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人生,浮雲浮現,一切皆在運動中,一切皆有可能!
今有人生一百條黃金法則,發于博文中,以警世人
今有人生一百條黃金法則,發于博文中,以警世人
1二八定律: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
在調查取樣中,他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的手裏。同時,他還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個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他們所享有的總收入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
他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都見過這種現象。不論是早期的英國還是其他國家,甚至從早期的資料中,他都發現這種微妙的關係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係。
於是,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時,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
因此,二八定律成了這種不平衡關係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後為80%和20%。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而不是底部的20%。
後人對於帕累托的這項發現給予了不同的名字,例如: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
2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用電腦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旨在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在一次實驗中,為了更細緻的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返回。可當他喝了杯咖啡後再看結果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差距很小的資料,運算結果卻偏差十萬八千里!再次演算後,發現電腦並沒有錯-------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研究,洛倫茲發現: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即使是非常微小的一個誤差,隨著不斷的演算也會造成巨大的後果。於是他得出結論: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較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這個發現很多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誌都拒絕刊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帶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美國科學家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翅膀的運動使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從而又會使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蝴蝶效應”之說不脛而走了!
3幸福遞減定律: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美國科學家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翅膀的運動使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從而又會使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蝴蝶效應”之說不脛而走了!
3幸福遞減定律:
走在沙漠裏的人,
如果能喝到一杯水,
他會感覺幸福的像是上了天堂,
而當他歷盡千辛萬苦走出沙漠,
來到泉邊時,
和第一杯水的時候是甜美的,
喝第二杯水感到很清涼 ,
等到和第三杯、第四杯時會感到很飽漲,
如果連續接著喝會成為一種負擔!
人們會從獲得一單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滿足和幸福感,
會隨著所獲得的物品的增多而減少!
這就是著名的幸福遞減定律。
5 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國政治學家,歷史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書。他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不同的人做同樣的事情所耗費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甚至差異驚人。
定律指出,工作會自動的沾滿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人們就會放慢工作效率或是增添其他的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給自己面臨的重要工作設定一個最後期限{deadline},這樣有助於提升緊迫感,加快工作進度!
6 鰷魚效應
鰷魚效應由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提出,說明瞭領導者對於組織命運的重要性。
鰷魚個體弱小,難以抵制天敵的侵襲,也不易找到能夠安穩生活的環境,因而這種魚經常是群居的,以群體中的強者為首領,首領游向何方,其他的鰷魚就跟到那裏,鰷魚群體是用集體的力量維持種群的延續。研究者發現了這個現象,並震驚於鰷魚個體對群體的忠誠度。有人做了這樣的實驗:將一隻首領鰷魚位於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剔除,再將其放入鰷魚群之中,這只首領魚失去了自製力,行動發生紊亂,但其他的鰷魚仍向原先一樣盲目跟隨,於是它們再也找不到充足的食物,也不會躲避天敵的襲擊。
http://guanyong999.blog.sohu.com/130878973.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