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1

名家-中國:你可以慢一點


名家-中國:你可以慢一點

旺報 - 洪奇昌
http://www.wretch.cc/blog/oolong1001/5630487


大陸知名雜誌《新周刊》日前刊出封面文章「急之國: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一文,探討大陸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後,各種亂象的背後問題。文中一針見血地指稱:「中國人的煩躁症,來自社會結構的不穩定,無論排隊還是插位,都是為了確保自己不被社會拋離」。儘管,過去因為現實環境不佳、為生計所迫,而有所「恐懼」;現在,經濟起來了,「焦慮」卻成為中國社會新的一場病。

求快急躁 凡事搶第一

1958至1960年的「大躍進」儘管已經成為歷史雲煙,甚至成為中國國內的禁忌話題,但「事事求快、一心總想超越」的「大躍進心態」,卻仍深植在大陸社會民心。

孫中山曾言:「中國並非患寡,而是患不均」。因而,「不均」的結構性困境所引發的資源緊缺爭奪及分配不公,才是中國人成為地球上最急民族的文化因素。因為「不均」,讓中國百姓往往以零和角度看待人際關係,孕育了「鬥爭哲學」:不把別人鬥下去,搶晚了就沒了位子、沒了機會、沒了未來,「成功」也就沒了。

民眾總在焦慮:若不抓住機會,就被社會遺棄;如果乖乖排隊,肯定有人插隊。民眾因而不自覺地急躁,不是把規則視為無物、就是當作鬥爭他人的工具。投機主義在此環境下,讓中國成為「叢林資本主義」的溫床。

急迫表現,在政府施政上,就體現在「凡事都要搶第一」的施政哲學中。以中國近年的「區域發展戰略」為例,就可看出地方政府急迫想爭奪國家有限資金、資源的「雄心壯志」。南開大學跨國企業研究中心教授王孟龍認為,30年前剛開始改革開放時,中國政府將優惠政策和資源向沿海地區傾斜,此優惠是特殊的、定向的、集中的;但最近的新規畫卻像天女散花,各個規畫區雨露均霑,卻難以獲得特殊照顧。這種廣泛的「優惠政策」,造成各自的優勢抵銷。

飆速時代 台灣經歷過

「急之國」的表現,更凸顯在中國國家部門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長,盲目擴大投資,造成重複競爭,導致部分地方面臨資源、發展的更嚴重錯置。可以想見,經濟泡沫、產能過剩,都成為必然結果。

台灣也經歷過1970、80年代的經濟狂飆時期,也曾走過「求快」、「快速致富」的「快活」階段。在那段狂飆歲月中,台灣人曾陷入金錢萬能、發展掛帥的迷思中,投機、賭徒心態蔓延社會各階層。但在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後,台灣藉多元文化激盪、社會民主參與、勞工權利意識抬頭、社會總體營造……等解嚴後的社會力釋出,建立起新的價值觀,從而構成一股社會和諧的堅實基礎。從「飆速時代」減速下來,台灣民眾有更多時間去靜思、沈澱急躁的心靈,檢討原本緊繃的人際關係,大家逐漸體驗「慢活」、「求真」的生活真諦,找回人本的價值、尊嚴與幸福。

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遇到困境,這是連中國民眾都不否認的事,台灣也曾走過這樣的荊棘路程。而未來,中國社會所將面對的問題,相形將更為複雜。若中國民眾能用虛心、寬廣的視野,看待彼此社會的不同處(尤其是對制度的尊重),台灣民眾也以互助互利的心態,樂見、協助中國真正走向成熟、文明、穩健的「和諧社會」,這對兩岸民眾的互信、理解,才是正面的良性發展。

 (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http://www.wretch.cc/blog/oolong1001/563048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