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1

布施的智慧


布施的智慧

周語曰:「享祀時至,布施優裕。」
文子自然篇曰:「為惠者布施也。」
莊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
.
韓非顯學篇曰:「上征斂於富人,而布施於貧家,是奪力儉而與侈墮也。」
淮南子道應訓曰:「不義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
淮南子齊俗訓曰:「為義者,布施而德。」
.
論衡定賢篇曰:「使穀食如水火,雖貪吝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法界次第曰:「檀那秦言布施。」
無量壽經曰:「布恩施惠。」
.
大乘義章十一曰:「言布施者,以己財事分布與他,名之為布,惙己惠人目之為施。」
維摩經佛國品曰:「布施是菩薩淨土。」
.
三藏法數曰:「布施者,謂內外資財,以清淨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
(內資財,即身命法也。外資財,即世間財物也。)
謂人常行仁慈,不吝財寶,賑濟貧窮,是名布施。」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
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布施的前行、正行、結行

行布施前,需要有前行發心,即明瞭要把自己所有的東西給其他眾生的目的,
乃是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眾生皆能於未來成佛的緣故,因而發菩提心。
真正行布施時,即正行的時候,必須要沒有人我執與法我執。
.
也就是在沒有「我」及「我的」是真實存在的心念下行布施。
而結行是指在行布施之後,為了令自他一切有情眾生皆能於未來成佛,
而將此布施的功德迴向發願給一切眾生。
具足此三法的布施才稱為布施波羅蜜。

.
一般而言,將財物施捨給貧困的人時,若行布施前沒有發菩提心,
行布施後也沒有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也有大利益,
但不能成為成佛之因,所以不稱為布施波羅蜜。

布施十益
.
月燈三昧經雲布施十種利益:布施乃破慳貪之前陣,
入道之初門。菩薩行能此者,則獲十種利益也:
.
一、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布施,則慳鄙吝惜之心,
自然降伏,不復萌動矣。
.
二、舍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布施,財雖匱乏,
而喜舍之心,無有間斷也。
.
三、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
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
四、生豪富家: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
則當來果報,必生豪富之家,財寶具足,受用無矣。
.
五、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布施,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
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
六、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惠施,無所慳嫉,則四眾之心,
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
七、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布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
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
八、勝名流布: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布施,則人多稱讚,
勝妙名聞,流布遐邇也。
.
九、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布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
相好圓滿之報也。
.
十、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
獲聞法要,未嘗遠離也。

三種布施
.
一、財布施: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
二、法布施:布施真理、智慧,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使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自動發心修行、追求真理。
.
三、無畏布施:竭盡所能去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也就是布施信心、愛心。
還有一種身布施.表示對上師的信心。
.
行布施者出家眾主要行無畏布施、法施。
.
在經典中,佛並沒有要出家眾行廣大的財物布施。
宗喀巴大師說,這是由於會障礙聞思修,故不許出家眾集財寶而行財布施,
但若無妨害,由宿生福力多而得的財寶,也當行財布施。
.
在家眾主要行財布施,施予香火錢。
佛家稱之施主,又稱檀那主、檀越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