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6

西漢透光“魔鏡”之謎真相

见日之光透光镜 制造年代: 西汉 材料: 铜
规格: 直径7.4厘米,边厚0.27-0.31厘米,
镜心最薄处0.07厘米,重50克 收藏地: 上海博物馆

利用从阳台射进的太阳光照在魔镜


西漢透光“魔鏡”之謎真相

這張照片珍藏在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老先生的家中。總理手中拿著的是一面著名的西漢透光古鏡,也就是能夠在反射光中現出背面紋飾的鏡子。那是1969年夏天的一個下午,上海博物館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參觀者,周恩來總理,總理是一個人來的。
.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回憶說,我們把最好的文物搬出來請總理欣賞,其中有透光鏡。那麼我把透光鏡介紹給總理,總理覺得這個事情很奇怪,他親自把這個透光鏡拿到我們這個窗口上反覆看,我就給他解釋。那麼總理也對透光鏡的原理做了種種推想,當然這個不是實驗的結果,只是一種推想,最後他說,這個你們以後要好好地做工作,把這個道理搞清楚。
.
透光的說法是從唐代開始的,因為光線好像是穿透了金屬的鏡體,從鏡子背面反射出來一樣,所以透光鏡的稱呼也就傳了下來。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的製作方法卻未能代代相傳,反而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團,透光鏡也從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被外國人稱為魔鏡。
.
一千多年來,這種神奇的現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學者,從我國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鄭復光,從中國到大洋彼岸,無數學者試圖揭開這困擾了世界千年的古鏡之謎,但是沒有人去用實驗的方法來證實自己的猜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人真正複製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
.
直到1974年,我國學者銘記起總理的話,才真正投入到西漢透光古鏡的研究中去。
.
馬承源先生回憶說,我後來是請了阮崇武先生,他是當時上海科協主持這方面的工作。那麼我們組織了很多高級工程師在博物館開會,他來主持這個會議,分配任務,設想了各種方案、各種青銅透光鏡可能成因的方案。
.
交大、復旦、同濟,還有幾個廠一起做的,一起用不同的方案做的。 如果能搞清透光鏡與其他銅鏡的不同,答案可能也就找到了。由於上海博物館有上萬枚銅鏡,發現所謂透光現象的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現在漢代。那麼漢代的鏡子有什麼特點嗎?與它之前戰國時期的平面鏡相比,漢代有很多鏡子是凸面的,而透光鏡就是凸面的。這是西漢透光鏡的第一個特點:凸面鏡。  
.
在銅鏡的鑄造過程中,當溫度高達上千度的金屬液倒入事先做好的陶范,也就是古代鑄銅用的模具,金屬液在陶范中有個冷卻凝固的過程,而問題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
.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面透光鏡的邊緣,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相對鏡體來說有一個又寬又厚的鏡環。由於鏡體較薄,所以冷卻快,而鏡環寬厚則冷卻速度慢。所以當鏡體已經固定成型後,鏡環還在冷卻收縮,對鏡體產生了一種緊箍作用,形成鑄造殘余應力。寬厚的鏡環就是西漢透光鏡的第二個特點。
.
上海交大的盛宗毅教授參加了研究,他發現鏡子在鑄造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內應力。實際上他們在澆鑄的時候,開箱早一點,這個鏡子就裂掉了,這就證明它的內應力是很大的。
.
雖然鏡體內部的應力很大,但鏡體本身的剛度也很大,所以鏡環的緊箍起初並不對鏡子產生什麼影響,就像用手去掰一塊厚厚的鐵板,鐵板不會有絲毫變化。但銅鏡只有不斷的磨才能保持光可照人。
.
古時有一種磨鏡的職業,宋代的磨鏡人一定具備凹面的磨石,鏡子在不斷地研磨變薄時,鏡子本身的剛度也就降低了,從而殘余應力得到釋放,鏡體產生變形,向鏡面方向拱起,這時就像同樣用手去掰一塊薄鐵片,鐵片就會變彎。
.
我們來看透光鏡的剖面圖,鏡體很薄,鏡子有紋飾、銘文的地方和沒有紋飾、銘文的鏡底厚薄差距很大。當鏡體產生變形時,鏡底向鏡面方向拱起程度大,而鏡環和紋飾的部位拱起小,所以形成了鏡面的凹凸不平,當然這種變化肉眼很難看到。所以鏡體薄,鏡背凹凸處薄厚差距大是透光鏡的第三個特點。
.
當一束平行光投射到鏡面時,有紋飾的地方較平,反射光集中,而無紋飾的地方由於凸起,反射光發散,所以有花紋的地方反射到墻上的光明亮,而沒有花紋的地方暗,墻上呈現出與鏡背相同的圖案。沈括和鄭復光便看到了這一點。  
.
但是,在一千年前,沈括便發出疑問,為什麼他這裡也有很薄的鏡子,卻不能透光呢?西漢透光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花紋是環向分佈的,只有這時才能產生顯著的環向鑄造殘余應力,在鏡面形成較為規則的凹凸來。
.
馬承源先生說,我們做了七個月的時間,最後交大首先出來的。那麼這個透光鏡的原理終於搞清楚了,是鑄造跟磨制的結果。
.
在充分研究了西漢古鏡的特點後,研究人員又通過不斷地試驗和理論論證,終於複製出完全與西漢古鏡相同的鏡子,並得出“鑄造成因,研磨變形”的結論。這也正是清朝鄭復光得出的結論。
.
研究的結果是可以告慰總理的,在總理誕辰100週年的時候,上海交大製作了一面精緻的鏡子,反射在光影中的,是我們所熟悉的總理的面容。當然,這面鏡子已經不是古代所講的透光鏡。
.
無論西漢古鏡是有意製造還是無意中得到的,後世的研究卻為現代科學帶來一些啟示。
盛宗毅教授談到他們研究結果在現代科學中的應用說:上海鐳射所,他們原來想要做一個非常光滑的能夠反射鐳射平行光線的鏡子。他們在製造過程中感覺到反射的平行光線不平行,所以他們認為好像鏡子的曲面不均勻。所以他們去給它磨得更均勻。結果呢,越磨越不均勻。
.
後來我和他們分析了之後呢就感覺到,噢,他們的鏡背和托架是鑄造在一起的,這個原理恰恰是和透光鏡一樣。就是你越磨,它的應力釋放就越大。這個內側的鏡面變化就越大,那麼越產生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之後他們就說去把鏡體和鏡架完全脫開,聽說他們現在把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
.
我們也許無法盡詳古人鑄造透光鏡的方法,但他們從發現透光現象到有意識地製造透光鏡,而且還認識到透光的本質,這都說明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這大概是在通往掌握金屬表面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
.

中國史上發明“才高八斗”一詞的人


南朝大詩人謝靈運


中國史上發明“才高八斗”一詞的人

孫山


論門第,他生於冠冕赫奕世家。曾叔祖謝安,東晉宰相;祖父謝玄,淝水之戰的指揮者。他世襲康樂公,食邑二千戶,“性豪奢,車服鮮麗”。論才華,他“幼便穎悟”,博覽群書,文章之美,稱“江左第一”,每有詩出,“貴賤莫不竟寫”,他是中國山水詩歌的開山鼻祖。
  
正是這樣一個人,竟不得善終。四十九歲時,以謀反罪身首異處,棄市廣州。
  
他太狂妄了,曾對世人說:“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曹植)佔了八斗,我自己有一斗,剩下那一斗,你們大家去分吧。”才高八斗的典故即出於他口。
  
他的封地在會稽郡。會稽郡守孟精心事佛,他對此很是鄙夷,曾對孟說:“得道要靠慧根,你升天會在我前面,成佛一定會在我後面。”孟為此與他結怨。當他和幾個知交裸體縱酒,狂呼大叫後,孟就羅列罪名,上報了朝廷。
  
與天比翼的才華成為他渴慕權力的春藥,但詭譎險詐的毒蛇從未盤踞他的心靈。在那個時代,才華與靈性只是帝王權杖上的綴飾。皇帝只把他看作吟誦風月的文士,從沒有給他經世格物的機會。每次皇家宴會,他就陪侍左右,談賞文辭。而他“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於是他開始消極抵抗,常常稱病不朝,在家裏植花種草,開鑿池塘。有時他不辭而別,率領僕役外出遊弋山水,動輒十天半月不回。
  
任誕恣肆使他每每遭到權臣構扇,御用文人的生活黯然了他雄奇的抱負。
.
他曾出任永嘉(今溫州)郡守,永嘉明麗的山水成為他逃遁現實的夢鄉。在永嘉,他肆意遨遊,每到一地,就以詩歌表達自己的內心,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即作於此。
.
在家鄉會稽,他每次遊歷,常有數百名僕役跟隨,浩浩蕩蕩,興師動眾。一次,他率僕役在世襲的南山遊蕩,遇林開路,見水架橋,不覺間竟進入相鄰的臨海郡境內。臨海太守誤為盜賊入境,匆忙帶兵抵禦,當看到是他在率性出遊時,方才釋然。
.
為了登山,他發明瞭一種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成為登山者效倣的工具。數百年後,詩人李白在攀登浙江境內的天姥山時,腳上踏的就是“謝公屐”。
.
這個怡情山水、放浪狂狷的詩人,雖然沒有忘卻廟堂的神器,但他也始終不肯奴役自己的靈魂。最後,帝國的荒唐詔書,斷送了他的天縱之才。
.
他就是南朝大詩人謝靈運。   
.

2010/09/20

中華民族的盛世就在今日!《 高閻文集 》文 / 高閻Greym2012



中華民族的盛世就在今日!

作者:高閻Greym2012

台灣要壯大,
台灣股市欲破萬點,
你我明日的薪資要調漲,生活要好過,
未婚男女有能力成家,並生兒育女,
就在11月27日五都選舉,你我的踴躍投票,
呼籲所有海外台灣人,
尤其滯留中國大陸各省的百萬台灣人, 
都能趕回來,
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本文深受十數萬人注目,
應眾多台灣朋友之要求,重刊本文以饗讀者,
本文自九月廿日發佈至今,
已然引起無數台灣人之共鳴!

編輯:熙兆

摘自《高閻哲學與雜文集》
.
中華民族苦了許多年,從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到現在已逾一個世紀,這一個世紀裏,中國人受盡多少歧視與羞辱,國土的瓜分,資產的掠奪,骨肉的離散,尊嚴的賤踏,無數人命的遭受屠殺等等,尤其民族的分裂,所造成整個中華民族在命運發展的道路上更加乖舛艱困。

二十一世紀2010年的今天,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從傷痛與頹敗中昂揚的站立起來!雖說台灣曾經創造令人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之成就,但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貢獻究竟佔據多少比例?當國際間讚揚台灣的時候,台灣內部卻不斷上演政治的紛爭惡鬥,與種族的對立與撕裂,社會價值觀出現錯亂,個人私我主義與利益凌駕社會的穩定和諧,所謂的本土文化只是流於狹隘的小格局思維,這怎能不令人心痛!

這時候咱們對岸血脈相連的同胞們,卻正如火如荼的進行方方面面的革新,同心協力的搞好經濟,每個人都在積極提升自己生活的水平,朝著不可能短期實現的計劃與夢想而努力的化不可能為真實的現況。當外國人認為二年才能蓋好的廠房設施,中國人卻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在經實際檢驗而完全合乎標準之後,外國人感到驚愕!

從此中國勞工大量受到邀請而輸出到世界各地去,中國勞工不僅速度快,技術紮實,還任勞任怨,尤其材料和工資低廉,平均可為國外建商節省一半的資金支出,這樣的例子從2000~2010年至今已不勝枚舉,我自己就親歷二件在德國與美國的建案,亦因為此,中國人歷經十年汗水的努力才改變全球對中國人的印象,而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如此,中國的經濟、科技、文化與價值,就是這樣子創造來的!中國人的價值不是用嘴巴說的,或利用媒體刻意塑造而來,乃是用行動與血汗搏來的,將中國人勤奮刻苦的民族性價值,在全世界人類面前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創造出全球市場的區隔,與價值的區隔!

很多人不認同中國製的山寨商品,但是試問哪一個國家不是經歷〝山寨〞的過程?美國、日本、台灣和歐洲國家都沒有經歷〝山寨〞的過程嗎?美國早年盜版業仿冒商興盛,日本昔日商品更是漂竊歐洲商品最兇的國家,智慧財產權才因應而生,有了法律約束之後才促使〝品牌意識〞抬頭,所以從漂竊到改良,從研發改良到品牌價值的創造,都只是一種發展的過程。
.
面對中國的〝山寨〞貨或許嚴重衝擊品牌市場,但那顯示中國還在學習中,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明證。中國正旺盛的接受著全球經貿發展的刺激,和全球高價值、高創造性與高質地品牌商品的欽羡與刺激之中,透過這樣的刺激自然會激發中國人積極探索的心理,山寨貨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待邁過初期探索的過渡時期之後,山寨商品慢慢就會減少,中國人會在自覺中轉變成對自我品牌的創造,並從中找到自我的定位,到那時中國的競爭力才是真正的開始。換言之,中國自創品牌的潛能與產能十分巨大,在未來十年之後,中國品牌會與歐美並駕齊驅,甚至引領潮流之勢。

的確,中國的潛力還未真正的發揮出來,整個中國就像是待開採的正蘊藏龐大的難以估量的地底資源一般,當真正運用自身所蘊藏的潛力或蓄藏的能量時,中國的強大盛世才是真的到來,才是全球華人昂首挺胸的時刻,因此現在的中國仍處在逆境之中,整個中華民族仍在逆境中前行。雖說中國人或華人社會已走出遭人歧視與不平等對待的昔時夢魘,如今卻是對中國人在各方面進步與超趕,擴張與開發的野心感到疑懼,自然會帶來各國的不適應、磨合與抗拒,這是中國掘起過程中必然面臨的挑戰之現象。無論如何,中國人只要沉著的應對過渡期,廿一世紀絕對是中國人的世紀而無庸質疑。

祇是該怎麼做呢?如何進一步贏得全世界對中國,乃至對全球華人世界的認同與讚揚,尊敬與禮遇,看重與依賴,信認與接納,有待全中國人的努力,若祇賴中國自身,或僅靠台灣、香港、澳門和分散各地的海外華人之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團結合力的將中華文化深化並融入於全世界;必須深拓華人電影藝術,時尚文化,藝術文化於國際交流傳播的橫面性,並提升各項文化的縱深之內容品質,以促進全世界對中華文化藝術的接納與激賞,亦就是軟實力的開發與深化工程。
.
此外台灣和大陸之間的進展,更須加大步伐與加深交流力度,尤其取得平衡的發展,只是至今看到的都是中國大陸的進步,融合力大而百花齊放,萬眾齊心的努力擺脫現狀的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興盛。反觀台灣所謂民主價值,卻無法發揮在文化藝術上的向前滾動;言論的自由雖是台灣最重要資產,然而因為意識形態的氾濫,與言論自由下不負責任的矛盾現象,已成了政治惡鬥的根源,進而影響社會的健全發展,使得台灣總體文化發展上,呈現流動緩慢的情形,好像有氣無力的病患一樣,少了精神與強大的意志,這與中國大陸文化發展的促進力道相較,台灣步伐儼如龜步。

始終覺得,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台灣的選舉太多所造成,選舉在乎的是個人利益的獲得,所謂參政不過是一種手段罷了,爭取個人的生存空間才是參選的目的。因為個人生存與利益的考量,所以依附在黨組織之內以享其資源,確保參選的獲勝機率,然而一旦黨中央有待之不公時,個人可以隨時改變立場的退黨並堅持參選,所以台灣種族不和是選舉操弄與炒作出來的惡果,是個人追求利益下的犧牲品;為了勝選,極盡挑撥種族與社會對立;為了勝選,極盡誣蔑毀謗之能;為了勝選,阻礙社會與經濟發展在所不惜,就連司法都淪陷在政治操作中。台灣要能在種族多元融合上產生促進的力量,只有將選舉制度進行改革,將弊病杜絕了才有用!

但無論台灣如何的發展與演變,台灣仍是許多海外台商與華僑心靈的歸屬之地,無論台灣發展現況如何令人失望,卻永遠亦割不斷自己生長的家鄉,如我無論身置香港、上海或德國,或美國,永遠無時無刻的心懷台灣。畢竟我出生在台灣,不過我的祖籍卻是四川,我的三叔、四叔、六叔和姑姑嬸嬸們,至今都分別在成都、重慶、湖南、天津和上海居住與發展,雖然他們都上了年紀,然他們的兒女(我的堂弟妹們)彼此仍持續的保持互動,每隔時日便聚餐一次的話家常。

如果有誰問我府上哪裡?我會說自己是四川人,亦是台灣人。若面對外籍人士,我無論如何都說自己是中國人,除非問我來自哪裡,那麼我會回答自己是台灣人。我既是中國人,亦以身為中國人為傲!我既是四川人,亦以身為成都人為傲!我既是台灣人,亦以身為台北人為傲!我既是台北人,亦以自稱半個上海人為傲,因為我住在上海浦東新區超過十年了,結交不少上海的朋友,也資助許多內地清寒學子,我深愛他們!

在提到關注中國的發展上,尤其大陸的軍事與航太發展,我倒是深為中國這方面的成就感到驕傲!其實我不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我認識一些退休的台灣將官,和許多台灣商人,甚至許多三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朋友,他們其實都十分正面的關注和驚嘆中國國防科技的進步。其實,中國在國防與航天科技的發展上是存在著某種象徵性的,象徵什麼呢?象徵中國人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這是因為,第一、縱使中國武器多源自蘇俄,然而其研發的強大決心、成就的取得、國防武器的規模、自行研製項目的系統化與量產化、航太發展的質量化與尖端化,都非台灣、印度、南韓或日本、或東南亞國家可茲比擬,甚至似有超越歐洲少數強國之勢而與俄羅斯在軍工業與航太發展上平起平坐。第二、自工業革命之後,東方中國整整落後西方一個世紀,因為落後,故遭列強侵華,導致中華民族深受百年恥辱,恍若中國人的智慧、科技、文化與民族性都不敵洋人似的,故而中國人必須為雪恥而努力。

如今,中國人證明了自己在科技研發潛力上並不落後於西方人,中華民族發展的受挫乃是敗給自己對外的封閉政策與戰爭的內耗,與發展制度的瑕疵,經時間歲月的粹煉下,中國人的成就已然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這令許多台灣人所讚許與感動,甚至對中國共產黨印象改觀許多,當然因為礙於兩岸政治對立與分離的現實,不好明目張膽的公開談論相關話題。不過在大陸的台灣朋友,很愛很愛談論中國的發展現況,包含讚佩中國軍事發展與解放軍素質的話題,常常朗朗上口,但回返台北之後,就實難在公共場合啟口了,只能私下閒聊。

我堅信兩岸未來發展是可以被絕對高度期待的,在兩岸經濟的統合發展下,尤其中國大陸多照顧台灣農漁業產品,輕工業產品,在借助廣大的中國市場內需下,台灣大中小企業得以穩定發展,並就此減低失業率,提昇就業率。其次是有諸多令台灣內部感到疑慮之處,例如有不利於台灣的部份,盡可能讓台灣人民與社會放心。雖然兩岸發展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總是展現多方面的誠意,台灣人民亦都感受得到,但兩岸要進入完全融合的狀態,仍然還有一段路程要走。
.
其實在台灣極大多數的民眾都知道,和中國簽訂ECFA有利台灣整體貿易發展,甚至利於社會的穩定,如果兩岸經濟不整合,台灣勢必面臨經濟萎縮,競爭力削弱,然後延伸社會的動蕩不安,失業率高漲,治安更趨敗壞,商品出口下降,工廠紛紛倒閉的困境。ECFA之後,即可提昇台灣各項產業的持續發展,借力使力的提昇台灣競爭力,即使當中可能衝擊到傳產業與輕工業面臨產業的萎縮,但這不難解決,ECFA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協議,只要技術上雙方在協調共識上做好前提,調整以三階段限定商品進口的比率,並協助拓展商品出口到中國的市場通路,與維持並保障台灣某些傳產業其商品的最低市佔率,同時積極協助產業昇級、交流與開發合作,那麼衝擊力就能有效降低,失業率不僅不會增加,還會提供許多傳產業、日用品輕工業、中小貿易業與綜合服務業的人才需求。尤其ECFA與WTO的趨勢,讓台灣傳產業與輕工業該到了積極思考促進自身企業研發能力的提昇,也就是說下一代企業接班人不能太懶惰,必須激發創意能力,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企業才有永續經營與生存的希望。
.
所以ECFA真正來說,是中國大陸經營台灣民心和向台灣輸出善意與同胞情的最佳平台與時機,若說ECFA還可能衝擊到誰?就是持反對意見的政治人物,他們恐懼由孫中山先生創立百年的中國國民黨所治理下的台灣經濟變好;害怕國民黨政權下的台灣人民生活過得好、有錢繳學費、繳房貸、三餐飽足、薪資調漲;擔心馬英九總統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向上發展,此無疑將衝擊和萎縮他們的政治利益與操弄民意的空間,尤其選票的流失,只要台灣經濟敗壞、人民憤怒聲高漲,反對黨才有生存的空間與執政的希望,這是容易被看穿而經不起考驗的反對黨心態。
.
台灣數百萬勞工必須冷靜想一想,為何勞工薪資調整,十五年來始終停滯不前?什麼原因造成?是台灣選舉的歪風,政治紛爭惡鬥,所帶來社會長期動盪不安;是國會亂象與種族對立,以及打著不負責任專以毀謗誣蔑式的言論自由為旗幟的選風主調,造成社會價值觀逐漸扭曲,人民享有抗爭遊行以鬧事的權利思想,怎能不影響台灣經濟的根基出現鬆動?
.
台灣自亂陣腳,內憂嚴重,競爭力衰退,造成台灣企業板塊西移出走的大浪潮,結果促使台灣人才、技術、資金與資源外流嚴重而幾乎移植中國大陸,最終為中國大陸奠立發展的基礎,台灣本土反而逐漸式微,讓落後台灣十年的南韓得以超越的機會。這期間台灣又面臨政黨輪替,新執政黨治國無方,經濟逐漸倒退,最後因為金融風暴才加劇台灣經濟的大衰退,但究其根源,實脫離不了台灣政治與社會嚴重動蕩之本身惡因,因此台灣人民必須扛下與承受由我們自己所造成的惡果。
.
如今勞工吵嚷著調薪,究竟依據什麼?台灣經濟尚未全面復甦啊,政治動蕩才只是稍有緩和,兩岸關係才剛進入春天,可是馬上選舉又要來了,社會危機隨時面臨暴發。倘若目前執政的國民黨失去五都,那麼台灣勞工調薪勢必再延十五年,社會必然再度陷入動蕩,經濟必然再度面臨衰退,股市再次大跌震盪!因此為了鞏固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五都選舉的高投票率正是勞工表達調薪的象徵與強大呼聲!
.
因為台灣投資前景因選票獲得進一步穩固,外資大舉進駐台灣,大型企業工廠訂單增加,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回穩,屆時完全沒有理由不大幅度調薪(10%~15%~25%)。選票促使經濟與社會前景得到發展 → 拉動調薪的增長與動能 → 因為調薪因素而帶動國民消費力 → 因消費力增加,使得企業盈利增加 → 企業盈利再反應調薪與人才需求上 → 然後增加就業率,降低失業率,這是一種因果循環。是故,咱們數百萬勞工要過好日子,欲彌補十五年來未調薪的金錢損失,獲得應有的薪資水準,完全由你我來決定,那就是取決于咱們自己手中的選票!
.
因此台灣人民必須冷靜應對變化,尤其未來兩岸應著眼於經營新一代年輕人的發展,給予積極的打造希望與夢想,深化並顧全新一代15~30歲年輕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那麼反對者的操弄空間自然萎縮而遭趨勢與潮流所唾棄。當然,執政黨和馬英九總統絕對要拿出手腕與強大意志來改革各方面的行動,尤其多做出令台灣民眾感到振奮的事。
.
例如總統可以對遭受家暴與性侵女性給予呼應與撫慰,以表達領袖真心真情的關注,允諾必給予最高司法保障,並制定特別法規嚴懲性侵犯,同時向司法官們喊話的給予高度提醒,司法判決的智慧、良知與遠見才是司法的最高精神,而保護良善、防阻犯罪、確保社會治安得以維護,乃是司法存在的最大目的與目標,更是司法者之神聖職責,否則無疑在鼓勵與助長犯罪!其次對釣魚台主權維護的態度,政府必須強硬表態,總統能做到這兩點,加上掌握台灣人在現代生活壓力下的心靈節奏,那麼不怕得不著台灣八成民心的支持!

而攸關台灣政局、社會穩定和未來經濟發展的五都三合一選舉,眼看就要屆臨(于本年度十一月二十七日舉行包含市長、議員和里長的三合一選舉,而重點則落在市長的投票率上)。國民黨若要有勝算以贏得3~5個都,關鍵在動員的強大意志,尤其動員滯留海外擁有投票資格且具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灣人能適時回國投票,目前滯留中國大陸的台灣人數起碼百萬以上,若能灌輸一些危機意識給他們,加上目前兩岸直航的便利,群體回國投票不是難事。

如果此策略奏效,再加強對關鍵的中間選民的呼籲,因為他們有許多是處於待業狀態的青年與壯年和中低收入家庭,他們不知道有誰能提供他們直接的幫助?彷彿政黨的利益無關他們的生死,如果執政黨願意承諾改善他們的未來,提供可適任的工作機會並給予夢想,那麼國民黨要過三都是絕對可以期待的。

目前在上海、北京、香港和廣東已知有許多台灣企業將主動放台灣的幹部及員工回台投票,甚至計劃包機回台(本公司七個區域的台灣IT人員及廣告人計有四百餘票,可再動員其他台灣人至少千票上下),畢竟國民黨勝選對兩岸經貿發展有益,敗選則兩岸添變數,對大陸台商十分不利,至少信心與氣氛會變很差!

尤其日前阿扁因一審獲判無罪,此舉勢將引起中間選民的反感與強烈反彈,因為「政客的貪污斂財」明擺著已得到司法的認可、背書與保障,日後所有政客皆可效法,從此「貪污」與「貪腐」將有了合法化與合理化的依據,這在全民反貪腐的今日,是何等之諷刺!對生活不易的百萬中間選民又情何以堪,而給了他們在投票選擇上的暗示。換言之,阿扁一審獲判無罪的結果將適得其反,導致失去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這對反對黨絕對帶來嚴重的減分效應與空前災難!當然這亦說明了司法改革的急迫性,執政黨必須下猛藥凝聚民心。

如前所述,台灣每到選舉總要面臨反對黨的極盡挑撥、分化、誣蔑、詆毀、羞辱與國罵等,甚至製造假數據、假證據與假新聞以詐騙選民,讓選民上當失去判斷力。目的不外乎阻撓他人當選。執政黨唯一對策就是立即訴請警方與檢調人員予以蒐證,並於第一時間抗告反對黨候選人或站台者,意圖使人不當選而操弄選舉,並散佈不實謠言,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訴諸輿論予以撻伐。

尤其媒體人靠破壞社會祥和、挑撥種族對立、詆毀他人名譽、扭曲國家政策、顛倒是非黑白、捏造不實事件與尖酸刻薄的一張嘴,來累積個人財富和提高個人聲望,委實不可思議!凡有良知的人都要為台灣的不幸感到哀悼!因此未來執政黨當積極修法,明訂候選人競選期間,如以惡質手法操弄選舉,查證屬實當下立即註銷候選人資格,保證金沒收,並罰鍰保證金之十倍,即使當選亦無效。如此,台灣未來選風就能得到顯著改善。

總之,國民黨必須要有信心,因為國民黨目前正佔據天時、地利與人和,只要積極要求國內外黨的基層組織強力動員,串聯一氣的在危機意識上下功夫,以激盪出強大迴響,來反應在投票率上,而勿花太多心思與反對黨的汙衊式言論糾纏,換言之黨的強力動員是主要策略,越迫近投票日,愈要投入更大的動員力量。

至於應付反對黨和所謂雙方辯論,並非值得重視。國民黨只須強打以「倍數提昇台灣青壯年就業率」、「倍數提昇台灣觀光發展」、「倍數提昇台灣婦女自信力」、「倍數提昇台灣創產業發展」、「倍數提昇台灣經貿發展」、「倍數提昇台灣整體消費力」、「倍數找回失去十年的台灣自信與經濟奇蹟」、「倍數找回曾經萬點的台灣股市」等等為訴求,政見愈明確,愈口語化愈好,就更能抓住台灣人的心聲。

當然,只要你是台灣人,你想要擁有對未來的自信,你有意願組織家庭並生兒育女,那麼你就必須往長遠處著想。一旦台灣重回社會動盪不安的日子,處處是動輒吵嚷打鬧毀謗的社會亂象,必然加劇治安的敗壞,尤其詐騙性侵的氾濫橫行,接著削弱已有起色的台灣經濟與股市,最終威脅到你我明日的發展,其經濟拮据的日子將促使你我所有夢想皆無法實現或被迫延後。因此台灣未來,即你我的未來,台灣政經的穩定發展和台灣青年的出路,你我責無旁貸的必須慎重看待自己手中的選票!
.
深信兩岸人民在心靈文化上尋求發展與共識,絕對能創造出超過兩岸經貿統合的價值;中國大陸只要願意在行動上多方面釋放利多,必勝於台灣內部口水戰所帶來無以估量的阻礙之無形有形的損失。換言之對台灣人民「輸出誠信」、「釋放利多」、「援助發展」、「深化交流」與「共創福祉」就能拉近兩岸同胞心靈的距離,只要朝著有利兩岸的方向前行,那麼由兩岸人民與菁英攜手締造出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盛世,就在今日,就在當下!

.
.- 高 閻 -
摘自《高閻哲學與雜文集》
.
此篇每日點閱率,十分嚇人!!
至今台灣點閱者佔70%,中國大陸佔25%。
且似乎已產生某種效應,
就是讓台灣人對自身未來有了另一種思考方向。



2010/09/14

「男尊女卑」一詞的真實含義


「男尊女卑」一詞的真實含義


孔子在五十歲時才開始學習研究《易經》,在他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因為學習研究過度,曾三次將穿竹簡書用的熟牛皮繩弄斷,歷史上從此用“韋編三絕”一詞來形容一個人讀書學習非常用功。
.
孔子曾經問周禮于諸侯各國,正是在閱讀了《易經》之後,孔子才在《易經》中找到答案,才真正明白了周禮的本質內涵是什麼,於是他寫下了“克己復禮!”。同時,他也寫下了他學習《易經》的心得體會,這就是“繫辭”。
.
可以這樣來說,孔子思想真正成熟是在學習了《易經》之後,因此儒家學說是奠定在《易經》基礎上的。如果我們通曉中國傳統文化,會發現,無論是儒家文化還是道家文化,無論中醫、氣功還是養生,全部是建立在《易經》的基礎上的。
.
古典中醫名著,沒有一篇不與《易經》有關。影響中華文化三千年的其實是《易經》,而儒家文化與孔子思想只起到了嫁接與橋樑的作用,孔子將深奧難懂的易經八卦轉化成人文思想,轉化成怎麼樣做人。
.在孔子寫的“繫辭”中,有“男尊女卑”一詞,還有“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句。在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演義中,一直將“男尊女卑”強調並解釋為“男的高高在上,女的卑微在下”;將“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更是直讀為“女人跟小人一樣不可親近、不可予以好處。”經過宋明理學的渲染以及封建男權政治的需要,致使孔子成了推動男女不平等的始作蛹者,後人也因此完全錯誤的理解了孔子這兩句話的真正內涵。
.
有網友更是在網上大罵孔子與儒家文化,說孔子不是娘養出來的人,如此不忠不孝之輩,能夠被尊為聖人,實在是民族的奇恥大辱。
.那麼,孔子講“男尊女卑”以及“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真就是這種意思嗎?我們前面講了,孔子思想真正形成是在學習研究了《易經》之後,那麼,要想解開孔子的思想,必須了解《易經》到底講了什麼,《易經》的本質講了什麼?
.
研究《易經》我們會發現,《易經》的核心思想就是強調陰陽的平衡、和諧、中和。凡是不平衡、不和諧的事物,最後一定偏離正常的渠道與軌跡,而宇宙萬事萬物最終必須是歸於和諧與平衡。孔子在通曉明白了《易經》的核心點之後,還搞出男女不和諧的因素來,那一定是吃飽了撐的,吃錯了葯。
.
因此可以斷定,孔子作為大思想家,絕對不會搞出這樣低能與矛盾的事。 其實,孔子的“男尊女卑”是講男女非常和諧生活的詞語,決無半點對男女不平等的唆使。他的真實意思是什麼呢?
.
“尊”在這裡是個動詞,“男尊”是講男的要做到德高望重,做到讓人尊敬、尊重。“卑”在這裏也是動詞,“卑”在古語中有謙虛、接近、親近的意思。因此,“男尊女卑”的真實含義是:男的如果能做到德高望重,能做到讓人尊敬、尊重,女的自然會虛心的接近、親近你,虛心的輔助你。這裏沒有一絲不和諧、不平等的因素。而“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又做何解釋呢?孔子所講的意思,就是說“養育兒女小孩是非常辛苦、困難的事情。
.明白了這些,我們自然能理解網友責罵孔子的地方恰恰是孔子強調的地方,否則孔子真不是娘養的了。正因為孔子講的東西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的事實,是真正把人做好的道理,孔子才不愧是聖人。反而是後人讀不懂古代詞語,因此而大罵孔子,其實是罵出了我們的膚淺與貧瘠。
.

被日本列為國寶的元代因陀羅禪畫


被日本列為國寶的元代因陀羅禪畫

禪宗本是中印文化孕育出的奇葩,後來演變為一種中國化的佛教,藉助中國水墨畫這種自然空靈的表現手法,誕生了禪畫這樣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禪畫是通過以畫講禪來表達禪理的藝術。禪者借用一桿纖柔的毛筆,潑灑出心靈的聲息,激發修道者的悟性,用寫意畫的方式直截了當地闡明禪宗心法。禪畫也因此成為中華文化中的一束絢麗花朵。禪的本質是要看生命的本性,所以禪畫的表現手法往往是脫俗、空寂、古拙,同時又洒脫、風流、活潑。
.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曾深受禪宗佛理的影響,並衍生出一種具有日本特色的審美意識。早年流入日本的中國禪畫也因此備受日本人的珍視,被視為國寶級的文物。目前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寒山拾得圖》,就是這樣一幅隱含機鋒的禪機圖。
.
以寒山和拾得為主題的圖畫有許多版本,而最負盛名的禪畫則是這幅元代畫家因陀羅所作的《寒山拾得圖》。此圖為紙本、墨畫,在畫面最左邊,題有楚石梵琦寫的贊:“寒山拾得兩頭陀,或賦新詩或唱歌。試問豐干何處去,無言無語笑呵呵。”這幅畫,描寫寒山與拾得兩位仙人席地坐於一株古樹下,背依石丘,相對談天說地,一副逍遙自在的樣子。
.
畫中的寒山拾得蓬頭光腳笑顏,一人雙手相握,一人俟身向前。畫麵線條玲瓏,濃淡襯托有力。雖寥寥數筆,但傲笑自若的禪僧形象已躍然紙上,流露出一種超脫物累、大智若愚、狂放不羈的精神。畫家用了多種筆法來表現這一充滿靜謐禪機的場面:以吹墨法畫頭髮,使之有蓬鬆自然之感;以闊筆焦墨畫襟帶,使之有臨風而動的飄逸感;以渴筆畫樹石,使之有蒼勁古逸之感。畫意損深邃,畫風簡約,拙樸木納,又不失活潑、詼諧。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元代畫家因陀羅的禪畫、日本國寶《禪機圖短簡寒山拾得圖》,於2006年10月3日至29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東洋館公開展出。畫中的寒山和拾得,中國老百姓對他們並不陌生,他們就是民間祈佑和諧美滿的合和二仙的歷史原形。最初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相傳唐貞觀年間台州刺史閭邱胤撰寫的《寒山子詩集傳》,以及宋僧贊寧所著的《宋高僧傳》中,都記述了他們的靈異事迹。在佛教傳統中,寒山被視為有德高僧,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是普賢的化身,與彌陀化身的豐干,並稱為“三隱”或“三聖”。
.
相傳寒山曾顯現於天台國清寺,后駐蘇州寒山寺。雍正帝曾於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為妙覺普度和聖寒山大士,拾得為圓覺慈度合聖拾得大士。也由此,寒山拾得被賦予了象徵和諧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使得寒山拾得民俗化,被民間賦予一種吉慶祥和的氣氛。除了神奇故事,寒山還留下了300多首詩,這些詩被稱為寒山詩,寒山詩通俗易懂,又富有禪機佛理。寒山詩在中國歷代都有刻本,《寒山子詩集》后又成為佛家典籍,傳入日本后與《唐詩選》一樣廣為傳頌,甚為流行。
.
《寒山拾得圖》的作者因陀羅,是元代末年的僧侶畫家,生卒年不詳,我國書畫中並未有所記載。在日本室町時代(1338-1573)所撰述的《君台觀左右帳記》中對因陀羅的記載也只有“因陀羅,天竺寺梵僧,人物道釋”這樣短短一句。之所以認定因陀羅是元代末期之人,是因為《寒山拾得圖》這幅畫中有元代末期的禪僧楚石梵琦所題的贊。而根據《寒山拾得圖》中的款記“佛慧凈辯圓通法寶大師壬梵因,宣授汴樑上方佑國大光教禪寺住持”,人們還猜測因陀羅應當是作過元代汴梁(開封)上方佑國大光教禪寺的住持,法名為壬梵因。
.
因陀羅擅長畫達摩、丹霞、布袋、寒山、拾得等禪宗祖師或高僧等人物形象。由於墨色濃淡對比有致,畫面顯得活潑清新,在稚拙而樸質中透出明朗而秀致的韻味。
.
其實,《寒山拾得圖》只是因陀羅所作的一整卷禪機圖中的一部分,在日本,還有另外4幅因陀羅畫的禪機圖,它們分別是由石橋美術館收藏的《丹霞燒佛圖》、根津美術館收藏的《布袋圖》、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智常禪師圖》以及畠山紀念館所收藏的《李渤參智圖》。這5幅作品統一被稱為因陀羅的《禪機圖短簡》,都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
.
據日本專家考證,因陀羅的禪機圖並不只由這5幅畫組成,可能還包括另外一幅《寒山拾得圖》以及一幅《蕭王問答圖》,而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寒山拾得圖》則極有可能是整個畫卷的末尾部分。
.
日本自鎌倉時代(1185—1333年)開始興起收藏唐宋元等朝代的中國美術作品之風,因陀羅的禪機圖也因此傳入日本。不過,與中國人整卷欣賞美術作品不同,日本人更喜歡把一副長畫卷裁成多個部分,然後裱製成畫軸掛在茶室等房間的牆上分別欣賞。
.
這也是因陀羅所畫的一整卷禪機圖被分成多個部分,現在分別由不同的美術館收藏的原因。不過,不管是哪一幅作品都是享譽日本的名貴珍藏品。例如,《寒山拾得圖》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廣島藩藩主淺野家收藏的名品廣為人知,其存放的木盒上還刻有以精通茶道而著稱的松江藩藩主松平不昧的題籤。

寒山子的品行



寒山子的品行


寒山子是唐代貞觀年間的高僧,不知姓字,隱於天台幽窟中,以樺皮為冠,布裘弊履,或長廊唱詠,或村墅歌嘯,人莫識之。嘗于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屋壁所寫文句三百餘首。人搜集其詩偈,得300餘首,編為一集,曹山本寂禪師中以註解,名《寒山子詩》。其詩通俗曉暢,多以佛理闡述人生真諦。勘破生死,流傳頗廣。
.
只知他好吟詩偈,因長期隱居台州始豐(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即寒山),故號寒山子。寒山子與台州國清寺豐干、拾得友善,時相過從。據今人余嘉錫考證,玄宗先天年間(712)已見關於寒山子的行跡,其卒年約在德宗貞元九年(793)稍後,年壽可能在百齡以上。
.
寒山詩云:有人來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意思是說:“有人來罵我,我分明聽得很清楚。雖然我不會去應對理睬,卻是已經得了很大的好處。”
其中蘊含的道理與傳統文化中的“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相輝映。(出自於蘇東坡《留侯論》)其思想境界的內涵更深更廣。首先,被別人打罵,不動氣,它體現著一個人的忍性與涵養。
.
俗話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其次,不與人爭執,方顯對方自敗無趣,同時也折射出了罵人者的修養與品性惡劣。再者,若是別人罵的有理,證明自己有錯,豈先不要感謝罵人者,因為這種便宜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到的。這也可應了佛家中講的德與業。做好事得到德,所謂忍辱負重,積德,行善。
.
寒山子不同尋常的胸襟和氣度值得我們學習。
.

巴西預言家預言未來33年世界大事 只剩中國人


巴西預言家
預言未來33年世界大事 只剩中國人

朱瑟里諾先生(Mr.JuseleenoNobulegaDaRoose音譯)他是巴西人,出生於1960年,今年47歲,目前的職業是學校的教師,現在與妻子兒女4人過著很清貧的日子,他是位極平實的市民。他所預言的事件與大災禍發生之年、月、日,均有明確的指示,其次為了以後若有第三者想確認他預言的真假性,朱瑟里諾都會將他預言的事故之日期與內容,登錄在公證事務所或國營郵局裡,以方便對方查證。
.
有人問他從幾歲開始夢到“預知夢”,他回答說九歲,1969年的時候開始,一天有時夢三件,也曾夢過九件,每天所夢到的次數不一樣。他說見到的預知夢都是不知不覺的很自然地出現在他的夢境里,決不是他自己選擇的。朱瑟里諾十九歲時,遇到巴西很有名的預言聖人Mr.Franciscoshabiz,以後世界性的災害與事件在他的預知夢中逐漸增加。
.
Mr.Franciscoshabiz曾經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他是位很有名的特異功能者(通靈者),同時也是位慈善事業家。首先從他2010年以前的預言中挑選出幾件已經發生的世界性大事件與巨大災害。

◎世界貿易中心大廈的第二次攻擊,第二次是911同時還有數次恐怖事件

1989年他寄給美國總統與英國領事館之警告書,1989年10月26日郵寄的警告書也登錄在Palana(音譯,也許有誤)鎮,Mr.Klicheeba(音譯,也許有誤)經營的第一公證事務所。此封警告書中也預言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大廈將會第一次受到攻擊,雖然沒有預告特定日期,但第二次的攻擊很明確地告知2001年9月11日。關於此警告書的結果誠如各位所知,第一次的攻擊於警告書寄出的三年半后1993年2月26日,於停車場發生炸彈爆炸案造成傷亡,第二次的攻擊則發生於約13年後的2001年9月11日,震驚全世界的“911同時數次恐怖分子攻擊事件”。

更令人驚嘆的是,此警告預言信函中也記載第二次發生攻擊事件后,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爆發,伊拉克戰敗后,海珊總統會潛逃到伊拉克中部的AdDawr鎮之一處避難所隱藏等等,都詳細預告,誠如各位讀者已知的事件,在這些警告書中所預言的事件都逐一發生了。

◎印尼蘇門答臘海上大地震

關於印度洋海嘯的警告書於1996年9月16日寄給駐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印度大使。此警告書中預言2004年12月26日早晨在印尼的Aceh亞齊省會發生8.9級地震,印尼與印度會被10米高的海嘯襲擊。1997年4月30日寄給印尼MegawatiSukarnoputri梅加瓦蒂總統之警告書,此警告公函之內容如下所述:
.
“我在夢中見到2004年12月26日早晨7點,南亞洲將會被8.9級之超大地震侵襲,同時也會引發10米高的海嘯,波及範圍將從印尼的Aceh省開始,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秦國、馬爾地夫、孟買,更擴大到摩里西斯等地。而且一定會有一萬的生命被奪走……” 其結果,果真如警告書中預言地震發生於12月26日早晨7點58分,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最大的海嘯高達30米,有很多人被湧上來的海嘯吞沒了。其他如印尼、菲律賓、秦國等國的大使館也都發送同樣的公函,這些公函上全都蓋有郵局發送證明之郵戳。並且朱瑟里諾先生也收到從以上各國的大使館或總統秘書官寄來的感謝函。

從梅加瓦蒂總統府寄來的感謝信函中,很感嘆地寫道:“關於地震與海嘯如果於2004年發生的話,為了要預防此悲慘的災難發生,有很多事情我們不得不去做,但是我們又無能為力。”另外,從印尼大使館的書信中簡單回函如下:“……我們會將此內容傳達給本國政府,如果還有其他情報追加的話,請勿吝惜通知。”

由此可知,於災害發生的8年前,朱瑟里諾就已經預告會有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的超級大地震與大海嘯侵襲南亞,從以上的警告書中詳細所述我們得知,朱瑟里諾也都個別發送公函將地震海嘯之規模、發生之年月日及時間,全部詳細內容通知會遭到波及的鄰國,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沒有採取任何適當的預防措施。

以下是他關於2010年到2043年的預言 

◎2010年
●2010年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的名次為::第一名:巴西第二名:德國第三名:法國第四名:英格蘭
●非洲的數個國家之氣溫可能高達攝氏58度,同時發生嚴重的缺水。
.
非洲的溫度會高達攝氏58度,初耳闖似乎很難相信的數字,但事實上聽今年(07年)的5月初,到過非洲周圍旅行過的人所言,Greece希臘與Turkey土耳其的氣溫已高達攝氏39~40度,而伊拉克與阿拉伯半島的主要都市則持續高達攝氏45~46度的酷熱高溫,夏天的最高溫也許有可能。但5月初就如此高溫,可想而知到2010年的夏天地球溫暖化會越嚴重,非洲各國的氣溫十分有可能創下想像以外之高溫。
.
●6月15日紐約的股票市場會崩盤,世界的經濟將陷入危機狀態。

◎2011年
●癌症的治療方法研究成功,但另一種新的病症又會發生。
●致命性的病毒會出現,被命名為失去免疫力的“ALS”(音譯,也許有誤),如果感染上此病只要4小時即會死亡。
.
●烏類禽流感H5N1型正式的感染給人類,到2013年止約有7,300萬人病死。
朱瑟里諾先生預言的特徵不只能預告傳染病與地震之發生,甚至未發生的疾病與地震的名稱都能預知,例如前美國副總統“艾爾.高爾”的有名著作之書名“不願面對的真相”、龍捲風襲擊巴西舊都里約熱內盧造成數千人死亡、2011年的威脅性傳染病的名稱“ALS”、2006年的美國舊金山之超強烈大地震命名為“TheBigOne”等代表性事例。

◎2012年
●由於乾旱而火燒旱田之範圍擴大,開始沙漠化,從2015年到2020年間亞馬遜的樹木會消失。
●從12月6日開始天空變成黑雲時代,被稱之為氣象性混沌。
●由於傳染病之蔓延人類開始滅亡。

◎2013
●腦腫瘤以外的癌症之治療法研究成功。
●西印度群島(加勒比海附近諸島)的巴哈馬島,從11月1日~25日的期間因為火山爆發而發生地震,之後又會引發150米高的超巨大海嘯,約80米高的海嘯會涌到加勒比海,美國本土、巴西等地也會再衝到15公里~20公里的內陸地。海嘯要發生之前海水會沉下約6米深,大量的鳥類也會開始移動。
.
朱瑟里諾先生預告當狗和貓知道有大劫難要來時,它們會想逃離現場,在離現場的24小時前它們會有異常的行動,所以我們可依此做為判斷的標準。

◎2014年
●慢慢接近地球的小行星(Planet)有可能與地球發生相撞,此小行星的存在影響世界人類存滅之問題。

◎2015年
●11月中地球的平均氣溫可能高達攝氏59度,會有很多人被熱死,世界的大混亂也隨之擴大。

◎2016年
●4月中會發生颱風侵襲,中國有大都市會遭到破壞,約有1,000人死亡。
●美國的現任總統喬治布希先生將會跟隨那一屆的政府緊急撤離,撇下美國人民獨自面臨危機,美國政府大致的逃難地點會選擇中國。

◎2018年
●關於小行星向地球接近之問題,世界各國的政府首腦群集舉行對策會議,朱瑟里諾先生於2000年時已經預知,且向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出通告此小行星之存在,2002年6月31日NASA也確認並發表過將此小行星命令為“2002ZNT7”。

◎2019年
●可能會研究出以科學力量來解決的方法,可是如果地球相撞的話,則會造成世界上1/3的人口會被毀滅。朱瑟里諾先生預言小行星會撞上地球的可能性約60%。
.
●6月日本的東海地區會發生比印尼蘇門答臘海上大地震還要強烈的巨大地震,屆時日本韓國朝鮮中國台灣等太平洋沿岸地區將面臨覆滅危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也會受到海嘯重創。

◎2025年
●天文學家會再發現新的小行星,而且很有可能再度與地球相撞,相撞的可能性約80%。

◎2026年
●7月舊金山會發生超巨大地震,被稱為“TheBigOne”,SanAndreasFault聖安德烈斯大斷層會被破壞,加州會崩垮掉,很多火山口會重新開啟,海嘯的高度也會超過150米。
從未來的預言警告中,除了以上的預言之外,還有更令人驚駭的預言,朱瑟里諾先生可以告知的最後預言到2043年:

◎2043年
●世界人口大量減少,約有80%的人死於大劫難中。屆時唯一能大量生存下來的種族只剩下了生活在中國西部的人,就如上一次全球災難最後只剩下了中國的文明存留至今一個道理
他的預言雖然準確率很高,但預言畢竟是預言,其中沒說中的也不少。未來的事物會因人們的想法、生活方式、行動的轉變而改變,使災難延期或大難化小、小難化無。
.
朱瑟里諾說這是上帝通過他來警告世人,這是他的使命。他說希望那些沒有被言中的慘事更多些。之所以留底,是想引起世人的重視,避免災難。

2010/09/10

李敖嘆“抓不住主流媒體了”

李敖和兒子李戡。

李戡彈奏《黃河大合唱》。

李敖嘆“抓不住主流媒體了”

李敖老了。時隔5年後,記者29日下午再見李敖,發現這位文壇狂人,不僅容顏衰老了一些,而且心境也兩樣了。5年固然不長,卻足以讓一個人陷入人生的落寞。採訪散場時,李敖不忘提醒兒子李戡:“戡戡,快給記者發新聞稿啊!”於是記者收到了李戡遞上的一張宣傳其父新書的新聞稿。75歲的李敖終於需要自我宣傳了!
  
難掩淡淡哀傷
應該沒有下一次了!

  
李敖此次來滬,官方說是“世博之旅”,兼帶出席《李敖大全集》發佈會。但李敖當天向記者坦言,所謂逛世博只是一個“幌子”,帶著夫人和一雙兒女作一趟“鏗鏘四人行”才是本意。眼見身體日衰,李敖希望能多陪陪家人。
.
與5年前的初見相比,記者明顯感到,李敖這次更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記者了解到,大前天的下午,參觀完世博中國館的李敖,直奔上海某中醫名家住所,請其把脈。在得到“身體暫無大礙”的結論後,他才稍稍放鬆了一些。
.
然而,李敖心裏依然蒙著淡淡的哀愁。“我的身體岌岌可危,也可能是來日無多。”李敖當天對記者說,“和我差不多歲數的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那個大胖子,都已經死掉!”
.
因為身體欠佳,李敖在錯過前年的“北京奧運之旅”後,這次又險些錯過“世博之旅”。這5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讓李敖變得更為懷舊。所以在上海時,他又重訪了14歲離開上海赴臺前經常去逛的一些故地。
.
“應該沒有下一次了!後天我就要回到中國台灣。”說這話時,李敖雖然面帶微笑,但遮不住淡淡的無奈和哀傷。
有一點難為情
為記者備下新聞稿

  
李敖畢竟是李敖,即便對未來懷著哀愁之時,他仍有諸多不甘,其一就是李敖決不能被人遺忘。所以這次聽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推出了修訂版的《李敖大全集》,恢復了100余篇近200萬字的作品,他深感欣慰,因為這意味著他自己的聲音和觀點,在此處仍然具有吸引力。
.
“這次《李敖大全集》算是全部恢復了我的作品,我寫了2700萬字,魯迅只寫了700萬字,因為我活得比較長命。”李敖說。據介紹,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編纂,除了新增的篇幅之外,40卷修訂版《李敖大全集》較之1999年的舊版,在體例上也有重大改變,比如將全書分為“文學與自傳”“政治人物研究”等6塊,新增了《陳水扁研究》等作品。
.
看到眼前這40卷紅色封面的《李敖大全集》,李敖似乎對未來又陡增了一些底氣,“將來,我希望能夠繼續做李敖。”他說:“寫作不會停止。”他又恢復了“看不慣一切”的本性,他抨擊所謂的“鄉愁說”在今天已不能成立,因為從台灣到大陸只要1個半小時就夠了。剎那間,李敖似乎又成了5年前的李敖。
.
直到李敖面露一絲難為情地囑咐兒子李戡發新聞稿時,記者才猛然意識到,李敖再也不是過去的李敖。新聞稿宣傳的那本書,是李敖寫美國的新作。繁體字的稿子,是李敖在8月13日出行前特意為記者準備的。“我老了,我發現自己已經抓不住主流媒體了。”

為兒子賣力吆喝
我兒子比韓寒年輕10歲
.
悵惘中的李敖,還有一件牽腸挂肚的大事,就是自己的兒子李戡。李敖對自己17歲的兒子很滿意,認為是可塑之材,在“應該沒有下一次了”的情況下,他很迫切地在記者面前推薦兒子。“我的兒子李戡這個月才過17歲,他在台灣成長,受過教育的污染。
.
這次考上了“國立”台灣大學,臺大和清華都錄取了他,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世界排名50位的北大。”李戡最近出了一本新書《李戡戡亂記》。李敖將兒子的新書在面前舉了又舉,讓記者拍照,還讓兒子坐到自己身邊。採訪開始前,劉長樂對記者說,有人說,李敖這次來是“托孤”的。
.
《李戡戡亂記》裏有不少抨擊之語,有人將李戡和大陸的韓寒相提並論。在當天的採訪中,李敖讓兒子回應此事,兒子有點緊張,只說“大陸那麼多人,不知為何總拿韓寒和自己相提並論”云云。李敖急了,接過麥克風為兒子撐腰,“韓寒如果一輩子寫小說、賽車,那都沒問題。他如果想談一點時事,那顯然就缺乏深度。
.
能和我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嗎?沒看過,人家根本就不會和你談。韓寒一進入這個境界,就會出局。”李敖隨即又露出驕傲的神色:“韓寒比我兒子大10歲,這10年,我兒子會翻江倒海,去玩賽車,也未可知。”
.
李敖觀賞古籍。
周立波的搞笑無法逗樂李敖。


當天一天可以概括為李敖在滬的“懷舊之旅”,因為這天李敖對於上海的拜訪,幾乎是從整個中國的古籍中穿梭而來,從上海博古齋到中共一大會議舊址,再到上海圖書館;尤其是在上海圖書館的簽名題字“頹乎其間,人書俱老”。他說:“站在這裡,書有很久遠的歲月,它老了,而我也老了。”
.
解開經特殊處理的牛皮紙,蘇東坡《鬱孤臺法帖》第六卷赫然呈現在觀者面前。李敖不假思索地說:“現在只有殘存的24個字了,因為歷史原因,原碑被敲碎,很不容易貼起來。”
.
李敖十分尊敬、喜愛上海的收藏,笑著表示,作為文人來到這琳瑯滿目的書庫,就像個賊來到主人家裏一樣,“不過是識貨的賊”,而他對主人數次熱情地拿珍寶古籍出來展示,總笑著表示要起“歹念”將其偷走。在離開博古齋時,他還不忘幽上一默,舉起雙手向大家表示:“都看到了,我兩手空空哦!”
.
李戡冷對周立波
.
習慣了“海派清口秀”舞臺上鮮花掌聲的周立波,29日在與李敖父子的會面中,體會到了別樣的心情。
.
當天中午,李敖父子與周立波的會面,周立波姍姍來遲。李敖與周立波握手寒暄後,拿出了名片雙手遞給波波,波波哈哈一笑表示自己沒有名片,接著問身邊的太太說:“你有名片嗎?”太太表示也沒有,周立波馬上表示:“把我們家的戶口本拿來複印一下吧”。隨後,波波對李敖說起了自己的海派清口段子,李敖一邊聽一邊禮貌地點頭笑著,而李戡在旁邊一臉迷茫。
.
短暫的閒聊後,周立波和一同前來的滬上音樂指揮家余隆一起來到樓下,聽李戡彈奏鋼琴曲《黃河大合唱》,演奏完後,李戡表示:“在台灣就聽說過余隆老師,久仰大名,很期待今後有機會能和他一起演出。”對周立波則只字未提。
.
周立波拿過話筒稱讚李戡:“能彈奏《黃河》這樣的大格調曲子,真是不得了,不過他好像只聽說過余隆老師,沒有聽說過我嘛,但是我想,認識是要有個過程的。”一番話講完後,媒體記者紛紛上前圍堵李敖,而未見有採訪周立波的,波波回頭望了一望,又站了幾分鐘,見無人上來,就走開了。
.
【編後】
.
認為自己老了的李敖,開始變得謙和起來。狂語銳減,取而代之的是殷殷的父愛,以及一個75歲老人對於生命前景的那種本能的關注。當李敖對主持人說,讓記者多提問吧,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的時候,很多人納悶,那還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李敖嗎?
.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5年時間,李敖淡了桀驁不羈的心性。那是一個愛人,一個慈父,一個對生命的未來有一點落寞的老者。
.
(攝影 記者楊磊)

身邊的書店為何悄然變少?


身邊的書店為何悄然變少?

去年年底,成都規模最大、投資過億元的民營書店——經典書城倒閉,引發業界震動。今年7月31日,經營16年之久的廣州第一家三聯書店結業倒閉。這個在讀者心目中有著很高地位的書店的倒閉,再一次暴露出實體書店的現實困境。

實際上,近年在全國範圍內關閉或縮小經營範圍的民營書店不少,席殊書屋、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第三極書局等曾在北京和上海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店,都因為生存難而相繼關門或縮小規模。儘管目前還沒有針對倒閉書店的準確數據統計,但普通市民都能感覺到,身邊的書店越來越少。

在北京第三極書局停業之時,就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民營書店的艱難日子其實才剛剛開始,如今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知識生產的轉向對實體書店影響很大,未來幾年,80%的民營書店將會倒閉。

是什麼原因讓實體書店相繼倒閉?成都芳草街讀讀書店老闆羅震說:“主要是利潤空間太小。”以他的書店為例,新書進價大致在7折左右,最後以9折價格出售,加上每月房租水電成本大約2000元,“每天也就賣20多本,賺不到什麼錢。”租金越來越高,讓書店已備感生存壓力,加上低利潤的雙重打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而來自網路的衝擊更為致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上書城的衝擊,二是電子書的衝擊。網上書城的成本優勢讓實體書店無法可比,書通常在6至7折出售。據業內人士介紹,網上書店的價格可以做到非常低,是因為銷售環節少,節約了大部分成本。


此外,網上書店沒有房租成本,物流費用也很低。電子書籍的費用則更低,許多內容都是免費下載或閱讀,這也造成了大部分實體書籍讀者的流失。“既然幾百頁的圖書轉眼工夫就能下載完,不用出門又能省錢,為什麼還要長途跋涉去書店買書呢?”自從有了電子書就幾乎不買實體書的潘小姐說。

在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下,實體書店如何在夾縫中生存?許多實體書店都在思考突圍之道。一些小書店為拓展生存空間,兼賣電影票、影碟等相關產品,甚至一些書店還開始提供到府服務。羅震也對自己的書店做了改變:不僅在書店售賣CD,還增加售賣一些有文化氣息的小冊子、小擺設,以此增加一些利潤。

而傳統的大型書店也在試著用“兩條腿”走路,主營業務是實體書店圖書、音像製品銷售,同時也進行網路的推廣。如一些書店將實體門店領域的渠道優勢發揮到網路上,在淘寶網、騰訊拍拍網、百度有啊網、孔夫子舊書網開設自己的網路店舖等,大大提高了圖書的銷售額。

實體書店的減少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種局面也會讓無數愛書人痛心。一些相關人士指出,網上書店雖然成本低,但往往銷售的都是暢銷書,僅能滿足一般公眾的需要,小眾、有個性、有思想的書在網上書城卻十分難尋。實體書店提供了圖書個性化的可能,彰顯了書店的品位,是一道文化的風景線,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相關政策,給實體書店一定的政策優惠,讓實體書店重整旗鼓。
  

呼喚大師出於某種美好願望

呼喚大師出於某種美好願望

物理大師霍金

張大千藝術大師

大師,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歷史時代的學術精英,他們的學術活動和學術思想也是該民族在該特定歷史時代的精神之光,同時也“蘊藏著超越該特定時代的最大資訊量”。大師涌現的時代,往往也是一個民族鼎盛的時代,或者是鼎盛到來的前夜。

時下,國內各大媒體重量級人物頻頻亮相,動輒就是“大家”、“大師”。其實這是一種誤導。說實話,即便是出大家大師的時代,也不可能有這麼多。大師做學問的目的僅在學術本身,他們知道,學中之道貴在打通,道存則通,道無則隔。所以,真正的大師所為不是獵取功名利祿,做的是講學又講道的學問,他們斷不願頻頻公諸大眾媒體。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媒體的良苦用心。稱呼大師,不失為一種禮貌,然而,過度恭維且易誤導大眾,是害多而益少的。對於被稱呼者來說,不失為一種“狂”氣,有時候也是一種灑脫,一種超然。孔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這是對“狂”的正面解釋。

古往今來,“狂”人也層出不窮,他們的成就也往往不是那些“狷”者能望其項背的。春秋、兩晉、漢唐等時期在這方面出現過許多典型代表。也正因為如此,春秋諸子,魏晉思想,漢唐文化,淩駕百代,皆後無來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正是“狂”所成就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則尤然。但如果狂妄過度則又是一種輕浮,一種淺俗,不利於學術,也不利於發展。
.
我們知道,“大家”和“大師”會影響時代甚至是影響人類的。他們的作品也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或標誌著人類精神的重大轉變,不僅有藝術上和藝術史上的價值,而且還要有審美上和審美的時代性的貢獻。

這樣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劃時代的,具有標誌性意義,如達·芬奇、畢加索、顧愷之、王維、石濤等。這些藝術家及其作品往往能從深度和廣度上切入歷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層狀態中去。而我們目前的某些藝術家,充其量也只是影響了當下中國,更不要說影響人類發展的總體進程,怎麼稱得上“大師”?頂多算是“名流”。

作為一個有責任的藝術家,眼下不是標榜自己是什麼,也不是別人稱呼什麼,而應該靜下來思考自己究竟是什麼,能幹些什麼,並找準自己的藝術和社會坐標,針對性地潛下心來,好好用心“幹活”,並思量著能做到什麼程度。那些虛泛的東西留待別人去評判,由後人來定位。
.
之所以出現“大家”、“大師”亂稱的現象,源於國人缺乏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真正了解和認識,特別是在西風東進的背景下。強勢的西方國家加強文化的推銷,讓毫無準備的國人和缺乏遠見的“專家”來不及思考,一時不知所措,找不到自我,也理不清是非。比如,中國畫的這個筆墨系統,能不能讓它越過現代走到世界的第一線去,成為世界受歡迎的當代藝術,並轉化為對於中華文明的一種深度表達,從而影響世界,引領世界藝術的新潮,這才是最重要的,但關鍵缺少世界級大師來引領並實現。
.
呼喚大師出於某種美好願望。然而,由於我們的教育過於局限在某個領域或學科,綜合素質的不足是致命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產生的“當代名家”,大多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專門家而已,很少有學貫中西的通人之才。他們在一個很小的、很狹窄的領域空間進行著一些具體的、單一的“技巧運動”,有些甚至是東放一槍,西開一炮的“小遊擊隊員”,根本沒有打大仗的能力,更不用說統帥三軍的大元帥了。

所以,為數不少的“專家”和“學者”先天因子不足,後天“營養不良”,不僅自身的領域難以突破,而且往往極易“鑽牛角尖”式地走進死衚同,自己還沾沾自喜。他們即便有所建樹,也僅僅是些小面積的“遭遇戰”的東西,根本經不起“戰爭”的考驗,一旦遇上“大戰域”,首先灰飛煙滅就是他們。
.
當務之急,我們要多加考慮為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作何擔當,擔當多少的問題,而不是虛妄地自拜什麼大師。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即便自命不凡,千萬不要去無謂添亂。

  徐文景

2010/09/09

史鐵生: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史鐵生: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編者點題:人所不能者,即是殘疾。在此意義上,每個人都是殘疾。所以,憑《我與地壇》而聞名史鐵生,相比於一個身殘志堅的作家很遠,離一個單純的思想者和寫作者更近。近期,史鐵生的新作、36萬字的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即將問世又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
●話語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
.
★我們生來孤單,無數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因而破碎成片斷。互相埋沒的心流,在孤單中祈禱,在破碎處眺望,或可指望在夢中團圓。記憶,所以是一個牢籠。印象是牢籠以外的天空。
.
★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后來發現利於這個史鐵生,利於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寧靜。
.
★在奧運口號“更快、更高、更強”之后,應該再加上“更美”。如果光是強調“更快、更高、更強”,就難免會追求出興奮劑或暴力甚至其它更不好的東西來。這“更美”,並不僅僅就是指姿態的優美,更是指精神的美麗。這就是說,在比賽中,贏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有了一個向自身極限的挑戰的機會。
.
★也許是因為人缺了什麼就更喜歡什麼吧,我的兩條腿一動不能動,卻是體育迷。……我最喜歡並且羨慕的人就是劉易斯。他身高一米八八,肩寬腿長,像一頭黑色的獵豹,隨便一跑就是十秒以內,隨便一跳就在八米開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賽中他的動作也是那麼舒展、輕捷、富於韻律。
.
★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
●故事
.
★史鐵生一次在山裡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燒之后出現腰腿疼痛的症狀,21歲時候雙腿癱瘓。1981年,患嚴重的腎病。1998年開始做透析,每星期必須到醫院做三次血液透析。一做就要花大半天時間。病余的時間他都用來寫作。所以他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
.
★女作家王安憶曾為史鐵生手織了一件毛衣。當他讓史鐵生講講這則故事時,史鐵生笑了,說這事兒他當然有意向人“炫耀”,“人家王安憶可不見得願意外傳”,問他是否經常穿那毛衣時,他認真地說:“不怎麼穿了。”張問是否不舍得,他卻實話實說道:“一來不舍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那毛衣樣式有點過時。”連他帶觀眾一下全笑了起來。
.
★您的那篇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深圳一中學生楊林在您這篇文章的鼓勵下,走出了車禍帶來的陰影,以《生命的硬度》奪得了一個全國作文大獎。
.
★人們問他在病得最痛苦的時候,想過輕生嗎?史鐵生說:不是最痛苦的時候,是一開始就想輕生。我得病時才21歲啊,那時候想,完了,這盤棋干脆別下了!后來是卓別林的話救了我,他說:“死,著什麼急啊?”我一想,對,死是早晚的事。
.
●評價
.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裡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
★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他可能為草的凋零或者樹葉的飄落而傷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識的弱智小女孩而擔憂,他思考過怎樣生也思考過怎樣死,說到生的時候,他有那麼多山重水復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悅,講到死的時候他事無巨細從心態、方式到裝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來更談笑風生……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裡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
──蔣子丹
  .
★在紅衛兵一代中,史鐵生也許是極少數能夠超越自身,具有現代意識的作家。他與張承志同樣至今仍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但與前者不同的是,史鐵生的理想主義不再以群體為本位,而代之以明確的個人立場﹔生命的意義不再與歷史的或形而上的終極目標發生關聯,而是對虛無困境的戰勝和超越﹔他的理想主義也不再是咄咄逼人的,侵略性的,而是溫和的,寬容的,充滿愛心的。
  
──許紀霖
  
★鐵生對生命的解讀,對宗教精神的闡釋,對文學和自然的感悟,構成了真正的哲學。他幻想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的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石子的感覺。
  
──賈平凹
  
【史鐵生,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曾先后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2002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2005年6月,《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散文作品獎。】

看"文化人"的蠅營狗苟!


看"文化人"的蠅營狗苟!

磚頭話語:學術如此多“焦”,引無數看客競折腰。前幾天,一位跑文化的記者朋友辭職了,因為文化學術界讓她有了幻滅感,該記者用四個字描述她眼中的那個世界:蠅營狗苟!
  
矛頭指向:學人操守
  
話題摘要:
  
我向來敬畏作家兼出版人李師江,此君自我評價起來頗不留余地,“文壇表揚家”們評其為“繼王朔之后最具敘事魅力的小說怪才”。李師江搞起出版來也作風潑辣,他策劃了一套《簡明話說中國》,本為跟風大型叢書《話說中國》,卻宣傳為“大型歷史暢銷書《話說中國》之精華本”,而且強行給大歷史學家許倬雲挂了總顧問的牌子,讓毫不知情的許教授無功受祿。更早以前,同樣是李師江策劃的“隱藏的大師”書系,也因挂學者止庵主編之名惹起風波。
  
類似的學術熱點,上周還有幾個。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杜貴晨反復研究《西游記》,考証出孫悟空是山東人,他的住處花果山其實就是泰山。立論之大膽,想像之奇特,堪與劉心武老師的“秦學”媲美,且對推動泰山的旅游經濟殊有貢獻,是學以致用的學術典范,造福鄉裡的拳拳之心更是令人感佩,至於遵守學術規范等問題,倒是等而下之的小節了。
  
上周另一新聞更讓人困惑。北京律師劉剛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圖《天下全輿總圖》仿繪本作為“物証”,斷定美洲是中國人發現的,與英國業余歷史學家孟席斯的“中國人發現美洲”說不謀而合。這下鄭和大人印度、非洲、美洲都到了,而且據稱還到過南極,有成為“環游地球第一人”之勢,無怪有學者稱“鄭和是架永動機”。

可能是“發現美洲說”過於玄妙,這次國人沒有掀起認領美洲熱潮。在不久前的圖書訂貨會上,紅學家集體走台亮相,周思源、張慶善、蔡義江等紅學家合推了一本《名家解讀紅樓夢》,周思源還自封為批劉心武第一人,要捍衛自己的“首批”權。於是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食物鏈”:劉心武“吃”央視,紅學家“吃”劉心武,人人都“吃”紅樓夢。

“學院派”與“草根派”的紅學之爭終於放下架子,把酒言歡,羞羞答答半推半就地成為了商業的“三陪”。至於紅學到底是不是偽學問這樣的終極命題,倒無人去認真追究了,畢竟老祖宗的飯還是很好吃的。

而博導更是頻陷“抄襲門”。美女作家任曉雯指稱中國人民大學博導金元浦抄襲自己的關於《大話西游》的畢業論文,倉促之下,金先是以“技術問題”、“一些疏漏”、“是學生具體搞的,自己不太清楚”來應付,一夜之后,金博導就奮勇反擊,表示“極大憤慨”,稱任曉雯是“惡意炒作”,反而是任抄襲了自己的觀點。但同時有心人發現,金元浦將自己的涉嫌抄襲的文章從個人網站刪除。
.
學術如此多“焦”,引無數看客競折腰。前幾天,一位跑文化的記者朋友辭職了,因為文化學術界讓她有了幻滅感,該記者用四個字描述她眼中的那個世界:蠅營狗苟!
.
編輯點題: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作真人。這話是說教育的,放在學術上也適合。學術的目的是求真,可從事學術事業的人卻並非都是“真人”。就是說一個人的事業和他的道德水平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因此文化人的蠅營狗苟也並不就比引車賣漿者的蠅營狗苟更加低級下流。這層紙捅破了,學者打著學術名義追逐金錢的把戲也就昭然若揭了。



十年沉香裊娜,張愛玲是一個形容詞


十年沉香裊娜,張愛玲是一個形容詞


編輯點題:就像她的小說集名字《傳奇》一樣,張愛玲書裡的故事也都是用來傳奇的。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樣一個新舊交替兵荒馬亂的時期,張愛玲用那些峰回路轉的故事與舉重若輕的文字詮釋了對人性、命運與時代的理解,也早早洞察了浮華背后“惘惘的威脅”。讀她的文字,往往會因為書中獨出機杼的雋語與活色生香的意象而眼前一亮。不論是文字之內還是文字之外,張愛玲都意義非凡,或許她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難以言說而又豐富精彩的形容詞。從1995年她在美國去世到2005年的今天,十年光景,“千載沉香遺跡在,誰將絕調寫風神”,對於張愛玲的記憶也隨之紛至沓來……

  ◆時代寓言

作為小說家,張愛玲可以說是一出發即踏上巔峰、一出手即成經典了。文學評論家蘇煒認為,“張愛玲,是現代中國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張愛玲所在的那個時代是政治動蕩、民族惶恐與價值觀失范的年代,她目光犀利地將時代背景下的世態人情一眼看穿,並在新舊雅俗間編制她的文字與寓言。

張愛玲研究專家參與人民網訪談時講到,在新文學發展的進程當中,到張愛玲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因為五四以來,新文學對傳統文學的態度,包括被認為反動的鴛鴦蝴蝶派的文學,基本上是全盤否定了。但張愛玲不是這樣的,她是從傳統的文學當中以及從鴛鴦蝴蝶派當中吸取養料,融合到自己的創作當中形成了自己新的風格,這一點不容忽視。”
許多人都記得張愛玲那張經典照片:身穿旗袍,臉龐微揚,睥睨的眼神無遮無攔地顯露清高。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她的文字相當通俗,甚至洋溢著市井氣息。張愛玲在世時,她的讀者就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各個社會階層的人。也正因此,她常被誤劃入“通俗作家”一類,其作品的價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掩蓋了。

“不要以為張愛玲的小說、散文隻是寫一些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這些當然有,而且寫得非常出色,但除此之外,還有她對社會、對人生的一些很嚴肅的思考,隻不過這些是以日常生活的方式來表達的,而不像一些人正襟危坐地教育你。

張愛玲熱衷於描寫日常生活的細節。她在《自己的文章》裡寫道,人生有轟轟烈烈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日常的這一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張愛玲對‘五四’所提倡的新文學傳統,即作為主流的宏大敘事,是有所糾正的。”陳子善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強調。
.
◆一言道破  

  張抗抗:讀她並不會一覽眾山小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時間,大家好像都在讀張愛玲、談張愛玲,如果不讀張愛玲,好像就顯得很落伍,對一個作家推崇到了這種程度,我就覺得有點奇怪了,很難理解。好像所有的作家都退卻了,大家隻知道有個張愛玲。想當初,張愛玲從被淹沒到被發掘出來,確實令人眼前一亮,但我感覺,讀張愛玲並不能帶給人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最早接觸張愛玲的作品時,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吧,她的《傾城之戀》當時確實震撼了我,令人難忘。后來接觸到她在海外的一些作品。各種各樣的佚作陸續出現,但我再也沒有讀過。平心而論,張愛玲無疑是一個很優秀的作家,但負責任地講,她並不具有覆蓋性,她的光芒、力量並不能覆蓋一切,而且她的缺陷與不足應該說是很明顯的。她是經常會有一種‘看破’,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與洞鑒,但她‘看破’之后,往往失去了自己的是非判斷,這點是不足為訓的,有時會令讀者很迷茫,莫衷一是。”

陳子善:張愛玲“熱”有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

──“在張愛玲作品風行於世的熱鬧表象之下,還有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用一個可能不太合適的詞,是‘庸俗’。張愛玲已經超出作家的范疇,成為一種時尚、流行的符號,這對張愛玲的理解並沒有什麼好處。時尚的問題在哪裡,就是大家都不去追問到底怎麼一回事。就像馬路旁邊有一群人看熱鬧,外面的人越圍越多,到后來連裡面的人到底在看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一種從眾心理,似乎不看張愛玲就變得很落伍,或者津津樂道於張愛玲和胡蘭成,這就很沒意思。他們無意中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把張愛玲這樣一個嚴肅的作家給通俗化、時尚化了。”

◆瑣碎語錄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這種惘惘的威脅。”   ──一九四六年再版的《傳奇》前言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變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隻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下去。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傾城之戀》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我的天才夢》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視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隻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對照記》

●“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隻有剛巧趕上了。”   ──《愛》

◆相關閱讀   >>>[人民網文化訪談]陳子善:一縷《沉香》憶愛玲   >>>張愛玲──用沉香屑熏出冷暖人間   >>>張愛玲:十年后的紀念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作家。40年代以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蜚聲上海文壇。1943年5月,《沉香屑第一爐香》發表在周瘦鵑主辦的《紫羅蘭》第二期,這是張愛玲首次公開發表小說。同年發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並結識柯靈、蘇青和胡蘭成。解放后離開大陸,先到香港后又去美國,1995年9月獨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74歲。】


還珍妃一個歷史真面目


還珍妃一個歷史真面目


在世人心目中,對珍妃已成定調:因協助光緒帝變法維新,屬於“帝黨”,故為慈禧太后所嫉恨。戊戌八月政變后,慈禧重新垂帘,所以珍妃先幽閉后沉井。各種史書、各部影視莫不沿用此說,將個珍妃梳妝成深明大義星光燦燦的俠烈嬪妃。然而,歷史真相卻非如此,或可曰南轅北轍相去甚遠。
.
商衍瀛先生根據信修明太監所述《珍妃之死》一文撰下《珍妃其人》。該文詳細記述了珍妃其人其事,言之鑿鑿﹔再根據光緒進士、吏部主事、御史胡思敬的《國聞備乘》(1924),多處涉及珍妃一案細末,與《珍妃之死》相映參証,當屬可信。
.
珍妃(1876~1900)姓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其祖父乃陝甘總督裕泰,其父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其伯父長善乃廣州將軍,珍妃與其姊瑾妃自幼隨長善在廣州長大。廣州將軍長善雖為武將,卻喜攬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廷式教習兩位侄女讀書。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后連榜高中得為榜眼。珍妃10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兩姊妹隨同北返京師。
.
1889年,兩姊妹入選宮中,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13歲的妹妹封為珍嬪,為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因慈禧太后七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四等),前面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應該說,等級不是很高。因為,皇后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慈禧當然不願意自己的侄女受皇帝的冷落。

  得寵與獲罪
.
光緒(1872~1908)為何喜歡珍妃,據說因大婚之后隆裕皇后失歡於光緒,而瑾妃性情忠厚,不會巴結人,她與皇后走得很近,似乎同病相憐,反與光緒相處漠漠。惟珍妃因年幼而最活潑,又聰明伶俐。光緒其時也不過十七八歲,每日凌晨寅時上朝,午時退朝還宮,工作時間長達七八小時,很是辛苦。珍妃日侍左右,想著法子順應光緒的喜愛,如扮出男裝宛如少年美差官,加之她本來就工翰墨會下棋,與光緒共食飲共玩共樂,對於男女之事毫不在意,是以博得光緒專寵。

“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國聞備乘》第11頁)珍妃還很大方,對宮中太監時有賞賜,太監們得些小恩小惠,也都竭力奉承這位“小主兒”。時間一長,這位“小主兒”也被捧得有點不知所以,漸漸失去自我節制。
.
清宮有制,皇后每年例銀不過千兩,遞減至妃這一級別,每年僅300兩,嬪為200兩。珍妃用度不足,又不會節省,虧空日甚,遂不能不挖找生財之道。這樣,就有了她與太監聯合起來向外受賄賣官的事兒。珍妃依靠胞兄志琮,串通奏事處太監拉官纖———收人錢財為人跑官。奏事處乃是太監與朝廷官員傳達溝通之處。因為有利可圖,當時太監中最有勢力的有郭小車子、奏事太監文瀾亭、慈禧掌案太監王俊如諸人,均染指其中。

珍妃住景仁宮,景仁宮太監亦多有涉及。私賣官職所收之賄款,一部分供給珍妃,其余由各層分肥。珍妃的主要“任務”是向光緒求請,最后搞定,“功勞”最大,自然分贓亦最肥。然這種事可一可二不可三,畢竟會有影響,日漸彰顯。有一次甚至賣到上海道員,搞出風傳一時的魯伯陽被劾案,惹動外界輿論紛紛。胡思敬《國聞備乘》雲:“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江督劉坤一知其事,伯陽蒞任不一月,即劾罷之。”
.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四月間,珍妃又為玉銘搞定四川鹽法道一職,按例這一級別的新官放任,要由皇帝召見一下。光緒在召見時問玉銘在哪一衙門當差?居然對曰在木廠,光緒聞之駭然,於是命其將履歷寫出,那玉銘竟久久不能成字,原來是一文盲。

光緒大驚,於是另下一旨:“新授四川鹽法道玉銘,詢以公事,多未諳悉,不勝道員之任。玉銘著開缺,以同知歸部銓選。”此事風播朝廷內外,慈禧聞后切責光緒,要求他必須追究責任。明清兩朝明令規定:后宮不得干預朝政。何況居然推存一個文盲去當道員,也實在不像話。此時,就是光緒有意庇護珍妃,也很不好辦了。
.
胡思敬《國聞備乘》中亦載:“初太后拷問珍妃,於密室中搜得一簿,內書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饋金若干。”光緒當年10月29日下旨:“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敢干預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稱淑慎……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漸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為夤緣蒙蔽之階,患有不可勝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為貴人(第七等),以示薄懲,而肅內政。”雖瑾珍二妃俱責受罰,但重點在珍妃。援宮中成例,犯事兒的嬪妃均交皇后嚴加管束,珍妃被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命太監總管專門嚴加看守,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

《故宮通覽》中說珍妃被囚禁的這個小院原是侍從下人居留的地方,珍妃入住后,正門被牢牢關上,打上內務府的十字封條,珍妃住在北房三間最西頭的一間,屋門從外面倒鎖著,吃飯、洗臉等均由下人從一扇活窗中端進遞出。珍妃所食為普通下人的飯,平時不准與人說話。逢年過節或每月初一、十五,這些別人高興的日子,看守她的一位老太監就代表慈禧對她進行訓斥。訓斥在午飯時進行,老太監指著珍妃的鼻子列數罪狀,珍妃得跪著聽訓。訓斥結束,珍妃還必須向上叩頭謝恩。

那幫拉官纖的太監均被處以極刑。據信修明曰:“太后宮的掌案太監王俊如,其徒弟小太監宣五、聶八,皆在其內。因為太后留面子,將王俊如等三人發遣奉天,緩些時日,方以密旨命盛京將軍長順將王俊如就地正法。

其余奏事處總管太監郭小車子、奏事太監文瀾亭,以及光緒御前太監、楊姓孿生兩兄弟,人稱對兒楊者,並無姓名可稽的內殿技勇太監,珍妃景仁宮的太監等,共同交內務府慎刑司立斃杖下,前后打死的太監六十余人。”可見,珍妃一案在宮中引起的牽涉面甚大,影響可知。事敗后,珍妃之兄志琮懼禍逃滬,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八月被革職。據此,商衍瀛曰:“珍妃於甲午十月幽禁,距戊戌尚有四年,外聞傳說因贊助新政而被罪的話,征諸史實,毫無其事,不辨自明。”

  沉井與后事
.
庚子年(1900)7月20日,八國聯軍即將兵臨城下。慈禧決定攜帶光緒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時,大家都換了百姓布衣聚在壽寧宮,“慈禧忽感觸前事,出珍妃於牢院。強詞珍妃帶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因命太監將樂壽堂前的井蓋打開,要珍妃自盡,珍妃堅不肯死。眾人遂令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執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領班太監崔玉貴。

1901年春和議成,八國聯軍將退,慈禧命崔玉貴回京探聽消息,並查看宮內事宜,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內務府將珍妃從井中撈起,裝殮入棺,7月24日葬於阜成門外恩濟庄內務府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1901年11月30日即下懿旨:“上年京師之變,倉促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闈殉難,洵屬節烈可嘉,加恩著追贈貴妃,以示褒恤。”慈禧假惺惺地以貞烈殉節掩世人耳口。

民國二年(1913),45歲的隆裕皇后逝世,與光緒合葬景陵。瑾妃此時已升為皇貴妃,因上面已無皇后管著,成了宣統必須尊敬的皇太貴妃,對宮中事務有了相當的決定權,於是趁機將妹妹從宮女墓地遷葬光緒景陵妃嬪園寢。皇家規定,皇帝皇后的墓地稱陵寢,嬪妃的墓地稱園寢。瑾妃還為珍妃立碑稱“恨恪珍貴妃之墓”,總算為妹妹爭到了她應有的名分。瑾妃還在珍妃遇害的井旁立了一小小靈堂,供著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挂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光緒的一片真情。

2010/09/03

激情人生勵志名言


激情人生勵志名言


當你堅信某件事情時,就無意給自己潛意識下了一道不容質疑的令.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決定你有什麼樣的力量。你的目標就是你的未來!

1、〈〈心理高度〉〉

大聲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很多人不敢去追求,不是追求不到成功之路,而是因為他們的的心裏面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不要自我設限,每天都大聲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
.
2、〈〈理性思考〉〉

繼續面對並積極去改變有理性的人避免誇張不愉快的情況,而是繼續面對,並積極地去改變,有理性的人是獨立、負責的,他們只是需要時,才建尋求幫助,如果我們的思考是理性的,我們就能得到更接近客觀的評價,總能快速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改變軌跡》

成功根源于人的思維方式所有突破的方法,最後幾乎都是殊途同歸,那就是成功根源于人的思維方式,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一開始僅在於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生活中會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的期望就是追求一生平平淡淡,也會有相當多的另一部分人,他們的期望是一定要成就一番事業。

4、〈〈立即行動〉〉

希望永遠都在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唯一的一天,不要把希望寄託在明天,希望永遠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現在,立即行動,只有行動,才會讓我們不斷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立即行動!立即行動!立即行動!

5、〈〈成功有方法〉〉

第一,成功是可以學習的;第二,成功的本質是確定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方式;第三,成功人士身上所有的素質都可以移植到普通人的身上。第四,人人都可以成功。

6、《積極思維》

激發自身無限的潛能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候都能鼓勵自己,並且會儘量將自己的積極情緒感染周圍的同伴,永遠積極樂觀,從不抱怨,總是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他總能讓希望之火重新點燃,從不自我設限,因而能激發自身無限的潛能,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緒當中,時刻都在享受人生的樂趣!

7、〈〈勇敢面對困難〉〉

勇敢面對它,戰勝它有理性的人會認識到,具有挑戰性,責任感的人生,才是令人愉快的人生。有理性的人會認識到到潛在的危險並不足懼,焦慮不僅不會阻止事情發生,而且是還會對人造成傷害;他所採取的行動是面對它,戰勝它,並證明書它不那麼可怕。

8、〈〈成功無藉口〉〉

永遠只專注於找方法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有藉口,絕不會成功,只有失敗者才會為粉飾自己失敗的行為而四處尋找藉口,成功者,永遠只專注於找方法!

9、〈〈不財抱怨〉〉

自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們可能無法法改變風向,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風帆,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情,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心情,一切結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有權對該事物作出不同評價與結實的我們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讓我們不再抱怨,因為我是一切的根源!

10、〈〈自我期望〉〉

繼續面對並積極參去改變。要想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行為變得更好;要想行為變得更好,先讓態度變的更好!要想態度變得更好,先讓信念變得更好;要想信念變得更好,先讓自己選擇更好的自我期望,在自己心目當中,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時候,最終你就會是什麼時候。

11、〈〈自我談話〉〉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自我激勵: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奮鬥,加油幹。自我表揚:我真是好樣的。自我欣賞:我真行。自我關心:我要注意身體。自我獎勵:祝賀你,這份禮物送給你啦。自我懲罰:這件事是我不對,去做好事,襝一下。自我提醒:成功者不會輕易放棄的。自我開導:想開點,何心計較這些小節。自我安慰: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而已。自我總結:做的對,繼續幹。

12、《成倍增長》

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來源於諸多要素的幾何疊加,正如數學乘式中每個乘項每次只增加了0.1,而乘積將很快會成倍增長。一個人,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有什麼能阻擋了他最終的成功。

2010/09/02

給人生一次幸福的機會



給人生一次幸福的機會


生活在如今的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從容。

每一天早上起來,就象上緊了發條的鬧鐘一樣,開始工作,生活進入到熟悉而習慣的軌跡:上班,吃飯,午休,上班,下班,吃飯,上網或看電視,然後睡覺。

人很忙,也很累。人生被埋葬在焦慮和急促之中,我們被什麼東西所驅使:這世界變化快,我們已身不由己。

科技進步到不可思議。我們可以馬上聯繫到千里之外的人,但也可能對住在隔壁的鄰居熟視無睹。

鋪天蓋地的廣告,迎面而來的資訊;望不到邊的重複勞動;從qq或msn裏傳過來的消息,有一搭沒一搭……

似乎,人的距離很短,空間很小,城市被壓縮了,世界是平的。在一個快慢交織、模糊不清地感覺中,一切變幻莫測。


(二)

孩子們也是這樣:生下來,父母們擔心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吃進口奶粉,3歲開始背唐詩。5歲登臺,唱京劇,或者,學趙本山。10歲以前,鋼琴要過10級。

小學學初中的,初中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的,大學沒得學了。

一路狂奔。

人成長得太快,吃多了激素,就成了怪胎。

人生不是豬肉,賣不出去,也不會爛掉。但人生的旅程不在於短暫的10年或20年。那些人生中的經歷是不可磨滅地:

學校裏的惡作劇、蹺課、打架,考試不及格,失戀、青春期的個性和倔強,都不是人生的雜草。

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無所事事的青春歲月,本來也充滿了自信、健康和生命的張力。

(三)

人生的壓力,真正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我們被生活嚇壞了。被媒體或專家的咒語,嚇壞了。他們說:這世界變化快,你要跟上啊?!

他們說,你有最新的手機了嗎?沒有?太沒品味了,趕快買一個吧!

他們說,你有房子嗎?沒有?趕快貸款買吧,以後還漲價呢!

他們說,你有車子嗎?沒有?買一輛吧,這是身份的象徵啊!

廣告總是暗示你:這世界又變了哦!這裏有你需要奮鬥的東西,你的身份或者幸福,被物化在商品中,讓人充滿了佔有的欲望。

沒有人能徹底擺脫這種比較:人的失落或發奮總是感覺別人有的,而自己沒有。

我們的心,被什麼用鞭子抽了一下,然後,開始象陀螺一樣旋轉起來。

財富,或是,幸福。身份,或者地位。我們只看到我們沒有的東西,而看不到已經擁有的東西。

一切不能被物化的東西,都被人羞於提起:我們擁有的健康的身體;跟孩子一次親切的對話,飯後和家人們的漫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作一次難忘的旅行。

(四)

要給自己鬆綁,給人生一次幸福的機會。

把那些成天變來變去的專業書籍扔掉,讀讀三十年都還暢銷的書。

把節奏放慢,簡化一下自己的生活,偶爾什麼也不做,在大自然中發發呆。讓逝去的感覺,象甘泉一樣回到自己的心中。

生活在變,而人性卻未變。那時,我們或許才有一種過日子的幸福感覺。那些生活中的無盡煩惱,從內心的深處開始剝離。我們看見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看見自己真正要走的路。

我們並不懼怕改變,因為改變是為了我們自身和所愛的人的幸福。但我們並不拿幸福來做交換。

每天下班後,我進門的那一刻,兒子總會在書房裏大喊一聲:爸爸,你回來了。然後,他跑出來,接過我手中的皮包。我一般都會問他:吃飯了嗎?然後告誡他,剛吃完飯,不能馬上坐下來做作業。

那麼多的疲倦、不滿,在那一刻灰飛煙滅。我只知道一切的困難都會過去,時間已經凝固,我的內心充滿了從容不迫的幸福。


http://www.gdtyf.com/utestjx004/7714-8604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