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1

有情明月照古今



有情明月照古今


在“把酒問青天”的千年之後,你的壽數究竟有多少年?古人不知月球的底細,就苦苦求索,遐思了月亮上的種種美好事物,賦予了月亮以種種美妙名稱,中華漢字的語言就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就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小小衛星,被人們的形象思維發揮的淋漓盡致。
.
文學家,舞文弄墨,書畫家,揮毫潑墨,歌唱家,動情謳歌,科學家,登臨考察。就連不識字的老人和呀呀學語的孩子,都對月亮充滿了神秘感,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神話故事,諸如嫦娥奔月,月宮玉兔,吳剛伐樹,桂樹高山等等,無不引起人們的向往。于是,古老的月亮于人們的生活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把自己的美好願望,美好情感都寄寓月亮。
.
人們想像月亮上有神仙居住,月宮是一個廣義的名詞,而廣寒宮就有具體的所指了。唐代詩人鮑溶說:“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廣寒宮裏宿。”于是還虛擬了月中宮殿名稱為:“廣寒清虛之府”。還給蓋上了“玉宇瓊樓”,用玉修造的宮殿“玉宮”、“玉窟”、“玉殿”,該有多麼富麗堂皇啊!因為月亮上有桂樹、蟾蜍,就創造了與之相聯繫的名稱:桂宮、桂窟、蟾宮、蟾闕、蟾窟等。古代科考以“蟾宮折桂”,比喻被錄取的士子高中。
.
人們崇月,賞月,?月,歌月,畫月,視月為神,與月有關的詩詞數不勝數,偉大的詩人寫出了許許多多偉大詩篇。這些詩篇或直接或間接抒發了對月亮的情感,以及對人類產生影響的聯想。唐代詩人李白就有很多與月有關的詩。著名的就是那首《月下獨酌》,他在醉意朦朧中,與明月交友,與影共舞,借明月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孤獨心情,世無知音,就與明月“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吧。唐代其他詩人對月也是情有獨鐘。
.
張繼以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使詩與詩人名傳千古。如孟浩然、王昌齡、杜甫等,其詩作中,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體驗,用不同的比喻,對月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寫事寫物寫景寫情,或柔情,或飄逸,或空靈,或淒涼,或離愁,或鬱悶,或滄桑,或壯闊,或輕?,給人以無限遐思。
.
宋代蘇東坡更是寫月高手。一闕《水調歌頭》 ,從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句入詞,首先問月,又想登月,醉中舞月,朦朧中觀月,又自言自語答月,愁懷嘆月,寄情賞月,把一個明月描寫的惟妙惟肖,引人思緒翩翩。就有一個人有了樸素的科學唯物思想,在中秋之夜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神悟到月球繞地球旋轉的道理,這個人就是宋代的辛棄疾。
.
細思之,古人寫月,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寫景,邊關清冷,山川清幽,夜晚清靜,月為點綴;二是寫情,皓月當空,花前亭下,男歡女愛,月是引子;三是寫愁,空懷壯志,懷念追憶,悲歡離合,月是對象 。 當然還可以細細分類。正因為人們對月亮情有獨鐘,以自己的喜愛給予了月亮許多美麗而又多姿多彩名字,才使我們從中領悟到人類賦予月亮身上的豐富美好的情感。
.
自古以來,月亮的美稱 已經被人們廣泛引用。 這些美稱通過文人雅士的詩詞文章 、書法繪畫 、書信名帖等傳播開來,流傳至今。這些名稱為我們的漢語言增添了豐富的色彩。讀書中看到很多的月亮的異名,試列如下:
.
一是以兔代月。古代神話傳月中有玉兔,晉代傅玄《擬天問》說:“月中何有?玉兔搗藥。”後來就被用作月名。 唐代韓琮《春愁》一詩有“金烏長飛玉兔走”句。又稱為月兔、兔月、白兔、蟾兔(合並而稱)、金兔、銀兔、老兔;月行于夜,夕乃夜晚,故名夕兔;月行于天,天即玄,故名玄兔;月為太陰,故稱 陰兔 ;月圓如輪,又叫兔輪; 月初升與將盡的微光,為魄,故有兔魄之說;屈原《天問》有“厥利維河,而顧菟在腹?”句,本指月中顧望之兔,後也被用作月名。因兔以玉杵搗藥,因之月有“玉杵”名。兔的別名又叫穴鼻,這個穴鼻也成了月的異名。
.
二是以蟾代月。蟾蜍亦作“蟾蠩”、“詹諸”。是傳說中的月中精靈。《淮南子》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這蟾蜍就成了月名。唐代劉商《胡笳十八拍》有句:“幾回鴻雁來又去,腸斷蟾蜍虧復圓。”故此,玉蟾、玉蟾蜍、玉蜍、金蟾、孤蟾、素蟾、圓蟾、涼蟾、彩蟾、銀蟾、清蟾、寒蟾、靈蟾、明蟾、蟾兔、蟾桂、蟾魄等名應運而生。晶就是水晶,晶蟾極言其光潔;月圓如輪,如盤,中有蟾蜍,又名蟾輪、蟾盤;月冷似冰,又叫冰蟾。
.
三是 以鏡代月。光清如水,月明如鏡,南朝‧宋謝莊作《月賦》:“柔祗雪凝,圓靈水鏡。”水鏡就成了月亮的別名。月行于天,亦稱天鏡、飛鏡,玉鏡,冰鏡,金鏡、 寶鏡,鏡輪,圓鏡;鏡就是鑒,所以還稱為玉鑒, 冰鑒,寶鑒。
.
四是以桂代月。《淮南子》說月中有桂樹。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 ‧天咫》也作了詳細描述:“舊言月中有桂,……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即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于是,月桂成為月的別名。也有作丹桂的。丹桂是桂的一種,也來沾月亮的光了。 桂輪、桂魄,蟾桂、玉桂的隨之出現。南朝陳 張正見有詩道:“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當代毛澤東也在他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用典:“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這個吳剛到毛澤東的筆下,改行釀造桂花酒 了。
.
五是以美人代月。姮娥就是嫦娥,已為人所熟悉了,是神話傳說中羿的妻子,後來在詩人筆下就成了月的美名。宋代王安石有詩:“咫尺淹留可奈何?東西虛共一姮娥。”還是宋代的趙鼎有詞句:“東窗皓月今宵滿,淺酌芳樽,暫倩嫦娥伴。” 毛澤東也不甘示弱, 飽含深情寫道:“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嫦娥為英雄烈士在雲空翩翩起舞,多麼豐富的想像。因月色素白,擬人為素娥;也有叫做金娥、月娥、金娥、娥月、娥靈、娥輪;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一出,嬋娟就成了月亮的美稱。
.
“望舒”是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的女神。屈原《離騷》有記載:“前望舒使先驅兮”,望舒是月禦也。望舒又名“纖阿”,見于《史記》“陽子驂乘,纖阿為禦。” 都來用作月亮的名稱,也作:明舒、素舒、圓舒。
.
六是以圓代月。圓:圓輪、圓光、圓舒、圓景、圓魄、圓蟾;輪:夕輪、月輪、桂輪、孤輪、兔輪、蟾輪、鏡輪、冰輪、娥輪、珠輪、玉輪、瓊輪、銀輪、夜輪、丹輪;團:玉團、團扇,清團團,清言其光,團團是指其形,故名。盤 :晶盤、冰盤、玉盤、白玉盤。銀質的圓盤燦爛美麗,也作為月亮的名稱為爛銀盤。 丸:金丸。月色素白,形如丸,名素丸。銀丸 。 環:玉環、 球 :月色晶瑩透明,圓形,好像一個水晶球 ,故名 水晶球。
.
七是以玉代月。著名的和氏璧是一快美玉,出于荊山,又叫荊山璧,唐朝詩人庾抱有句:“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圓如輪,潔如玉,故稱一輪玉,宋代黃庭堅《念奴嬌》說:“萬裏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碧華”之名,就是碧玉之華之意。以玉作為月的名稱的詞語很多,上面已列舉,不再贅述。
.
八是以陰代月。古代認為月是陰氣之精,與日的稱呼太陽相對,故名太陰。《說文。月部》道:“月,闕也。太陰之精。”唐代詩人柳宗元引用:“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古代以陰陽說解釋天象,認為月是陰之精靈和本源,所以又叫陰精。又有陰魄、陰兔、陰宗、陰靈、陰光之名。方言對太陽叫作陽婆,所以對月亮叫作陰婆。
.
此外,道家名月為“玄度”,就有玄暉、玄燭(象燭一樣明亮)、玄兔等一類的名字。星命家對月稱作“身星”。月行于夜,就有夜魄、夜輪、夜明、夜光、宵暉、宵魄、晚魄等出現。月亮有神靈,有“月靈”之名;“結鱗”就是月神的別稱。月光如水,就把地名“月浦”作為月名,浦,水濱。羊性溫柔,與月性相同,那麼,“玉羊”就與金虎(太陽)對應起來。
.
對新月的名稱也有很多,比如:月牙、玉弓、玉鉤、玉簾鉤、纖魄(纖,細微的意思)、明弓、細魄、銀鉤、瓊鉤(瓊,美玉)新魄等。
.
對月光也有很多比喻:輪輝、金波、兔影、素暉、素影、暉素、圓影、娥影、清輝、蟾光、蟾彩、月華、桂影等。
.
一個月亮,引起了人們無窮的追求。古代人們憑想像,杜撰出數不清的故事;現代社會,同樣對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有著濃厚的興趣。外國人登上去了,中國人也做好了充分準備。月亮,不僅是外國的圓,我們國家的月亮更亮更圓。(文/野渡無人舟)

.

說不盡的宋詞,歌不盡的風情



說不盡的宋詞,歌不盡的風情


歌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和發展變化真可以稱得上是一波三折。

據說,在人類還處于蒙昧階段的時候,唱歌就作為一種本能的娛樂方式出現了。千辛萬苦弄到只小野豬、大野牛,終于有肉吃了,別急,篝火晚會先。《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

歌詞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勞動監督。《淮南子》中稱:“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大家一起抬一根巨大無比的木頭,前面的人有節奏地喊著號子“嗨喲”,後面的也緊跟著喊“嗨喲”。我們聰明的祖先很早就發明了勞動號子,幹活的時候要“一二三,起”,大家一起用力,發揚螞蟻搬山的精神,同時誰也別想偷懶。

歌詞與詩最早是難以區分的。但是,當詩明明白白還是歌的時候,它的地位絕對是高得讓人沒話說,孔夫子就教導人們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禮是中國社會秩序的集中體現,詩禮並舉可見其意義重大,不掌握兩首流行歌詞,就沒法開口與人交流,那也就沒法在社會上混了。

歌詞發展史上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是由政府出面成立了皇家音樂學院——樂府。有人將其歸功于那位會唱歌的皇帝——漢武帝,他創作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在當年也是唱紅大江南北的。但樂府的首創權確實不屬于他,出土的秦朝樂器上就已經刻有樂府字樣。只是漢武帝的樂府正式明確了它作為歌詞收集兼創作中心的職業化趨勢,所以它的名氣和聲望以絕對優勢埋沒了秦樂府。

當時沒有男歌手、女歌手之分,男人善歌也不算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李延年當著漢武帝高歌一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結果自己一不留神就做了皇帝的大舅子。

後世皇帝中“最佳歌詞創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後主李煜莫屬了,現今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數十篇歌詞,可以稱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璣。

到了宋代,歌詞創作更是盛極一時。但不知怎麼回事,它怎麼搞都弄得不像正經行當,甚至一度淪落為廁所文學。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初有個叫錢惟演的人只有在如廁時才讀詞:“演自稱素好讀書,坐則讀史,臥則讀小說,如廁則讀小詞,蓋未嘗以釋卷也。”顯而易見,這詞的地位眼看著是每況愈下了。至于作者,柳永因一句“忍把功名換了淺酌低唱”而被皇上賜了“且去填詞”,不得不去當了專業的歌詞創作者。

黃庭堅的“淫詞艷曲”被人責為要下“阿鼻地獄”,秦觀的小詞被譏諷為“娘娘腔”,看看,在宋代,當個歌詞創作者怎麼就這麼難?到了清代,受乾嘉考據派的影響,這種小詞也被人賦予了“微言大義”,把宋人好不容易找出來的一塊輕松地弄得又緊張起來,把好端端一個可以自由自在地高唱“你愛我、我愛你”的場所政治化了。

但不管怎樣,可以肯定地說,今天的宋詞讀者絕大多數正是衝著宋詞那副“不正經”的腔調去的,而那些“不正經”的腔調,上有《詩經》的“鄭衛之風”頂著,下有元曲墊著,倒是那位“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他的那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真正說出了宋詞的關鍵——風情。如果沒了風情,宋詞的吸引力恐怕要大打折扣。而我們也看到了,宋代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兼善此道,流風所及,大多數的流行歌百轉千回,總繞不過風情兩字。

此正是,說不盡的宋詞,歌不盡的風情。一曲當筵淚落,千載悠悠此心。(侯皓元)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10-08/27/c_12491690.htm

2010/08/27

學習讓我們成為人類文明演進的一部分



學習讓我們成為人類文明演進的一部分


前幾天抽空看了幾封大學生朋友寫來的信,並給他們一一寫了回信,通過書信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他們的來信中提到學習,我想把關於學習的看法寫出來與大家一起磋商。對個人和組織來說學習同樣的重要。

一個人要有活力,有生命力就要不斷學習。一個公司要有活力,有生命力,就要成為一個會學習的機構,現在有很多渠道可以學習,我比較看重以下三方面:

第一,從神聖的經典中去學習。聖言是改變世界最基礎的力量,是古往今來智慧的結晶,它攜帶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這些力量有多少能傳遞給你,取決於你對它的理解。只要你相信精神世界的存在,你就一定能感受到學習神聖經典帶給你的力量。

第二,在實踐和行動中去學習,只有通過學習一—行動——反省,不斷迴圈,才能檢驗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也才能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思想,這種反省不只是個人的反省,是團隊一起磋商、討論和溝通。反省之後再行動,沒有任何神聖的指引能直接指導我們每天具體的工作,我們每天遇到的具體困難都是上天安排的考驗,目的是讓我們能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成長。也只有在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成長。在書本上是找不到解決生活中具體困難的答案的,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第三,學習世界先進的技術和文明,通過書本、通過課堂,通過我們周遊列國,打開自己的眼睛和心去學習。

今天中午公司開會研究公司發展戰略,重要的一條是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的公司,在一個學習型的公司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具體的困難和任務就容易解決。要放下自己是上級的心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把周圍的人都看成自己的老師,不要以知識和智慧擁有者的老師心態自居。

我通過一年來上微博的經歷發現,那些居高臨下,以青年導師自居的人,在微博上獲得的智慧遠遠不如謙虛、好學,善於提出問題,並讓大家一起尋找問題解決辦法的人。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裏,大家從心裏很反感那些居高臨下的導師,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中,人們的心理是一樣的,只是有時礙於面子,不好當面表達這種反感而已。

我們每個人,每個公司如果放在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中,都是很渺小,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我們通過學習,向古人學習,向聖人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向與我們不同的所有人學習,我們就會成為人類文明演進的一部分,我們的生命力和活力就會得到彰顯。想起童年時的一句話:“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不會乾涸。”學習就是把我們投入到人類文明的大海中去。

今天會議雖然沒有談及公司的具體銷售任務、贏利的目標,但我覺得開了一次較好的會議,明確了比公司目標更重要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學習。

2010/08/26

速度對決策體系提出了挑戰


速度對決策體系提出了挑戰

如果把人類放到二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去觀察,前一千五百年,地球上人口很少,且增長緩慢,社會財富也不豐富。那時人們大多以村莊為單位,由幾位元德高望重的老人決策著村裏事務,除了戰爭以外,大部分時間人們不用關心村子之外的事情,人的平均壽命也不是很長,生活節奏慢,打仗常常會持續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最近二百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迅速增長,社會財富也迅速增加,趕上這些變化的國家叫發達國家,沒有變化或變化小的國家叫發展中國家。目前決策權都集中在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大套繁雜、龐大的決策體系。為了維護這一龐大體系的運轉,花費了許多社會財富,還常常為決策權爭得你死我活。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而且越來越快,全球股票交易系統的時間單位已經精確到了納秒,即百萬分之一秒。一個交易是否成功,往往就取決於是否搶先這百萬分之一秒。資訊,無論是E-mail、網路或是Blog、微博都以光電速度在全球迅速傳播著。

傳統的決策體系和決策週期已經遠遠趕不上突發事件發生和傳播的速度。只能事先準備幾套應急的預案,出現什麼情況,就啟動第幾級應急預案,但多少突發事件和災害是事先無法預料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帶來社會劇變,全球範圍的震盪、衝突,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哪里呢?

已有的規律、觀念和經典學說都受到了挑戰,如亞當·斯密認為,每個人以維護各自的利益為目標,通過“看不見的手”就可以把社會秩序調整好,但全球金融危機讓這些學說面臨著挑戰。有人說我們應該回到傳統文化中去,復興中華民族傳統,傳統美德。

基督時代地球上僅有1億人,今天中國就有13億人,“昨天的太陽曬不幹今天的衣服。”如果只在物質世界尋找解決物質世界問題的手段,如同詩經裏說的“執柯以伐柯”,執柄斧削斧柄一樣,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中去。只有用精神手段才能解決物質世界目前面臨的問題。

在新的時代,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ky9r.html

2010/08/22

布施面面觀



布施面面觀

黃國達


需要幫助的人,也許表面上不一定是自己的家人或親朋好友,但在因果業力的牽引下,生生世世的有緣人才有機會相遇而求助。進一步說,以法空性的觀察,眾生皆是空性而為同一體性,彼此的差異只是因緣的不同而已。

布施在世出世法中,都是很重要的德目。那麼,為何要布施?布施的意義何在?布施是對眾生的幫助,與眾生結善緣,不但是修福報,也是捨慳貪,在態度上是學習慈悲、尊重,而在修行上則是捨己利他,更是菩薩道的第一課,與般若相應,離我、我所,施者、受者皆不可得,則稱為布施波羅蜜。

依佛法說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外財」如金錢、食物、醫藥等物品來布施,也就是慈善工作;或以「內財」布施,犧牲自己的生命、捐血或器官捐贈,這是更為難能可貴的。這些都是立即的、應急的實際幫助眾生的方式,一般眾生最容易感受到恩惠。

另外,值得探討的是:布施的傳統形式多為賑濟、施糧、修橋、鋪路等,布施的現代形式應更為擴大到各種公共領域的關懷,減少災害、促進福祉,如所述的各種公益活動,均為布施的具體實踐,值得大力提倡。

布施之以能成就慈悲、福德和智慧,在於其合乎因果法則而與法性真實相應。佛法說:無論我或我所,自我的五蘊身心和所擁有的資源,都是由父母的生育、師長的教導、自然界提供生存條件、眾生的分工互通有無、社會文化資訊溝通、以及自身的作為等眾多因緣和合而成就。

無論生命、器官、個人知識、財產、能力、精神、體力,這些都不是孤立而有絕對的自我,或專屬於我的。因為澈底明白這層道理,所以當眾生有需要時,就可以用財、法來布施,毫無吝惜地分享、回饋給他們。

再者,需要幫助的人也許表面上不一定是自己的家人或親朋好友,但在因果業力的牽引下,生生世世的有緣人才有機會相遇而求助。進一步說,以法空性的觀察,眾生皆是空性而為同一體性,彼此的差異只是因緣的不同而已,如果有相同的因緣環境,或許自己也會有類似的苦難遭遇,基於猶如手足同胞之情以及不忍眾生苦的悲心,主動伸出援手,拔苦予樂,乃是十分自然的事,並非一味的想著得到回報的。

布施為何會帶來福報?在佛法中,這是業力因果法則的必然性,如『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居士由於努力行善布施而改變了命運,這業力因果似乎是神祕的力量,即使是在有形的人際關係和事理法則中,也定有跡可循的。善心與善行改變人的心量和氣質,使人樂於親近,事情也能隨順因緣而自然成熟。

有一位同鄉,曾經服務於一家電子科技公司,幾年前集資接收經營一家電子零件工廠。因為勞心勞力,身體不適,住院檢查發現初期胃癌,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住院期間,有感生命的脆弱,思索存在的意義,有了很深刻的領悟;此後,在經營管理心態上有很明顯的轉變:以共同成長、利潤分享的理念,落實在優厚的員工分紅、入股,並以共同創業的模式,延攬一流高科技人才,引進理念相同的企業投資夥伴,掃除了一般企業主獨攬經營成果的私心,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創造了高利潤、高成長的奇蹟。

這僅是許多現代成功企業的一個故事,足以證明福報與心量的密切關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和親和力是立基於關懷和付出之上的,人們總樂意和有這樣的氣質的人做良性的互動,自然就有所謂的「福氣」,可見「福氣」並不是憑偶然的機緣或好運,而是布施的自然成果。

但是,布施也需要智慧的引導,才更為理想,例如:布施要注意時機和對象,如在對方最困難、最需要幫忙時,即時設法解決,而不要因為拘泥一般程序,不知變通而延誤時機。另外,要瞭解對方的狀況,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如:過多的零用錢或助長其惡行如賭博、詐欺、不良嗜好,就要婉拒,不要成了幫凶或溺愛,養成依賴性,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這是有違布施的利他精神,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還有,如果在布施的時候,摻雜了許多世俗心如競爭的心態、愛好名聲、渴望得到肯定、主觀的意見、團體「大我」的執著等等都會使本來單純的布施行為憑添困擾,橫生波折,甚至使原本熱心的參與者退心,這是布施的一大考驗。 如何對治這些煩惱?需要自我觀察、反省和不斷地學習,以般若無所得的智慧、平等心、不求回報、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來從事布施,那就可以「波羅蜜」--到彼岸,究竟圓滿了。

布施品質的提昇有賴於於慈悲和智慧的提昇,這是相互關聯的。有些人基於一片好心想做好事,結果卻因為別人不領情、忘恩負義或事情進行不順利而心灰意冷,這就是沒有明白一切只是緣起的,沒有絕對性,也不會盡如人意,雖然一片好意,也要懂得尊重對方,講究如何做才是適當的幫助,最後,無論結果演變成什麼樣子,都要坦然地接納,這樣才不會生起煩惱。

在現代組織分工的社會,在進行布施工作時,也不宜僅止於個人單獨的行動,應以「眾緣和合」的理念,凝聚個人單一的力量,結合成為團體,以同行同願的形式來行菩薩道,而團體之間也要作橫向的整合,避免因各自為政造成資源的浪費,這些都是相應於「緣起無我」的智慧的共同集體表現。

布施,不但是佛法與世間共通的善行,若能善加引導,是可以順入大乘菩薩道的,學佛者絕不可輕忽,當作只是世間法,而失去圓滿菩提的因緣!


http://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999/1999may/1999may5.htm

2010/08/21

布施的智慧


布施的智慧

周語曰:「享祀時至,布施優裕。」
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
莊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
.
韓非顯學篇曰:「上征斂於富人,而布施於貧家,是奪力儉而與侈墮也。」
淮南子道應訓曰:「不義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
淮南子齊俗訓曰:「為義者,布施而德。」
.
論衡定賢篇曰:「使穀食如水火,雖貪吝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法界次第曰:「檀那秦言布施。」
無量壽經曰:「布恩施惠。」
.
大乘義章十一曰:「言布施者,以己財事分布與他,名之為布,惙己惠人目之為施。」
維摩經佛國品曰:「布施是菩薩淨土。」
.
三藏法數曰:「布施者,謂內外資財,以清淨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
(內資財,即身命法也。外資財,即世間財物也。)
謂人常行仁慈,不吝財寶,賑濟貧窮,是名布施。」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
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布施的前行、正行、結行

行布施前,需要有前行發心,即明瞭要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給其他眾生的目的,
乃是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眾生皆能於未來成佛的緣故,因而發菩提心。
真正行布施時,即正行的時候,必須要沒有人我執與法我執。
.
也就是在沒有「我」及「我的」是真實存在的心念下行布施。
而結行是指在行布施之後,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眾生皆能於未來成佛,
而將此布施的功德迴向發願給一切眾生。
具足此三法的布施才稱為布施波羅蜜。

.
一般而言,將財物施捨給貧困的人時,若行布施前沒有發菩提心,
行布施後也沒有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也有大利益,
但不能成為成佛之因,所以不稱為布施波羅蜜。

布施十益
.
月燈三昧經雲布施十種利益:布施乃破慳貪之前陣,
入道之初門。菩薩行能此者,則獲十種利益也:
.
一、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布施,則慳鄙吝惜之心,
自然降伏,不復萌動矣。
.
二、舍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布施,財雖匱乏,
而喜舍之心,無有間斷也。
.
三、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
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
四、生豪富家: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
則當來果報,必生豪富之家,財寶具足,受用無矣。
.
五、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布施,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
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
六、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惠施,無所慳嫉,則四眾之心,
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
七、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布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
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
八、勝名流布: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布施,則人多稱讚,
勝妙名聞,流布遐邇也。
.
九、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布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
相好圓滿之報也。
.
十、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
獲聞法要,未嘗遠離也。

三種布施
.
一、財布施: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
二、法布施:布施真理、智慧,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使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自動發心修行、追求真理。
.
三、無畏布施:竭盡所能去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也就是布施信心、愛心。
還有一種身布施.表示對上師的信心。
.
行布施者出家眾主要行無畏布施、法施。
.
在經典中,佛並沒有要出家眾行廣大的財物布施。
宗喀巴大師說,這是由於會障礙聞思修,故不許出家眾集財寶而行財布施,
但若無妨害,由宿生福力多而得的財寶,也當行財布施。
.
在家眾主要行財布施,施予香火錢。
佛家稱之施主,又稱檀那主、檀越主。


2010/08/16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一)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一)


張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幹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謀,圓熟地遊刃其間,居然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興大業。如此高明的先生講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場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聽。

張居正說,軍隊將校升官,論功行賞,取決於首級。一顆一級,規定得清清楚楚。從前有個兵部(國防部)的小吏,故意把報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後拿著報告讓兵部的官員看,說字有塗改,按規定必須嚴查。等到將校們的賄賂上來了,這位吏又說,字雖然有塗改,仔細檢查貼黃,發現原是一字,並無作弊。於是兵部官員也就不再追究。

張居正問道:將校們是升是降,權力全在這個小吏的手裏,你不賄賂他行嗎?

這個故事有個時代背景:當時將校們很少有不冒功的。號稱斬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來,他們砍下來的很可能是當地老百姓的腦袋,所謂濫殺無辜。

如果沒人叫真,這些腦袋就是戰功,大家升官發財,萬事大吉。如果有人叫真,這些腦袋就可能成為罪證,這幫將校罪過不小。所以,將校的命運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裏,儘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個排長。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並不是指望從他們手裏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1)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並重新調整。

明朝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就講了一個縣太爺運用這種藝術剝刮財主的故事。

故事說,武進縣一位叫陳定的富戶,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兩個人鬧氣,巢氏嘔氣生病死了。鄰里幾個平日看著他家眼紅的好事之徒,便攛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稱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陳定一筆。死者的兄弟很樂意跟著敲一筆,便和那幾個潑皮講好了,由他們出面,他躲在暗處作手腳,敲出錢來對半分。

故事說:"武進縣知縣是個貪夫。其時正有個鄉親在這裏打抽豐,未得打發。見這張首狀是關著人命,且曉得陳定名字,是個富家,要在他身上設處些,打發鄉親起身。立時准狀,僉牌來拿陳定到官,不由分說,監在獄中。"

請注意這裏的選擇空間:首先,這狀子是可准可不准的;其次,准了之後拿來問訊,對陳定的申辯也是可聽可不聽的。在這兩個具有合法選擇空間的關口,那位知縣全選擇了最具傷害性的一頭:“立時准狀、不由分說”,而且誰也不能說他這樣做出了格。
.
我是法學方面的外行,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這種合法傷害別人的選擇權,姑且稱之為“合法傷害權”。 卻說陳定入了獄,趕緊托人把妻弟請來,讓他各方打點。破費了幾百兩銀子,各方都打點到了,特別是縣太爺的那位打秋風的老鄉滿意了,替陳定說了好話,果然就放了陳定。這次釋放更充分地體現了"合法傷害權"或者倒過來叫"合法恩惠權"的橡皮筋一般的特性。
.
cathay.ce.cn/.../03/t20070903_12770718.shtml

2010/08/15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 (二)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 (二)

沒想到那位妻弟嫌自己賺得不足,又追上了那位知縣的老鄉,把賄賂他的四十兩銀子強討了回來。四十兩銀子折算為現在的人民幣,少說三四千,多說一兩萬,顯然也值得一追了。奈何他低估了合法傷害權的伸縮性。知縣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出牌重新問案,並且以"私和人命"的罪狀捎上了陳定的妻弟。該妻弟立刻出逃。

故事說,陳定和妾丁氏被重新拿到官後,"不由分說,先是一頓狠打,發下監中。"然後下令挖墓驗屍,要查查那位亡妻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同時召集當地各方人等,一邊驗屍,一邊調查瞭解情況。

“知縣是有了成心的,只要從重坐罪,先吩咐仵作(法醫)報傷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巢氏幼時喜吃甜物,面前的牙齒落了一個,也做了硬物打落之傷。竟把陳定問了鬥毆殺人之律,妾丁氏威逼期親尊長致死之律,各問絞罪。陳定央了幾個分上來說,只是不聽。”

這案子本來已經算完了,如今,知縣要報復,竟可以把兩個人重新問成死罪。可見一位知縣合法地禍害他人的能力有多麼強。當時的人們對這種能力十分敬畏,把知縣稱為"滅門的知縣",又稱"破家縣令"。

最後,這位知縣果然叫陳定破了家。丁氏見兩個人都活不成,乾脆把罪過全攬在自己身上,寫了供狀,然後在獄中上吊自殺,這才了結了這樁案子。

細品這個故事中的利害關係,我們發現當事雙方承擔的成本或風險極不對稱。

武進知縣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執法的旗號下進行的,只要他發句話,國家的暴力機器就按照他的意願開動起來,並不用他個人破費一文錢。對付上邊的審核,他有法醫的證據的支持,應當說風險極小。

他這種進退自如的處境,用古代民間諺語的話說,叫做"官斷十條路"--案情稍有模糊之處,官員的合法選擇就有十種之多。怎麼斷都不算錯。與進退自如的知縣相反,陳定的小命卻完全捏在人家的手心裏。他面臨著被絞死的風險。即使能僥倖保住性命,坐牢、喪妾、挨板子、耽誤生意,這些損失註定是逃不掉的。

這就好比美國人面對伊拉克。美國有巡航導彈,能夠隨心所欲地炸人家的總統府或任何找得到的地方。你隨時隨地可以打人家,人家卻打不著你。這正是"利器"的妙用。掌握了這樣的利器,誰還敢惹你生氣?你又怎麼能不牛氣沖天?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做"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在如此實力懸殊的戰爭中,自己最多不過蹭破點皮,俘獲的卻是眾多的金銀玉帛,這樣的仗自然就特別愛打,也特別能打。官吏們要頂住多打幾仗的誘惑,很有必要定力過人。

無論正式規定是怎麼樣的,掌握了合法傷害權的人就是牛氣得要命。在他們的眼睛裏,老百姓形同魚肉。我們的祖先也就以"魚肉百姓"一詞來形容這些人和老百姓的關係。

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清代的四川有一種流行甚廣的陋規,名叫"賊開花"。每當民間發生盜竊案件,州縣地方官接到報案後,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調查,先把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為窩贓戶。既然認定嫌疑犯是官吏們的合法權力,關押嫌疑犯也是他們的合法權力,他們這麼做當然沒什麼風險。

那些被指為窩贓戶的人家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裏無人做官,沒有後臺。於是官府放心大膽地把他們拘押起來敲詐勒索,每報一案,往往牽連數家,"賊開花"由此得名。
那些被指為窩贓的富戶,特別害怕坐牢,只能自認倒楣,拿出大把的錢來賄賂官吏,打點差役。官吏撈足了錢,才把這些富戶放出來,並宣佈他們沒有窩贓。在術語裏這叫"洗賊名"。

最初看到這些歷史記載的時候,我曾經設身處地替那些被敲詐者想過,結論是;如果換了我,就要讀書科舉,混個功名在身,讓他們不敢敲詐。不過這是很有個人特色的對策,只能自保卻不能普渡眾生,並且遠水解不了近渴,顯然不是正經辦法。

後來我找到了正經辦法。在清朝人段光清寫的一本書裏,我看到了安徽宿松縣民間用來對付這種敲詐的高招,不禁被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所折服。

據《鏡湖自撰年譜》道光十七年(1837年)記載,這年九月,小地主段光清(當時已經中了舉人,即有了國家幹部的身份)的佃戶及其家境稍好的幾戶鄰居,忽然被差役傳喚,誣陷他們接了賊贓。段光清說,這是失主與捕役串通好了,囑咐盜賊咬他們一口,借此敲一筆錢。佃戶找到段光清的哥哥哭訴,段光清的哥哥就找他商量對策。

段光清首先回顧歷史,從前人的智慧和經驗裏尋求啟發。他說,父親曾經說過,嘉慶初年(1797年前後)鄉里有一種惡習,乞丐生病倒斃了,地方無賴就要借機生出波瀾,說必須要經過地方官驗屍才能掩埋。

而地方官每次下鄉驗屍,必定要帶一大群人。仵作和刑書自是必需的,還要包括縣衙門裏院的門印、簽押、押班、小使,外院的六房、三班,再加上地方官的儀衛、皂隸、馬仆、轎夫,浩浩蕩蕩多至百餘人。於是,只聽得地方官驗屍的鑼聲一響,鄉下有數百畝家產的人家,就要傾家蕩產,連灰也剩不下了。

段光清說,父親當時的辦法是:召集同鄉的紳衿到縣裏向領導請示,如果乞丐確實是自己死了,經檢驗沒有傷痕,可以由地保掩埋,無須報官府驗屍。領導同意了,還把這條規定刻在石碑上,立在路旁。

段光清沒有說他父親拜見縣領導的時候帶沒帶銀子,從情理推測,應該不至於空手去求人。從下文推測,前輩很可能以某種方式孝敬了父母官。


cathay.ce.cn/.../03/t20070903_12770718.shtml

2010/08/14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 (三)

古代官場潛規則:官吏的"合法傷害權" (三)


段光清聯繫現實,說如今囑託盜賊栽贓,這又是一種惡習。兄長最好召集同鄉開一個會,大家湊一筆經費,每年給負責本片的捕役數千,作為他們辛辛苦苦為我們抓盜賊的獎勵,同時要求他們別再囑託盜賊誣栽良民。段光清的哥哥接受建議,召集同鄉開了會,果然大家踴躍掏錢,賊開花的問題就這樣得到了雙方滿意的解決。
至於和吏胥談判的具體過程,段光清沒有記載,但有三個意思恐怕兜多大圈子也要表達出來:"我們承認你們能害我們,我們掏錢,你們別再用這種手段害我們了。"這看上去很像是和黑手黨打交道,我也承認,在辨別專制政府與黑手黨的實質性區別時,我經常感到自己愚鈍無能。

總之,合法傷害權是很值錢的。有了這種權力,沒有錢可以有錢,沒有斂錢的規矩可以創造出規矩。用古漢語一個簡潔貼切的詞來表達,這叫"勢所必至"。勢之所至,潛規則生焉。即使這規則不合法,也可以轉彎抹角將它裝扮起來--廣大群眾愛護人民警察,湊點錢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這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合法傷害權在監獄裏表現得最為充分,陋規也就特別多。

清朝文學家方庖蹲過中央級的監獄,並且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獄中雜記》。
他寫道:康熙五十一年三月(1715年),我在刑部監獄,每天都看見三四個犯人死掉從牆洞裏拉出去。一塊坐牢的洪洞縣的杜縣令說,這是病死的。現在天時正,死的還算少,往年多的時候每天死十數人。……

我問:北京市有市級的監獄,有五城禦史司坊(監察部系統),為什麼刑部的囚犯還這麼多?

杜縣令回答說:刑部的那些喜歡折騰事的司局長們,下邊的辦事人員、獄官、禁卒,都獲利于囚犯之多,只要有點關聯便想方設法給弄到這裏來。一旦入了獄,不管有罪沒罪,必械手足,置老監,弄得他們苦不可忍,然後開導他們,教他們如何取保,出獄居住,迫使他們傾家蕩產解除痛苦,而當官的就與吏胥們私分這些錢財。

方庖提到的這些榨取錢財的手段,晚清譴責小說作家李伯元在《活地獄》裏有詳細的描寫:

山西陽高縣有個叫黃升的人,無辜被牽連入獄。衙役的快班頭子史湘泉把他關在監獄裏,故意用鏈子把他鎖在尿缸旁邊,那根鏈子一頭套在脖子上,一頭繞在柵欄上。鏈子收得很緊,讓他無法坐下,就這樣拘了大半天。直到掌燈時分,史湘泉出來與黃升講價錢了: “你想舒服,卻也容易,裏邊屋裏,有高鋪,有桌子,要吃什麽,有什麽。"說著便把黃升鏈子解下來,拿到手裏,同著他向北首那個小門,推門進去,只見裏面另是一大間,兩面擺著十幾張鋪,也有睡覺的,也有躺著吃煙的。黃升看了一會兒,便對史湘泉說:"這屋裏也好。"史湘泉道:"這個屋可是不容易住的”
黃升問他怎的,史湘泉說:"進這屋有一定價錢。先花50吊(按糧價折算,每吊錢至少相當於60元人民幣),方許進這屋;再花30吊,去掉鏈子;再花20吊,可以地下打鋪;要高鋪又得30吊,倘若吃鴉片煙,你自己帶來也好,我們代辦也好,開一回燈,5吊。如果天天開,拿一百吊包掉也好。其餘吃菜吃飯,都有價錢,長包也好,吃一頓算一頓也好。"

黃升聽了,把舌頭一伸道:"要這些嗎?"史湘泉道:"這是通行大例,在你面上不算多要。你瞧那邊蹲著的那一個,他一共出了300吊,我還不給他打鋪哩。"

這位黃升偏偏身上沒有帶錢,史湘泉一怒,將他送入一道柵欄門,裏邊的犯人又讓他掏錢孝敬,黃升拿不出來,眾人便一擁而上,將他打了個半死,又罰站了一夜。

即將處決的死刑犯應該是最難敲詐的了,但是吏胥們依然有辦法,他們可以在行刑和捆綁的方式上做交易。

據方苞記載,即將執行死刑的時候,行刑者先在門外等候,讓他的同夥入獄談判,索要財物。當時的術語叫"斯羅"。如果犯人富裕,就找他們的親戚談。如果犯人窮,就找他們本人談。

他們對淩遲處死的犯人說:順我,就先刺心,否則把你胳膊腿都卸光了,心還不死。對絞刑犯則說:順我,一上來就讓你斷氣。否則就縊你三次,再加上別的手段,然後才讓你死(在此提一句,李大釗先生就被縊了三次才死)。

最難做手腳的斬首,他們還可以"質其首"--難道劊子手還能扣留腦袋麼?我搞不清楚究竟如何"質"腦袋,姑且原文照抄。

以上是行刑者的交易方式。憑藉他們手裏的"合法傷害權",一般能從富裕者那裏敲出數十兩甚至上百兩銀子,從貧窮者那裏也能把衣服行李敲乾淨。完全敲不出來的,就按照事先威脅的辦法痛加折磨。

負責捆犯人的也這樣。方苞說,不賄賂他,在捆縛時就先將其筋骨扭斷。每年宣判的時候,死刑和死緩犯一概捆縛,押赴刑場待命,被處決的有十之三四,活下來的要幾個月才能將捆傷養好。有的人會落下終身殘疾。

方苞曾經問一個老胥,說你們無非想要點東西,又沒有什麼仇,實在沒東西,最後也別那麼折磨人家,這不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嗎?老胥回答說:這是"立法",目的是警告旁人和後人。不這樣做,別人就會心存僥倖。

吏胥們對自己立的法--"刑獄潛規則"顯然是一絲不苟的。

與方苞同時被捕上刑的有三個人,一個人以三十兩銀子行賄,骨頭受了一點傷,養了一個月才好。另外一個人賄賂的銀子比前者多一倍,皮肉受了點傷,十來天就好了。第三個人掏的銀子還要多一倍,當天晚上就可以像平常一樣走路了。

曾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罪人貧富不均,都掏錢就行了,何必再製造多寡的差別呢?回答說:沒有差別,誰肯多掏錢?

監獄和監獄(類似臨時拘留所)是合法傷害權密集的大本營,因此也是貪官污吏的鎮山之寶。說到極端處,犯人在監獄和監獄中凍餓病死,或者叫庾斃,官府是不用承擔責任的。

這是比巡航導彈還要厲害的一種武器。巡航導彈固然是低風險傷人的利器,畢竟還需要花錢生產,而庾斃幾條人命卻不用你掏一文錢,甚至還能幫助你賺點囚糧、囚衣、醫藥和鋪蓋錢。合法傷害權的根基既然如此美妙,抽出許多粗黑的枝條,開出許多賊花樣,一概在情理之中。

中國古代的史書上經常出現一個字:“賕”。《辭海》上的解釋是賄賂。其實無須解釋,大家一看便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以貝相求,不就是權錢交易嗎?揮動傷人的利器需要使用者心存惡意,這就需要克服良心的障礙。"賕"則替人免除了這些麻煩。只要你手中有了權,它就會主動找上門來,甜蜜蜜地膩上你,叫你在絕對不好意思翻臉的情境中繳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們變成一撥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你無須任何惡意,甚至相反,拒絕這種賕,倒需要幾分惡意,需要翻臉不認人的勇氣和愣勁。因為賕通常是通過親戚朋友的路子找上門來的。你不僅要翻臉不認謙恭熱心的送禮人,還要翻臉不認你的親戚朋友。

於是,貪贓枉法的成本又進一步降低了,拒絕賄賂的成本則進一步提高了。良心的障礙和禮節的訓練在此全面倒戈,反對他們本來應該維護的東西。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多數人恐怕只有歎一口氣,然後甜蜜蜜地,無可奈何地,半推半就地倒在美人的懷抱裏。又一位清官從此消失。
摘自《清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

2010/08/11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零)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零)
古人的另類反貪:專制極權的精髓

吳越論春秋


宇文泰是北周開國的奠基者。當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挾天子令諸侯”之時,遇到了可與諸葛亮和王猛齊名的蘇綽。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二人密談三日三夜。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不解的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而你又沒有那麼多錢給他們,那就給他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用我給的權得到了好處,又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蘇綽答:“因為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那麼,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著不解的問道:“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權術的精髓所在。要用貪官,就必須反貪官。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

宇文泰聞聽此語大惑,興奮不已的說:“愛卿快說說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

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你話的貪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

其二、官吏只要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貪墨為藉口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

所以,‘反貪官’是你用來駕禦貪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反貪官’這個法寶,那麼你還怎麼駕禦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藉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會引來民情騷動。所以必須用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蘇綽反問:“如果你用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麼辦?”  

宇文泰一驚,這卻沒有想到,便問:“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系黎民。讓民眾誤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責任都推到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任用貪官的元兇。你必須叫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麼辦?”  

蘇綽答:“宰了他,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名,而得搜刮民財之惠。總之,用貪官來培植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貪財來實己腰包,這就是玩權術的術。
.

2010/08/08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一)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一)

“潛規則”的真正特點:只能做不能說

吳越論春秋


官場潛規則的特點是:能說不能做的,不是潛規則;又能說又能做的,也不是潛規則;只有那些只能做不能說的,才是潛規則。
.
一,密切聯繫群眾是必要的,但要密切聯繫領導。受到群眾的擁戴是做官的最高榮譽,但是如果上級領導不認可你,你可能連官都做不成。所以,身在官場,要搞好上下左右的關係,特別要搞好對上的關係;  
.
二,堅持實事求是是必要的,但太較真則會吃虧。在官場,不僅要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還要看上級領導和左鄰右舍是怎麼看的。如果你過於堅持自己的意見,則有可能會引起領導的不高興和別人對你的看法;  
.
三,做好事做實事是必要的,但不能太冒尖。官場講平衡,好事實事做多了,別人會以為你出風頭搶政績,會以為你有“想法”,也會比的別人沒有能力,自然要遭到別人的“嫉妒”; 
.
四,堅持原則是必要的,但要掌握靈活性。如果一味堅持原則而不講靈活性,不僅會讓你變得沒有朋友,而且會使你失去支持者,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很另類、很孤立,最終站不穩腳跟;  
.
五,說實話是必要的,但要說點大話、空話、假話是必須的。身在官場,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在什麼人面前說什麼話,很有講究。有時候,實話實說未必會有好效果。在某些情況下,說點大話空話甚至假話,也是在所難免的; 
.
六,保持清正廉潔是必要的,但來而拒之,不給人“面子”是不行的。官場中人,特別是有一定實權的領導幹部,幾乎都面臨這樣一種挑戰:別人為某種目的給你送錢送物,你如何對待?收了,違紀違法;不收,不僅得罪了送禮的人,同時也得罪了其他收禮的人;  
.
七,有真才實學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獨立思考。一些人認為,獨立思考是做科學和做學問的態度,但不是做官的態度。對做官來講,眼前正確的,才是正確的,大多數人堅持的,才是正確的,領導說的做的,也才是正確的。

一些人研究潛規則、信奉潛規則,按潛規則的要求行事,遊刃有餘,呼風喚雨;一些人忽視潛規則、拒絕潛規則,不按潛規則的要求辦事,事事不順,處處碰壁。潛規則就是以這樣一種力量,在時刻校正著官場中人的行為和方向。
.
對於潛規則當中傾向於合理的規則,要將其顯規則化;對於潛規則中屬於違法亂紀的內容,要堅決拒絕和遠離,否則就是一條毀滅之路。
.

2010/08/07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二)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二)

官民關係:“父母官”與“衣食父母”

吳越論春秋


愛聽“父母官”稱呼,把自己當成“父母官”,是少數官員封建意識和不良心態的反映。
“父母官”是古老的名詞,是封建時代的官本位思想,官在上民在下,官貴民賤。
.
千年封建,千年專制,“官”為“父母”的觀念已深刻在國民的靈魂、骨髓中。民本思想的淡薄,官民位置的倒錯,在我們這文明古國,可以說已經是老之又老的話題了。
.
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這句話可以說是把官民關係擺正了。但“父母官”的稱謂至今仍不絕於耳。有些被叫做“父母官”的官們,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一聽到百姓稱他為父母官,就昏昏然、飄飄然、樂融融、美滋滋,擺出一副老子嘴臉、長輩架勢,故作姿態,高高在上,還真的把自己當成了百姓的“父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千古衙門劣習也就成為自然,見慣不怪的了。這些人又總是以“父母”之尊,態度生硬,作風武斷,聽不進百姓的聲音,淩駕於群眾之上,違背大眾意願辦事,成了不受人民歡迎的“不孝之子”。
.
少數官員把自己當成父母官,有了這種意識和心態,在感情上就疏遠了群眾,利益上就忘卻了群眾,責任上就淡化了群眾,為人民服務就成了一句空話。
.
其實,稱官員為“父母官”,是老百姓對官員的尊敬;而老百姓,則是官員真正的“衣食父母”!作為官員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否則,不僅亂了“輩分”,而且容易神志不清,頭腦犯渾,做出對“衣食父母”不利之事,有損幹群關係,不利於作風的轉變。
.
不當“父母官”,當人民的兒女。是一種境界,一種早應該確立的民本思想。百姓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官員只能做百姓的兒女。是當百姓的“父母”,還是做百姓的兒女,反映出官員不同的利益觀與價值觀。把自己看成是百姓的父母官,勢必會以自我為核心,享受在前,與民爭利,只圖自己享受,不顧百姓死活,把自己擺到了百姓的對立面;做百姓的兒女,才會心中有民,尊重民意,為民謀利。
.

2010/08/06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六)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六)

權力可尋租 “人走茶不涼”

吳越論春秋


官場“人走茶自涼”,這是事之常理,人之常情。這樣的制度設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願,而且可以說值得社會所期許。
.
但是,有一種現象卻讓老百姓們為之擔心,那就是離職或者退休官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們名義上沒有從事與原來工作有關的職業活動,而事實上則“人走茶不涼”。
.
“我們唱著夕陽紅,下海經商辦企業;我們講著秋天的故事,離職以後富起來……”描述的就是離職官員利用權力的“餘熱”與民爭利。
.
權力可以尋租,權力延伸也可尋租,這是離職後權力的“剩餘價值”所在。“餘威”也是一種資本,官員之前在官場上對同事、下屬形成的影響,並不是馬上人走茶就涼的。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官員一般都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實權,某些時候他們甚至負責解釋政策,如果用於鑽營,他們通常比普通人更善於發現和利用政策的漏洞。可以說他們與其他市場競爭者之間是一種資訊不對稱、地位不平等的關係,嚴重地損害著市場經濟的公平性原則。
.
據瞭解,一些官員深知官場人走茶涼的冷酷現實,為了給自己在退出權力舞臺後,仍然享受“茶不涼”的特殊待遇,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範圍和“接班人”,為自己今後辦事方便早作準備。  
.
專家指出,這種情況有兩種形式:一是自己在位時違背幹部選拔任用程式,提拔“聽話”或與自己有這樣那樣關係的幹部,在要害部門擔任要職。二是在自己退休前,向組織上推薦對自己“言聽計從”的接班人。這樣,自己雖然退出權力中心,但仍然能夠享受到在權力中心的種種方便和好處。
.
商界官影隱約。有些官員在職時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所管轄的企業和個人牟取非法利益,雖然違規,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受賄,所以很難被發現。還可以冠冕堂皇地稱之為:為了經濟發展扶植企業。即使被查處,也能因為沒有受賄的事實,而逃避刑事責任。而那些獲取不正當利益的企業和個人,沒有必要冒風險立即向官員行賄。當官員退休、提前離職或辭職之後,就假意效犬馬之勞,則能收回以前“投資”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
官員權力期權化,帶著剩餘權力資源下海,權力投資得到的回報是非常高的。在上海市過去查處的案件中,市土地學會會長殷國元、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陳士傑,都曾是政府房地產部門的官員,退休後紛紛擔任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協會或學會負責人,利用原職務的資訊和人脈優勢,為房地產商打通土地審批的各個環節,大肆獲取不當利益,從而嚴重擾亂了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秩序。
.
曾任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副縣長、六合區副區長的劉有貴,以借來的400萬元起家,下海不到一年,就成為坐擁1514畝住宅用地的“地主”;幾年過後,他成為身家過億的大老闆。
.
劉有貴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就在商界混得風生水起,並不是因為懂得市場規律,深諳經營之道。而是多了在“臺上朋友 ”的幫助,如果沒有那些“還在臺上的朋友”,他恐怕連一畝地也搞不到,光土地出讓金就能讓他憋死。問題是,這些“臺上的朋友”為什麼會給他面子呢?很顯然,這絕不簡單是因為當地官場很講交情,不存在人走茶涼的現象,而是劉有貴曾經的期權交易產生了特定的價值,那些“臺上的朋友”不過是在利用現有權力來支付償還權力曾經賜予的好處罷了。
.
從理論上講,我們已構建起了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平級之間的監督及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方面的權力監督體系。但事實上,上級對下級監督不到,下級對上級不敢監督,平級之間不好監督,群眾監督由於缺乏相應的權力支撐往往不起作用,輿論監督則帶有事後性,從而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往往流於形式。
.
在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部分官員利用職務之便,打政策的擦邊球,為個私老闆牟取利益,留下日後回報的人情,不但機會多,而且游離於監督視線之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陽光下的腐敗。
.

2010/08/05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三)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三)
吳越論春秋


在官場上,要有魄力:一是剛性的果斷;二是柔性的果斷;三是面臨矛盾的果斷。  當官就要做到三不倒:一是“誇不倒”、二是“難不倒”、三是“嚇不倒”。
.
領導在一起的時候,有幾件事情是不能談論的:一是女人;二是對上級領導的評價;三是幹部的任命。  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尤其越是掌握決定權的人,越要學會妥協,最後力爭達到利益均沾,彼此平衡;吃獨食的人,貪心過重的人,是不適合從事政治這門特殊藝術的;一些曇花一現的政治明星,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過於貪婪,沒有學會妥協的藝術。
.
官場人物的接待方式基本上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什麼級別的領導來了就由同級別的領導陪同。這也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政治潛規則。
.
官場上介紹官員時,有一些不成文卻被大家自覺遵守的規矩。官員身上最值錢的也最被別人和本人看重的無非就是身份。身份不同,分量和地位也就不一樣。
.
重要領導和一般領導是有明顯區別的,這主要體現在三個度字:速度、態度、風度。
.
速度慢的是重要領導,快的是一般領導;態度冷的是重要領導,熱的是一般領導;風度大方的是重要領導,委瑣的是一般領導。  正職一般不到副職的辦公室去,這也是官場一種人人明白,人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越是層次高的人物相互之間越是有戒備心理,表面上都是言不由衷而又習慣成自然的笑臉。官場的惡鬥往往在背後,這就造成了自古至今一脈相承的權謀之術,正面的說法叫政治手腕、政治藝術。因此,官場上久而久之養成一個心照不宣的習慣,同一層面的官員彼此不串門。這恐怕主要還是避免拉幫結派的嫌疑。
.
官場上講就的是啟承轉合,領導的水平和藝術全在於處世要輕重照應,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輕易不讓人看出其中的半點玄機。
.
官場畢竟不同於商場,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間,那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層次的交往,什麼都沒有發生又什麼都做了,一隻酒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什麼都在裏面了。再往後的交往則是誰都有數了,那是可投桃報李銘記一生的,誰忘了這些誰就違反了遊戲規則,那就成了這個人道德上的缺陷,如同女人沒了貞潔。
.
在官場混,首先要練就一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火眼。
.
官場中的悲劇人物,大多下場不光彩,無一不與他們的親信和心腹有關係。一旦有了心腹,就會有心腹之患,一旦有了親信,就會有親信之禍。所以,千萬不要做別人的心腹,也不要培養自己的親信。
.

2010/08/04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四)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四)
幹部提拔升遷:一條正道和三條邪路

吳越論春秋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作風存在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幹部管理失之於軟,選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問題屢禁不止;一些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中發生的腐敗案件影響惡劣,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據相關統計,黨的十六大以來,查處的省部級以上幹部達100余人,其中因貪污賄賂被查處的占53%。十七大召開以來的2008和2009兩年,陝西省政協副主席龐家鈺、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廣東政協主席陳紹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紀檢書記王華元、深圳市長許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級以上幹部均出現了腐敗問題,而廳局級以下的幹部,出了腐敗問題的更是不在少數。
.
有的幹部不講原則,不敢嚴格要求部下,不敢批評不良現象,甚至不敢堅決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導致少數地方和部門風氣不正、人心渙散。幹一點事就希望得到“回報”,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新臺階”,有的為了達到升遷目的,四處找關係,搞虛假政績,甚至拉票賄選。
有人說:官場上出現一兩個腐敗官員實屬正常,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人上的腐敗。因為,用人上的腐敗,不僅會攪亂官場制度,而且“被用”的腐敗官員會污染更多的官員。
.
有關專家指出,從党的幹部提拔升遷情況看,現在是一條正道和三條邪路並存。
.
一條正道就是:
真正是品德好、作風正,工作踏實、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擁護,通過實踐證實是好幹部的被提拔重用了,這體現了黨“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幹部路線。

所謂的三條邪路就是:

一、靠溜鬚拍馬、裙帶關係得到上級賞識,或直接是上級某個領導的親信,得到指定而被提拔;
二、靠拉幫結派、搞哥們義氣“拉票”幫襯,在所謂的民意測驗中得到“高票”而上去;三、直接依靠金錢的力量,通過買官賣官上去。
.
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他再次強調,我們党的幹部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的核心是黨性。  李源潮也強調,德與才是幹部素質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有德無才,難以擔當重任;有才無德,終究要敗壞黨的事業。
.
要堅決堵住幹部提拔升遷中的三條邪路,一是約束“一把手”的行為權力,使之得到有效制約;二是落實民主作風,做好集體討論和集體決策,讓有德有才的人走上領導崗位;三是對有問題的人員要堅決追究,決不讓問題官員得到“帶病提拔”。
.
從政要走正道,當幹部只有自身行得正,才能有威信、受擁護。所謂的清正廉潔,就是要做到政治清醒、正氣在身、為政以廉、潔身自好。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許許多多模範人物,應該說都是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績,才得以贏得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愛戴的。
.

2010/08/02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五)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五)

“官場上的話”:廢話、套話、空話、假話

吳越論春秋


作為一個轉換了原有釋義的詞語, “官話”已被人們賦予了新的釋義,“官話”本是語言學裏的一個概念。然而,現在這“官話”已經成了“官場上的話”的簡稱。“官話”就是官方正式規範用語,一般都是冠冕堂皇,高高在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昧著良心說的比較好聽但不解決實際問題的話。也就是正確的廢話、套話、空話和甚至違心的、糊弄百姓的假話等等。總之,現在的“官話”是一個傾向於貶義的詞。
.
……認真學習()精神,堅決貫徹()檔……大抓……落實……取得初步(顯著或可喜)成效……大致可以歸納為一()二()三(),……我們的做法是狠抓一個“”字,狠批一個“”字,落實一個“”字,突出一個“”字……達到了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編者注:百分比一定不要整數,最好有小數點。)……我們的奮鬥目標是……(語言對仗詩化,韻腳通順響亮。)……”……我沒有什麼好講的嘛,……我抛磚引玉來個開場白,一家之言嘛……形勢大好我們也不例外……當然也要看到問題,不學辯證法不行……”  ……英明的領導……正確的指示……看到了差距,增強了信心……我們一定句句照辦,雷厲風行,掀起……高潮……我個人能力差水平低,但領導的關懷…… 在官場說官話,好處很多,至少可以保證你在執行上級的政策規定時不走樣,更不會得罪上級,省力又省心。
.
“官話”沒有風險,“再研究”、“會處理”、“耐心等候、斟酌斟酌、修改修改”,這些“官話”讓人挑不出毛病。官員講話頻率最高的12個詞,分別為“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重要講話、嚴肅處理、有效措施、不盡如人意、一定的、基本上、階段性成果、力度、負增長、工作需要”;媒體宣傳最常用的9個詞分別為“開會隆重、勝利閉幕、重要講話、鼓掌熱烈、領導重視、成就巨大、工作扎實、效率顯著、人心振奮……”
.
講到成績時,應該說,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之下……說明你心裏有上級。儘管重複了N次,但每次都有每次的重要性;表示自己尊重民主決策程式的用語是:討論討論、研究研究等。表示自己尊重和感謝下屬的基本用語是:積極拚搏、忘我工作、主人公精神、分工不同、感謝大家、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工作需要等;在調整下級幹部的崗位時,要說這是工作的需要,組織的決定;從整體考慮、以大局出發。
.
這句話最管用,因為誰都不會反對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對於落實上級的政策制度以及工作安排部署等,要說高度重視、堅決執行,以顯示出自己的積極態度;寫報告時,將上級報告略加修飾補充,加上一些結合實際、從本地情況出發之類的字樣就行了,事實證明效果良好。
.
寫報告的慣常用語應該是“堅決、必須、保證、一定、徹底、立即”等,表示領導的堅決與果敢;要常用“上臺階、創新高、邁大步、跨越式”等詞來形容領導的目標宏偉;用“結合實際、加大力度、強化管理、統一認識、齊抓共管、創新機制、工效掛鈎等”來表示工作措施得力;在報告的後面還要用“讓我們團結起來、勵精圖治、大膽改革、更上層樓、再鑄輝煌”等來表示發言鼓舞人心。
.
對於官話、套話,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就在《反對黨八股》裏進行過嚴肅批評,並概括出了“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等八條罪狀。 務實者少,務虛者多。務實要多幹事,冒風險;務虛則輕鬆自在,樂得逍遙。長期以來,真抓實幹、腳踏實地的人都反對“黨八股”,可為什麼一直禁而不止呢?歸根結底,還是對官員的考核沒有落到實處,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很多公務員每天閑著無聊,除了上網“偷菜”,就是賣弄三寸不爛之舌。那些充分量化、管理嚴格的行當,便無官話、套話之憂。
.

2010/08/01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六)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三六)

權色交易:貪官的情人,其實就是權力的情人

吳越論春秋


權錢交易一般是“一錘子買賣”,有一定的“潛規則”,即“你出多少錢,我辦多少事”,行賄者絕不會拿出超過利潤的錢來進行虧本的“交易”。

權色交易則不然,可以達到財物賄賂達不到的目的。它危害性大,只要成功,就可以多次謀取不正當利益、多次危害社會。既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又導致了社會風氣的敗壞。

“色”令智昏,貪官沉湎于聲色犬馬而前“腐”後繼,色情儼然已是腐敗的催化劑。貪官必有情婦,這幾乎成了鐵律。色情腐敗本應成為人見人罵的東西,然而現在則已成為某些腐敗官員的一種“流行”和“時尚”;用公費進行色情腐敗,用公費去滿足情人的欲望已成為當今貪官好色的顯著特點。

無論是找相好、“包二奶”,還是帶“小蜜”或嫖娼狎妓,都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而貪官如果僅憑其正常收入,自然是不夠用的。因此,他要想風流,必然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獵取不乾淨的錢財。一旦沉湎其中,便很難予以節制,越玩越來勁,越玩越要用錢,因而貪婪的胃口也就越來越大,罪惡的黑手也就越伸越長。

“性賄賂”的成本低於“錢賄賂”,然“性賄賂”的危害卻遠遠勝於“錢賄賂”。“性賄賂”和“性受賄”相輔相成,“性賄賂”造就了“性受賄”,“性受賄”促進了“性賄賂”;“性賄賂”是以色謀權或者以色謀錢;“性受賄”是“以權得色”。

“貪官好色,情人撈錢,百姓埋單”。一名官員如果在生活上墮落為色鬼,玩弄女色、包養情婦,他往往也會在政治上、經濟上淪落為貪官。

從陳希同、成克傑、胡長清、陳良宇、王守業、劉志華、李寶金王昭耀、孟慶平、到雷淵利、劉俊卿、段義和、張二江、陳紹基、許寶森、……一個接一個關於貪官的報導,佐證了一個公認的結論:95%的貪官都有情人,他們養情人的方法,就是動用公權力。掌握權力的官員一旦有了情人,情人就會墜在權力的繩索上打秋千,公權力就會變成私權力。

性賄賂中的情人不是免費贈送的,而是通過色與權的交易,使情人自身價值倍加增值。權色交易中的賠本、保本、微利買賣是從來不會有人幹的,美色自身或者她們背後的操練者,交易期望值無一不是定位暴利水準上,而且是持續、長期的暴利獲取。在權色交易中,情人眼中從來是無情的。情人的色只要能換取貪官手中的權或錢,情人可以對貪官不計年齡、不論相貌、不管仕途、不顧惡果。

所以那些貪官的情人,無一例外都是權力的情人。她們所看中的,僅僅是貪官手中的權和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