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1

中國在世界眼中 - 系列報道


中國道路 成功的道路
(“中國在世界眼中”系列報道之一)

來源:人民網


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國蓬勃發展的改革開放事業,投向中國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認知、理解、認同、贊揚、期待,同時也夾雜著誤解甚至偏見。在世界的眼中,究竟呈現出怎樣的“中國印象”?本報記者以“中國在世界眼中”為專題,對16個國家的100名各界人士進行了調查式採訪。自今日起,本版將連續推出三期報道,從多個角度梳理中國的世界反響。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就開始討論中國發展道路的問題。近年來,世界日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同中國所選擇的正確道路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邏輯聯系。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沉著應對挑戰,積極有效地採取一系列措施,不僅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而且為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世界用驚嘆的目光觀察中國,進一步掀起研究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熱潮。本報記者採訪的16個國家100位人士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道路取得了成功。

在世界眼中,中國道路呈現經濟活力,顯示制度優勢,造福廣大人民。
  通向繁榮的道路

蒙古國政府公務員奧雲巴特說:“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其成功的秘訣就是選擇了改革開放政策,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絕大多數受訪者把中國能夠大幅減少貧困人口、提高整體競爭力歸功於中國模式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世界銀行公共關系高級官員古戴爾認為,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式”道路,是長時期以來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根據本國國情、吸納外國有益經驗而開辟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實現了技術更新,提升了勞動生產率,保証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同時,中國注意保障就業,並建立了全面、配套的職業技術培訓體制。這一切無疑對許多國家都具有意義。

蒙古國政府公務員奧雲巴特的評價很凝煉:“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其成功的秘訣就是選擇了改革開放政策,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說,中國以本國特色的政策、管理創造了安全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從而使中國經濟充滿活力。“北京、上海、廣州等很多城市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多元化的國際大都市。

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斯裡馬蒂·查克拉巴蒂說,今天的中國模式就是“增長—發展—繁榮”。中國始終強調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於降低文盲率、提供衛生保障等,這些都是印度需要效仿和學習的。

歐盟理事會官員費爾南德說:“中國模式是一種被証明了的成功模式,它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成功的典范,並對西方資本主義模式構成挑戰。”

美國凱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道格·班都說,中國是個充滿活力的國家,中國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中國的經濟發展引人注目,在過去的30年裡,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如果中國繼續保持這一發展勢頭,更多的中國人民將從繁榮中受益。

  優勢明顯的制度

美國大學生休伯特說:“在我看來,最適合本國人民需求的制度就是好制度。中國經濟發展很好,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覺得這就証明了中國制度的成功。”

2008年以來發生的一些大事讓人們記憶猶新,比如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政府領導全國投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救援工作,中國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中國在重大事件、重大考驗中的卓越表現,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制度優勢的再思考和再認識,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中國的體制非常高效,能夠強有力地推動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實施到位。”泰國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委員沃拉武的這一觀點很有代表性。

西班牙社會學者弗朗西斯科說,中國的制度對中國是一個有效的制度,是符合中國人民要求的。中國領導人努力為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工作。西班牙自由撰稿人馬埃斯特羅說:“在政治上,我們不能用西方式的政黨制度理念看待中國的未來,西式民主對當今中國的國情來說是怪異的。應該認識到,西式民主將會破壞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一個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教育進步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在今天仍是重要的。”

墨西哥記者勞爾·維爾奇斯說,中國的政治制度很好。中國政府在執政過程中不斷更新理念,吸收一些新的東西。確立目標,並努力實現。“我想這樣的中國可以成為很多國家的榜樣,因為中國近些年的成就是很多國家難以企及的”。

“聽說中國農村也在實行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這說明中國政府關心普通民眾的生活。讓百姓買得起房,看得起病,退休以后生活有保障,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好處。”俄羅斯退休老人尼娜認為,中國道路就是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關注普通民眾的生活。


值得思考的模式

瑞典學者鮑威爾說:“中國模式的出現,的確對歐美國家‘唯一正確模式’提出了挑戰。”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一直是中國領導人制定政策時堅守的原則。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如果要給“中國模式”做一個注解,那麼可以說這是一個學習、創新、實踐的模式。

瑞典烏鋪薩拉大學歷史學教授琳達·巴克特曼認為,中國模式的概念隻能是“虛”的,因為模式本身還在發展變化。但毫無疑問,中國模式的目標是“實”的,就是實現國富民強。中國模式堪稱世界上所有發展模式中方向最為堅定、方法最為靈活的一種。當然,它也是唯一適合中國的模式。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表示,中國模式是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裡高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過去30年裡,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擴張和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模式也在朝著市場復雜化和自由化的方向不斷調整變化,這是確保其成功的關鍵。

尼日利亞《每日信報》記者圖拉基·哈桑說,我了解的中國模式是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有選擇性的經濟模式。中國吸收了西方國家經濟中最合理、最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東西,如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等,同時舍棄那些不適用的成分。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研究主任李成認為,中國模式沒有輕信、盲目崇拜完全市場化或所謂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而是在解決了計劃經濟模式下的一些弊端后,保留了國有經濟中的有效成分,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行之有效的政府干預手段。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時,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蓋保德說,中國在應對危機方面的所有舉措都是值得稱贊的,其中最好的是中國應對危機的速度、規模、刺激經濟計劃架構,以及對國際社會致力於通過合力應對危機、消除危機根源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國將開支用於公益事業和公共投資,以明智的方式使用銀行信貸,這一舉措及相關行動應該最受推崇。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安德斯·鮑威爾認為:“中國模式的出現,的確對歐美國家‘唯一正確模式’提出了挑戰。因為中國近年來的成就証明,不採用西方搞三權分立的制度,鼓勵私營經濟的同時堅持公有經濟作為基礎,同樣可以取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可以說,中國模式給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一個信心,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時應當看到,中國模式若要獲得西方人的徹底信服,還必須進一步提高自我‘糾錯能力’,這是使中國模式保持競爭力、不斷自我完善的基礎。”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認為,中國模式的優點是它很靈活——人們探索不同的方法,並進行修正。中國模式強調通過教育來積累人力資本,從而為將來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很多其他國家也有過經濟增長,但它們隨后陷入了衰退,因為它們沒有對基礎設施或教育進行足夠投資。而中國卻做得很好,它在促進當前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著眼將來,努力為今后10年、20年的增長打下基礎。

富有影響的經驗

印度銀行職員譚頓說:“我對中國總是懷著崇敬之心。我總是能夠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啟發。我相信,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能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很好的榜樣。”

“中國的經濟發展之道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世界影響力。”歐洲國際關系研究所秘書長伊德拜斯的觀點同很多受訪者一致。很多受訪者表示,中國的成功經驗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對其他探索發展道路的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

奧雲巴特認為,中國選擇的走向成功之路,值得蒙古國關注,蒙古國尤其可以學習中國在管理方面著眼全局、考慮周密的成功經驗。

俄羅斯心理學家葉蓮娜認為,中國道路的確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特別應當看到,中國通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來推動社會進步、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疾苦,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印度德裡大學東亞研究系二年級研究生蘇梅麗卡說,中國模式証明,每一個國家都需要有針對其文化、哲學及現有地位的屬於自己的模式﹔每一種國家模式也應當最終能夠有益於絕大多數民眾的利益。印度團結基金會秘書長阿尼爾說,中國沒有照搬西方的發展模式,中國模式是符合自身發展利益的,事實証明,這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毫無疑問,中國模式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所效仿。

紀思道說,中國模式改變了人們對擺脫貧困的期望。過去貧窮似乎被認為是異乎尋常難以解決的問題,貧窮的國家可能長時間陷入貧困而增長緩慢,快速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現在人們開始意識到,如果改變經濟政策,進行經濟投資,以低成本制造業為起點,就可能實現快速增長,從而大幅減少貧困。

“我對中國總是懷著崇敬之心。我總是能夠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啟發。我相信,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能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很好的榜樣。”這是供職於某國際銀行的印度工作人員普拉克·譚頓對本報記者吐露的肺腑之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