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6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六)

戲說官場潛規則(一四六)

權力可尋租 “人走茶不涼”

吳越論春秋


官場“人走茶自涼”,這是事之常理,人之常情。這樣的制度設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願,而且可以說值得社會所期許。
.
但是,有一種現象卻讓老百姓們為之擔心,那就是離職或者退休官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們名義上沒有從事與原來工作有關的職業活動,而事實上則“人走茶不涼”。
.
“我們唱著夕陽紅,下海經商辦企業;我們講著秋天的故事,離職以後富起來……”描述的就是離職官員利用權力的“餘熱”與民爭利。
.
權力可以尋租,權力延伸也可尋租,這是離職後權力的“剩餘價值”所在。“餘威”也是一種資本,官員之前在官場上對同事、下屬形成的影響,並不是馬上人走茶就涼的。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官員一般都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實權,某些時候他們甚至負責解釋政策,如果用於鑽營,他們通常比普通人更善於發現和利用政策的漏洞。可以說他們與其他市場競爭者之間是一種資訊不對稱、地位不平等的關係,嚴重地損害著市場經濟的公平性原則。
.
據瞭解,一些官員深知官場人走茶涼的冷酷現實,為了給自己在退出權力舞臺後,仍然享受“茶不涼”的特殊待遇,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範圍和“接班人”,為自己今後辦事方便早作準備。  
.
專家指出,這種情況有兩種形式:一是自己在位時違背幹部選拔任用程式,提拔“聽話”或與自己有這樣那樣關係的幹部,在要害部門擔任要職。二是在自己退休前,向組織上推薦對自己“言聽計從”的接班人。這樣,自己雖然退出權力中心,但仍然能夠享受到在權力中心的種種方便和好處。
.
商界官影隱約。有些官員在職時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所管轄的企業和個人牟取非法利益,雖然違規,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受賄,所以很難被發現。還可以冠冕堂皇地稱之為:為了經濟發展扶植企業。即使被查處,也能因為沒有受賄的事實,而逃避刑事責任。而那些獲取不正當利益的企業和個人,沒有必要冒風險立即向官員行賄。當官員退休、提前離職或辭職之後,就假意效犬馬之勞,則能收回以前“投資”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
官員權力期權化,帶著剩餘權力資源下海,權力投資得到的回報是非常高的。在上海市過去查處的案件中,市土地學會會長殷國元、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陳士傑,都曾是政府房地產部門的官員,退休後紛紛擔任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協會或學會負責人,利用原職務的資訊和人脈優勢,為房地產商打通土地審批的各個環節,大肆獲取不當利益,從而嚴重擾亂了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秩序。
.
曾任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副縣長、六合區副區長的劉有貴,以借來的400萬元起家,下海不到一年,就成為坐擁1514畝住宅用地的“地主”;幾年過後,他成為身家過億的大老闆。
.
劉有貴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就在商界混得風生水起,並不是因為懂得市場規律,深諳經營之道。而是多了在“臺上朋友 ”的幫助,如果沒有那些“還在臺上的朋友”,他恐怕連一畝地也搞不到,光土地出讓金就能讓他憋死。問題是,這些“臺上的朋友”為什麼會給他面子呢?很顯然,這絕不簡單是因為當地官場很講交情,不存在人走茶涼的現象,而是劉有貴曾經的期權交易產生了特定的價值,那些“臺上的朋友”不過是在利用現有權力來支付償還權力曾經賜予的好處罷了。
.
從理論上講,我們已構建起了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平級之間的監督及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方面的權力監督體系。但事實上,上級對下級監督不到,下級對上級不敢監督,平級之間不好監督,群眾監督由於缺乏相應的權力支撐往往不起作用,輿論監督則帶有事後性,從而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往往流於形式。
.
在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下,部分官員利用職務之便,打政策的擦邊球,為個私老闆牟取利益,留下日後回報的人情,不但機會多,而且游離於監督視線之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陽光下的腐敗。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