世之中,就不算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誰說的〝明心見性〞之後就自動消失在苦海輪迴中?蘇軾自始至終在佛道修行上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沒這麼短視,他要的是如聖賢般的大功業。以蘇軾的超然慧根,與生命的高度體驗,在尚未進入中老年之前,就已達體悟一切諸法性空無自性的境界,這在他數千散文與詩文中就已顯出其端倪。

蘇軾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以天下為已任的英雄,我們試讀蘇軾的「晁錯論」之原文中的前段內容,作一分析解讀(不去討論晁錯是如何因為上書《削藩策》,而遭〝衣朝衣斬東市〞的被帶至刑場腰斬之冤死的歷史真實情節):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
此故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蘇軾說,天下處於患難之時,最困難於解決與看待的是,當天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片平靜,沒有戰亂災禍的時候,實際上這平靜的背後必隱藏著難以預測的憂患,與看不見的災難正蘊釀著,只是我們無法察覺與掌握而已,這才是最令人可怕與最令人感到擔憂的事!

倘若,我們明知天下現狀正存在著某種隱患,卻祇想坐在一旁靜候事情的發生。一旦天下發生變化了,再來設法謀求因應,在變化沒有發生之前,什麼事都不去做!可以這樣子嗎?恐怕到時已晚了,來不及圖以任何的挽救了!

如果說變化尚未發生,卻要求現在就要做出應變,試問誰會聽你的,又有誰會相信你?的話呢?只因安穩的處於太平現狀的天下人啊,誰有興趣與你瞎攪和?這時祇有胸懷仁德的大丈夫之豪傑才會挺身而出,甘冒風險大難的為天下人做出犧牲,以成就此一壯志與偉大的功業。儘管,此等大事無法在勉強的條件下或短時間內能完成,或者說是為了求名以揚天下吧,卻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啊。

蘇軾這段話,已然突顯他自己所胸懷的英雄氣概!也似乎惟有敢〝承擔天下〞的人,才是大丈夫之為。即使明知揚名立萬不易實現,過程充滿艱難與刀山火海,仍要義無反顧。蘇軾曾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顧名思義,想要建立大功業者,即使擁有超凡入聖的絕世之才,還必須具備如磐石般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方能擔當天賦重任(這是蘇軾的自我明志)。又謂: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
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蘇軾年輕時,就很欽佩古代愛民的君王,這影響他日後在心中植下了期許自己,能和聖賢豪傑們一樣,創造一番偉業的大誓願。因此蘇軾好與民同食,同住草屋,與民耕地,與民同苦,設計水道工程等等,自詡可負起天賦重任。

世人的罪業如廣大無邊的海洋,千百個觀音化身都不夠救脫一個個不斷出世的凡間罪人,又因一個個帶著罪業往生的亡靈,在生死循環,罪業不滅的大海中輪轉。唯一能做的就是效法大菩薩精神,甘願面對輪迴以救拔無數的萬眾生靈。因為尋求解脫只是顧全小我罷了,這不似莊子、呂純陽、陶淵明,尤其蘇軾的風骨格調。選擇再轉世為蒼生繼續付出,這才是符合蘇軾等人不朽之大我風範,大菩薩風範,與如來的慈悲大愛!

蘇軾這點非常同似地藏王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誓願,和觀世音大士〝世間不渡盡,絕不成佛〞的慈悲胸懷一樣。(雖說觀音在無量劫中,早已成佛,佛號為〝正法名如來〞)他們心中總懸念著在輪迴的大洋中載浮載沉的世人。他們很願意陪伴娑婆世界裡苦難的眾生走過每一世的歲月,將自己化身無數個菩薩的在每個人的機遇裏,與你我相識,與你我結緣,渡化你我,以廣行佛法,建渡化濟世之大功。

是故,蘇軾的出世,就是來行佛法的,是來建渡化濟世之大功業的,不是來享榮華富貴,來當大員外,當大富翁,當大商賈的,或爭諸侯一方之霸權的,或稱王稱帝的享大福報來的。是故,有大人物或菩薩想渡眾生而轉世,絕不會來世做個大富翁,如果他願意自己來世做個大官或富豪(祂可以選擇),那麼絕對是希望利用該世資源幹一番可利益眾生的大事。

至於蘇軾仕宦生涯四十餘載裡,無數次選擇自請外任他鄉與民同苦,與民同樂;無數次選擇與當權派衝突,然後遭貶謫的遍行大江南北十數州,只是每次自請外任或遭貶謫之前,怪異的是,某地方州縣就正鬧嚴重蝗災,或旱災,或洪災。蘇軾的每逢遭貶謫,真是充滿著玄機!

或者直言的說,蘇軾就是莊子、呂純陽挾著誓願,銜著天命出世,然後適時的進入被貶至的災區,解救百姓的苦難來的,為黎民滅死求生來的。尤其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是,每次當為民滅蝗救災有成時,為民祈雨得雨時,為民抗洪築堤的告一段落時,皇帝的招令就來了,就把蘇軾招回,給官復原職了,這真是有趣又玄妙得很!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並無提到的,我在這裡補充闡明,告知其中之奧義與玄妙之處。

那麼如何證明蘇軾已證得〝明心見性〞?或已達明心見性的境界?蘇軾在年邁時,其心已大開大明,他和他的弟弟子由相敘時,有意無意在交代什麼似的說:


子由啊,我親愛的弟弟,哥哥老了,就將行完此生,
若問我有什麼遺憾的?或怨恨什麼的?

告訴你子由,我,上可陪至上的天帝,與天意相應,
因為我從未違天逆道,故能與天心相通;

我下可陪卑民乞兒,與之同歡受苦,
因為我向來憂民所苦,思民所思,故能與民心相應相通。

雖然我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生離死別,雙腳幾乎行遍天下各州,
亦無數次遭人誣陷,遭好友出賣。

但我告訴你子由,我自始至終不曾絲毫怨恨過他們,

當然,生氣與惱怒是難免的。
但我不是挾怨的人,君子不挾私怨,方為真英雄,大丈夫也。

因此這世間對我而言,
凡我所見的沒有誰是不好的,沒有誰是壞的,是惡的,

沒有他們為我製造波折,我無緣救黎民於水深火熱,
無緣見及南北各州蒼生之苦,無緣將佛法用之於救脫蒼生,
將佛道儒行之於民以教化百姓。
.
甚至若沒有排擠我的人,我將無緣與天心相應,
察天之道,以及證悟一切諸法乃緣起性空的道理。
因為佛性是空,法性也是空,由此觀之,
原來我也是空,所以我心中沒有不容一物。

萬般隨緣起,惡緣非壞緣,善緣非好緣。
子由,你明白箇中之道理嗎?這意思是說,
惟有逆來順受,方能銜天命以造功業。
順境反容易為幻境所蒙蔽心智,成為一個糊塗的人。

所以,我從未有一絲埋怨自己的命運不濟,
惟對你的三位嫂嫂先離我而去,陪我喫盡苦頭,
不曾好好團聚過,這點我不免感到難過。

當然,我感激你三位嫂嫂為我續了可貴的香火,
他們在天之靈,應當沒有遺憾,
因為孩子們當可傳承我們共同的志業,
為蒼生立命,銜天命以造福天下。
.
這就是蘇軾的〝明心見性〞。他眼裡不存在惡人、壞人,心量已寬大到如藍海之深處,如穹蒼之高度,如大地之無邊。生命所思所想的已無自己,只有天下黎民,與大地山河。蘇軾詩文許多都是與民有關,少有文人其文章境界如蘇軾一般。

蘇軾死於常州時,一顆心還繫著要為常州百姓再次分憂解難(以前曾任職常州,後招回京,再來常州是自儋州調派至常州),只是沒想到,常州百姓沒盼著蘇軾進城,就於途中往生了。馬車尚未到城門,天雷便頻頻作響,烏雲?罩,死的時候還不忘為百姓們帶來甘霖以解常州旱災之苦。這樣的人,他雖不是神,但亦不是凡人,是個大菩薩,是個證悟空性,無私無我的〝得道者〞、〝賢能者〞。

蘇軾在與民親近上,可自四千餘篇散文看出其與民生活的內容。蘇軾愛民如己,思民之憂,與民同歡,與民共患,與民共食,與民同居(學堯帝的仁德,住草屋以貼近民心),教百姓們釀酒,烹煮五花肉,改造州郡的水道工程。蘇軾還喜歡對孩子們說故事,對百姓們講聖賢之道。

那個時代不像現在,蘇軾親民會被視為作秀,是為了討好選票,但也因為那時代沒有選票的問題,而能夠親近百姓,憂民之苦,思民所思的文人有幾人?也有不少令人敬佩者,不過蘇軾要算是第一。

在現今社會裡,又有幾人不是為了選票而親民的?你找找看!告訴你這樣的人不存在政界官場裏,而是散佈在民間大街小巷裏,如果你用心觀察,只可惜他/ 她沒有權力,但他比擁有實權者更具價值,我們社會就是靠著這些無數的他 / 她(或許亦不是為數很多)正撐起著人間的溫情與大愛。

此刻,當我讀著蘇軾的詩文時,彷彿隱約聽到或感知到蘇軾的綿綿細語:

誰言我已離你而去了呢?
我並沒有離開呀,我依然存在著呀,
我留下數千詩文,已使我自己永恆不朽了呀,
因為,我本願意在塵世間,陪伴每一位出世的人,
儘管你/妳來了又去,去了又再來。



- 高閻 -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5篇 2010/04/1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