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香裊娜,張愛玲是一個形容詞
編輯點題:就像她的小說集名字《傳奇》一樣,張愛玲書裡的故事也都是用來傳奇的。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樣一個新舊交替兵荒馬亂的時期,張愛玲用那些峰回路轉的故事與舉重若輕的文字詮釋了對人性、命運與時代的理解,也早早洞察了浮華背后“惘惘的威脅”。讀她的文字,往往會因為書中獨出機杼的雋語與活色生香的意象而眼前一亮。不論是文字之內還是文字之外,張愛玲都意義非凡,或許她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難以言說而又豐富精彩的形容詞。從1995年她在美國去世到2005年的今天,十年光景,“千載沉香遺跡在,誰將絕調寫風神”,對於張愛玲的記憶也隨之紛至沓來……
◆時代寓言
作為小說家,張愛玲可以說是一出發即踏上巔峰、一出手即成經典了。文學評論家蘇煒認為,“張愛玲,是現代中國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張愛玲所在的那個時代是政治動蕩、民族惶恐與價值觀失范的年代,她目光犀利地將時代背景下的世態人情一眼看穿,並在新舊雅俗間編制她的文字與寓言。
張愛玲研究專家參與人民網訪談時講到,在新文學發展的進程當中,到張愛玲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因為五四以來,新文學對傳統文學的態度,包括被認為反動的鴛鴦蝴蝶派的文學,基本上是全盤否定了。但張愛玲不是這樣的,她是從傳統的文學當中以及從鴛鴦蝴蝶派當中吸取養料,融合到自己的創作當中形成了自己新的風格,這一點不容忽視。”
許多人都記得張愛玲那張經典照片:身穿旗袍,臉龐微揚,睥睨的眼神無遮無攔地顯露清高。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她的文字相當通俗,甚至洋溢著市井氣息。張愛玲在世時,她的讀者就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各個社會階層的人。也正因此,她常被誤劃入“通俗作家”一類,其作品的價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掩蓋了。
“不要以為張愛玲的小說、散文隻是寫一些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這些當然有,而且寫得非常出色,但除此之外,還有她對社會、對人生的一些很嚴肅的思考,隻不過這些是以日常生活的方式來表達的,而不像一些人正襟危坐地教育你。
張愛玲熱衷於描寫日常生活的細節。她在《自己的文章》裡寫道,人生有轟轟烈烈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日常的這一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張愛玲對‘五四’所提倡的新文學傳統,即作為主流的宏大敘事,是有所糾正的。”陳子善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強調。
.
.
◆一言道破
張抗抗:讀她並不會一覽眾山小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時間,大家好像都在讀張愛玲、談張愛玲,如果不讀張愛玲,好像就顯得很落伍,對一個作家推崇到了這種程度,我就覺得有點奇怪了,很難理解。好像所有的作家都退卻了,大家隻知道有個張愛玲。想當初,張愛玲從被淹沒到被發掘出來,確實令人眼前一亮,但我感覺,讀張愛玲並不能帶給人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最早接觸張愛玲的作品時,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吧,她的《傾城之戀》當時確實震撼了我,令人難忘。后來接觸到她在海外的一些作品。各種各樣的佚作陸續出現,但我再也沒有讀過。平心而論,張愛玲無疑是一個很優秀的作家,但負責任地講,她並不具有覆蓋性,她的光芒、力量並不能覆蓋一切,而且她的缺陷與不足應該說是很明顯的。她是經常會有一種‘看破’,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與洞鑒,但她‘看破’之后,往往失去了自己的是非判斷,這點是不足為訓的,有時會令讀者很迷茫,莫衷一是。”
陳子善:張愛玲“熱”有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
──“在張愛玲作品風行於世的熱鬧表象之下,還有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用一個可能不太合適的詞,是‘庸俗’。張愛玲已經超出作家的范疇,成為一種時尚、流行的符號,這對張愛玲的理解並沒有什麼好處。時尚的問題在哪裡,就是大家都不去追問到底怎麼一回事。就像馬路旁邊有一群人看熱鬧,外面的人越圍越多,到后來連裡面的人到底在看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一種從眾心理,似乎不看張愛玲就變得很落伍,或者津津樂道於張愛玲和胡蘭成,這就很沒意思。他們無意中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把張愛玲這樣一個嚴肅的作家給通俗化、時尚化了。”
◆瑣碎語錄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這種惘惘的威脅。” ──一九四六年再版的《傳奇》前言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變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隻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下去。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傾城之戀》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我的天才夢》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視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隻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對照記》
●“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隻有剛巧趕上了。” ──《愛》
◆相關閱讀 >>>[人民網文化訪談]陳子善:一縷《沉香》憶愛玲 >>>張愛玲──用沉香屑熏出冷暖人間 >>>張愛玲:十年后的紀念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作家。40年代以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蜚聲上海文壇。1943年5月,《沉香屑第一爐香》發表在周瘦鵑主辦的《紫羅蘭》第二期,這是張愛玲首次公開發表小說。同年發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並結識柯靈、蘇青和胡蘭成。解放后離開大陸,先到香港后又去美國,1995年9月獨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74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